|
|
百家姓
(這篇文章已經被閱讀了 16475 次) 時間:2002/06/05 09:17pm 來源:felix
曉月先生, felix是來捧場的, 不是來鬧場的, 我的帖子如果過了時效, 也是可以刪除. 話說大陸的百家姓, 絕大多數臺灣也找得到, 華族本一家, 臺灣的旺族是陳姓林姓, 有這麼一說, 陳林半天下, 那也是誇張的說法, 陳林兩姓加起來其實並未達到半數, 臺灣也有客家人, 客家人有很多姓劉, 姓黃. 話說倉頡先生造了一個黃字, 給日本人學了去, 日本人又造了一個仿冒字, 看起來像倉頡黃又不是倉頡黃, 那是日本草頭黃,
臺灣被日本人統治時, 臺灣的黃先生都得改姓日本草頭黃, 臺灣也有關姓, 都得改姓関, 日本帝國, 這可是不講民主的, 您瞧瞧東洋人沒安好心眼,一直到今天, 臺灣的黃先生是如何自我介紹 ? 敝姓黃, 草頭黃, felix想, 不對吧 ? 您哪是草頭黃 ? 翻開華文字典, 草部項目下, 並沒有黃字, 大陸也有黃先生, 大陸的黃先生是如何自我介紹呢 ? 願聞其詳, 現在有兩位黃先生, 黃先生請您們簽名, 簽倉頡黃者, 我知道他是大陸黃先生, 簽日本草頭黃者, 我知道他是臺灣黃先生. 在韓國有王姓華僑, 都得改姓玉, 這可是不講民主的, 您瞧瞧高麗人沒安好心眼, 臺灣光復後, 多數關先生都改回關姓, 當然, 我要姓關雲長的關, 我不要馬関條約的関. 也有少數漏網之魚, 有時候還遇到関先生, felix想, 這個関先生還在睡覺 ? 不知道臺灣光復了, 他該打50大板.
話說大陸有趙先生劉先生李先生, 他們是好朋友, 有這麼一天, 毛主席下令要改用簡體字, 趙先生好煩, 大事不妙, 我要改姓赵, 毛主席把我打一個XX還叫我走, 掃地出門 ! 好歹我祖先也是當過皇帝的, 現在是毛家天下, 我老趙百年之後, 怎麼去面對列祖列宗 ? 我把大宋江山丟了, 毛主席賜我姓赵, 這位劉先生, 好歹我老劉祖先也是當過皇帝的, 毛主席賜我姓刘, 也是被打了XX, 比上不足, 比趙有餘, 起碼沒被掃地出門, 毛主席還留給我一張瓦, 一方天花板, 擋太陽是可以, 擋風雨是不夠的, 您瞧瞧, 毛主席沒安好心眼, 大概是吧, 這個李先生, 好歹我老李祖先也是當過皇帝的, 老李您沒事吧 ?
託您們的福, 我老李平安, 沒被打XX, 我們自身難保了, 您老李哪是託我們的福 ? 您是託李鵬主席的福, 可不是嗎 ? 毛主席的接班人, 李鵬主席,
這個李登輝主席在臺灣, 接到情報, 好家在(閩南語 幸好 !)託李鵬主席的福, 要不然, 我李登輝不是木子李, 要改成木X 了.
蘆溝曉月 |
發表於: 2002/06/05 11:27pm
|
美文!不是搗亂。 我就說說身邊幾個比較有趣的姓氏吧. 黑:大多是回族,明朝的時候皇上賜姓朱,忌豬,明亡后就改稱黑了。 我有個同事是滿族,家裡本姓玉(知道玉嬌龍吧:),我實这里实行户口政策,写字的人眼神不好,少看了一点,从此以后他全家改姓王。 其實生活中經常能發現很多有趣的姓氏,比如昨天,一個其他公司的業務員,姓“母” 大家看著玩兒吧,等兩天我把**做出來,灌上一大桶水。
|
頂部 |
Chandaiman69 |
發表於: 2002/06/06 02:53am
|
也來鬧鬧林師傅的場 黃 : 老廣叫[大肚黃], 顧名思義 王 : 叫[三劃王] 此兩姓用粵語發音是分不開的, 所以自我介紹時多連帶說明是甚麼[黃/王] 是極少數的同音異字的大姓 [以粵語來說]
列治民匯豐銀行分行就有個台灣小姐, 姓[水] 不知是否地道的台灣姓氏 ? 香港人以[水]為[財], 做金融業最合[何車] [何車是粵劇樂諳的 key] 還有姓[金], [錢], [寶]也非常好
|
頂部 |
cysung |
發表於: 2002/06/06 08:49am
|
有意思,讀諸位大哥文章,真快活,記得要每天寫,我天天來看 :-)
等一下,我去調查一下全校有幾個日本給子黃 :-) |
頂部 |
Chandaiman69 |
發表於: 2002/06/06 09:30am
|
要是沒有林師傅提起趙劉的簡化 真不會領略到鄭姓也有五星在一瓦之下一牆之左 |
頂部 |
南俠 |
發表於: 2002/06/06 10:02am
|
這是我在網上找到的百家姓(不只一百個), 一看便知有所遺漏了, 我找不到司徒及脫, 其他的還未詳細看,
南俠
趙 錢 孫 李 周 吳 鄭 王 馮 陳 褚 衛 蔣 沈 韓 楊 朱 秦 尤 許 何 呂 施 張 孔 曹 嚴 華 金 魏 陶 薑 戚 謝 鄒 喻 柏 水 竇 章 雲 蘇 潘 葛 奚 範 彭 郎 魯 韋 昌 馬 苗 鳳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鮑 史 唐 費 廉 岑 薛 雷 賀 倪 湯 滕 殷 羅 畢 郝 鄔 安 常 樂 于 時 傅 皮 卞 齊 康 伍 餘 元 卜 顧 孟 平 黃 和 穆 蕭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貝 明 臧 計 伏 成 戴 談 宋 茅 龐 熊 紀 舒 屈 項 祝 董 梁 杜 阮 藍 閔 席 季 麻 強 賈 路 婁 危 江 童 顏 郭 梅 盛 林 刁 鍾 徐 邱 駱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淩 霍 虞 萬 支 柯 昝 管 盧 莫 柯 房 裘 繆 幹 解 應 宗 丁 宣 賁 鄧 郁 單 杭 洪 包 諸 左 石 崔 吉 鈕 龔 程 嵇 邢 滑 裴 陸 榮 翁 荀 羊 于 惠 甄 曲 家 封 芮 羿 儲 靳 汲 邴 糜 松 井 段 富 巫 烏 焦 巴 弓 牧 隗 山 穀 車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宮 甯 仇 欒 暴 甘 鈄 曆 戎 祖 武 符 劉 景 詹 束 龍 葉 幸 司 韶 郜 黎 薊 溥 印 宿 白 懷 蒲 邰 從 鄂 索 鹹 籍 賴 卓 藺 屠 蒙 池 喬 陽 鬱 胥 能 蒼 雙 聞 莘 党 翟 譚 貢 勞 逄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酈 雍 卻 璩 桑 桂 濮 牛 壽 通 邊 扈 燕 冀 浦 尚 農 溫 別 莊 晏 柴 瞿 閻 充 慕 連 茹 習 宦 艾 魚 容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庾 終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滿 弘 匡 國 文 寇 廣 祿 闕 東 歐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師 鞏 厙 聶 晁 勾 敖 融 冷 訾 辛 闞 那 簡 饒 空 曾 毋 沙 乜 養 鞠 須 豐 巢 關 蒯 相 查 後 荊 紅 遊 竺 權 逮 盍 益 桓 公 萬俟 司馬 上官 歐陽 夏侯 諸葛 聞人 東方 赫連 皇甫 尉遲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陽 淳于 單于 太叔 申屠 公孫 仲孫 軒轅 令狐 徐離 宇文 長孫 慕容 |
頂部 |
felix |
發表於: 2002/06/06 02:52pm
|
這個黑姓, 臺灣也是有的, 小時候鄰居有位黑媽媽, 是個大好人, 她是護士長, 附近的產婦都喜歡找她接生, 奇怪的是經過黑媽媽接生的小孩, 長大之後皮膚都比較黑, 所以街坊鄰居會戲稱, 你是黑媽媽接生的, 當然比較黑. 也有人姓白, 這白姓人數還不少咧. 臺灣有人姓水, 還有人姓火呢, 這火姓是罕見姓, 這個母姓, 臺灣也是有的, 還有人姓公呢, 這公姓比較罕見, 這個司徒姓, 臺灣也是有的, 有人姓司, 也有人姓司徒, 也有人姓司馬, 還有人姓左, 還有人姓右, 只是右派人數比較少, 還有人姓毛, 人數還不少咧, 只是臺灣的環境, 這個毛先生不好自我介紹說, 敝姓毛, 毛主席的毛, 這個玉姓, 臺灣也是有的, 只是人數不多, |
頂部 |
海洋清香 |
發表於: 2002/06/06 10:21pm
|
下面引用由Chandaiman69在 2002/06/06 02:53am 發表的內容: 也來鬧鬧林師傅的場 黃 : 老廣叫, 顧名思義 王 : 叫 此兩姓用粵語發音是分不開的, 所以自我介紹時多連帶說明是甚麼是極少數的同音異字的大姓 ...
|
|
曾經有個校友姓:鶏,偏偏父母給起個名字叫賢宇,此名連起來看,再用白話念,很容易就被同學稱爲:鶏腎皮:) 69兄,你知道這是什麽東西麽?鶏內金呀。 哎呀,這位鶏姓同學該不會也是愛花人,也跑來這個論壇,看到這個貼子吧?罪過罪過......
|
頂部 |
Chandaiman69 |
發表於: 2002/06/07 03:04am
|
[這篇文章最後由Chandaiman69在 2002/06/07 12:40pm 編輯]
這是小 case, 你以為普遍點的姓就不出笑話 ? 賴史聯婚, 賴廖聯婚, 黃陸聯婚, 孔方聯婚 毛侯聯婚, 高楊聯婚, 關門賴氏, 關門柯氏 徐副教授, 黃八連長, 左眼科, 孟眼科, 龍耳科 邵兒科, 商骨科, 毛齒科, 毛法醫, 毛法官 吳婉生婦產科, 吳作棟婦產科, 劉精松將軍 吳伯雄秘書長 |
頂部 |
felix |
發表於: 2002/06/07 09:06am
|
臺灣有位黃醫師, 開了一家黃皮膚診所, 有這麼一天, 有位白洋鬼子上門求診, 果真是藥到病除, 這個洋鬼子很納悶, 明明您醫白皮膚也是頂拿手的, 怎麼叫黃皮膚診所呢 ?
這個白牙醫, 生意頂好的, 這個黃牙醫, 生意就差多了. |
頂部 |
海洋清香 |
發表於: 2002/06/07 11:16pm
|
下面引用由Chandaiman69在 2002/06/07 03:04am 發表的內容: 這是小 case, 你以為普遍點的姓就不出笑話 ? 賴史聯婚, 賴廖聯婚, 黃陸聯婚, 孔方聯婚 毛侯聯婚, 高楊聯婚, 關門賴氏, 關門柯氏 徐副教授, 黃八連長, 左眼科, 孟眼科, 龍耳科 ...
|
|
我的天哪,你可真够八婆的……
|
頂部 |
Chandaiman69 |
發表於: 2002/06/08 05:15am
|
有一個問題想問好久了 為何台灣姓林的這麼大族 還有林姓猛人真不小 |
頂部 |
wzpjack |
發表於: 2002/06/08 07:03am
|
不對...是有4大姓.. 好像是林.陳.好像還有李和張 |
頂部 |
gates |
發表於: 2002/07/05 10:49pm
|
有人姓「幹」,這在大陸可能不會有困擾, 但在臺灣卻是人人聽了就…,絕沒有輕蔑的意思, 但就是忍不住想偷笑! 我有個朋友,他之前無緣的女朋友就姓「幹」。 有人知道「幹」姓的由來嗎?
|
頂部 |
蘆溝曉月 |
發表於: 2002/07/12 10:43pm
|
在北京,幾乎所有“林”姓人士都來自福建和兩廣地區,我有幾個同事就這樣。 姓“幹”是有些歧義,幸好我不是這姓,呵呵!要不歧義就更大了。
|
頂部 |
南俠 |
發表於: 2002/07/12 10:48pm
|
也有以宗教入姓的, 聽說有回教徒是姓脫的.
南俠
|
頂部 |
Amin |
發表於: 2008/02/07 05:45pm
|
下面引用由felix在 2002/06/05 09:17pm 發表的內容: 一直到今天, 臺灣的黃先生是如何自我介紹 ? 敝姓黃, 草頭黃, felix想, 不對吧 ? 您哪是草頭黃 ? 翻開華文字典, 草部項目下, 並沒有黃字,
|
|
年節無事,翻翻舊文...
真搞不明白...錯誤連篇的貼文竟然也能加精,也沒人指正?
所謂"弓長張, 木子李,禾子季,弓長張,立早章,古月胡,口天吳,三橫王,草頭黃,雙口呂...."這是古時教導孩童識字的姓氏歌,與部首並無相關.扯什麼呢?黃本來就是部首,你去查草字部做什麼?
三橫王,王字,有三為部首嗎?
沒明白來由,豈可信口開合?難道你是村姥姥?
|
頂部 |
碎葉關山 |
發表於: 2008/04/30 09:44pm
|
台灣還有人姓[張簡]的 |
頂部 |
劍歪歪 |
發表於: 2008/10/14 03:38am
|
呵呵。寫得真好,難怪加精了。 不過我還有些要說明一下的,毛主席他老人家可不是第一個要改字的人,這點功勞還不能輪到他。 1909年,陸費逵在《教育雜志》創刊號上發表論文《普通教育應當采用俗體字》,這是曆史上第壹次公開提倡使用簡體字。
1922年,陸費逵又發表論文《整理漢字的意見》,建議采用已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並把其他筆畫多的字也簡化。
1922年,錢玄同在國語統壹籌備委員會上提出《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得到陸基、黎錦熙、楊樹達的聯署。這是曆史上有關簡體字的第壹個具體方案,主張把過去只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作爲正體字應用于壹切正規的書面語。它提出的八種簡化漢字的方法,實際上也就是現行簡體字的産生依據,影響深遠。
1928年,胡懷琛出版《簡易字說》,收簡體字300多個。
1930年,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劉複、李家瑞合編的《宋元以來俗字表》,反映了壹千年來簡體字的發展情況。
193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國語籌備委員會編訂的《國音常用字彙》,收入不少簡體字,並指出:“現在應該把它(簡體字)推行,使書寫處于約易。”
1934年,中國圖書館服務社出版杜定友的《簡字標准字表》,收簡體字353個。徐則敏在《論語半月刊》發表《550俗字表》。錢玄同在國語統壹籌備委員會提出《搜集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
1935年,錢玄同主持編成《簡體字譜》草稿,收簡體字2400多個。同年8月,國民黨政府教育部采用這份草稿的壹部分,公布“第壹批簡體字表”,收字324個,雖然在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回,但畢竟是曆史上由政府公布的第壹個簡體字表。也就是在這壹年,上海文化界組織“手頭字推行會”,發起推行“手頭字(即簡體字)”運動。
1936年10月,容庚的《簡體字典》出版,收字達4445,基本上本自草書。同年11月,陳光堯出版《常用簡字表》,收字3150個,約壹半本自草書,壹半來自俗體字。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體研究會發表《簡體字表》第壹表,收字1700個。
抗日戰爭爆發,簡體字運動才被迫停頓,而主要在共産黨統治區繼續發展。共産黨奪取政權後,立即著手繼續推行簡化漢字。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編制《常用簡體字登記表》。
1951年,在上表的基礎上,根據“述而不作”的原則,擬出《第壹批簡體字表》,收字555個。
1952年2月5日,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成立。
1954年底,文改委在《第壹批簡體字表》的基礎上,擬出《漢字簡化方案〔草案〕》,收字798個,簡化偏旁56個,並廢除400個異體字。
1955年2月2日,《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發表,把其中的261個字分3批在全國50多種報刊上試用。同年7月13日,國務院成立漢字簡化方案審訂委員會。同年10月,舉行全國文字改革會議,討論通過《漢字簡化方案〔修正草案〕》,收字減少爲515個,簡化偏旁減少爲54個。
1956年1月28日,《漢字簡化方案》經漢字簡化方案審訂委員會審訂,由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31日在《人民日報》正式公布,在全國推行。以後這個方案根據使用情況而略有改變,1964年5月,文改委出版了《簡化字總表》,共分三表:第壹表是352個不作偏旁用的簡化字,第二表是132個可作偏旁用的簡化字和14個簡化偏旁,第三表是經過偏旁類推而成的1754個簡化字;共2238字(因“簽”、“須”兩字重見,實際爲2236字),這就是今天中國大陸的用字標准。
|
頂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