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資訊
作 者 資 料
作 者 網 站
我 要 收 藏
打 包 下 載
發 表 主 題
轉 寄 此 文
 >> 塔內植物園[ 蕨類植物 ]山蘇花之栽培與繁殖苗計劃

山蘇花之栽培與繁殖苗計劃

(這篇文章已經被閱讀了 11982 次) 時間:2003/03/06 07:57pm 來源:臺灣黑熊


題目:山蘇花之栽培與繁殖苗計劃
中文名稱:山蘇花
俗名:鳥巢蕨、雀巢羊齒、歪頭菜、巢蕨、猿筵花
科名:鐵角蕨 學名:Asplenium nidus L.
前言:型態及植物分類:山蘇花類植物或稱巢蕨類植物為鐵角蕨科(Aspleniaceae)的成員,大多數學者把它放在鐵角蕨屬(Asplenium)中,但也有少數學者將它和一些非常相近的種類,自行獨立所謂的巢蕨屬。這些蕨類植株都呈鳥巢狀、單葉、側脈平行並在近葉緣處結合,原產在小笠原島、沖繩、東南亞的菲律賓、印尼及泰國、中國大陸南方及台灣。這類植物原生在台灣共有三種,即南洋巢蕨或稱南洋山蘇花(Asplenium australasicum (J.Sn.)Hook.)、台灣山蘇花(Asplenium nidus L.)和山蘇花(Asplenium antiguum Makino),其中南洋巢蕨和台灣山蘇花分布於台灣低海拔地區,而山蘇花分佈在中海拔山區。此三種的差異為:山蘇花其孢子囊長度約和側脈長度等長,且其株型較小,而南洋巢蕨和台灣山蘇花株型較大,孢子囊長度約為側脈長度的一半。另外南洋巢蕨其葉軸在遠軸面具有顯著隆起的中稜,而台灣山蘇花其葉軸在遠軸面僅為一段的突起,且其上不具中稜。除此之外,亦發現疑是山蘇花與台灣山蘇花的雜交種。目前種植以南洋巢蕨和台灣山蘇花較多且產量較高,而山蘇花較少。

外型特徵:山蘇花葉背上一排排褐色的,就是它的孢子囊群。多年生,為大型的著生植物,根莖短而直立,具有多數發達的氣生根,葉柄甚短,披有黑色的鱗片,葉叢生,長可達1.5公尺以上,寬度在10~15公分之間,接近中央部份最寬,小葉脈近於平行,而在靠近葉緣的地方連接成一條縱向的脈;孢子囊群沿著小葉脈生長(但限於葉片上半部),但止於小葉脈中途,苞膜線形。因為它是蕨類,也有蕨類喜溼耐熱的特性。山蘇花喜歡半日照的環境。山蘇花幾乎不能用分株的方法繁殖,要繁殖山蘇花只能依賴孢子。
材料方法:
種子:蕨類繁殖主要以孢子
介質:泥炭土或泥炭苔
栽培容器:透明塑膠盒或水稻秧盤內
方法:將孢子均勻撒播在介質上或是將帶有孢子的葉片以孢子面朝上放置,然後蓋上蓋子或用保鮮膜封好以保持高濕度,並置於有遮蔭的溫網室植床下或室內較明亮處,確記不要直射陽光。

栽培管理:孢子播種流程:
孢子播種→約十天就可發芽並開始形成配子體→經3個月開始長出孢子葉,至6-8個月時可陸續將較大的植株移植至72格穴盤→經過3個月的生長,再移植到35格穴盤→再經3個月就可移植至4吋盆
計劃中:
3月初:孢子播種
備註:
3月10-15日:約十天就可發芽並開始形成配子體
備註:
3月-4月:植株移植至72格穴盤
備註:
4月-5月:再移植到35格穴盤
備註:
5月-6月:3個月就可移植至4吋盆
備註:
6月:將有許都苗繁殖成小盆栽
備註:
繁殖的方法:山蘇花在本省山區是非常普遍的蕨類,以前要大量種植皆靠山採為致於現今野生族群逐漸減少,其實山蘇花與其他蕨類一樣可利用孢子播種、分割法,甚至組織培養方式來繁殖種苗。
孢子播種法:蕨類繁殖主要以孢子為主,我們平常看到的蕨類是它的孢子體,孢子體產生孢子,孢子發芽後成為配子體,配子體含藏精器和藏卵器,藏精器的精子藉著水膜游至藏卵器與卵結合成接合子,之後就長出屬於孢子體葉片,即孢子體植株。
山蘇花孢子囊群 山蘇花孢子播種遭受藻類危害
山蘇花孢子著生於葉背,當孢子成熟時會轉成褐色,此時即可採集播種。首先將已有孢子成熟的葉片剪下,用刀片小心將孢子刮下收集起來,貯藏在乾燥陰涼處,或將帶有孢子的葉片部分切成塊狀(1公分×1公分)並風乾。播種使用清潔且較細小的介質如細蛇木屑、泥炭土、炭化稻殼或水苔等,為了避免藻類或蘚苔滋生危害山蘇花配子體的生長,介質皆以煮沸過的水浸泡或澆濕。將介質裝在透明塑膠盒或水稻秧盤內,將孢子均勻撒播在介質上或是將帶有孢子的葉片以孢子面朝上放置,然後蓋上蓋子或用保鮮膜封好以保持高濕度,並置於有遮蔭的溫網室植床下或室內較明亮處,確記不要直射陽光。

山蘇花孢子播種後二個月配子體生長情形 山蘇花穴盤育苗,由左而右:水稻秧盤、72格穴盤、35格穴盤、4吋盆

孢子播種後約十天就可發芽並開始形成配子體,經3個月開始長出孢子葉,至6∼8個月時可陸續將較大的植株移植。本場雲林分場進行山蘇花的穴盤育苗,先將葉片已有2、3公分長的植株假植在72格穴盤,經過3個月的生長,再移植到35格穴盤,再經3個月就可移植至4吋盆上。雖然山蘇花利用孢子播種至成株至少需二年以上,但此方法簡單且可獲得大量的植株。另外在所栽培的山蘇花成株下面,孢子因成熟自然掉落而發芽,叢生許多小苗,將其挖起後種植,數量也很可觀。

1.盆栽或觀賞用山蘇花
所有山蘇花的品種皆可種植在各種不同栽培容器或蛇木柱(板)上,但以圓葉山蘇、羽葉山蘇、波浪山蘇和魚尾山蘇因葉形奇特觀賞價值較高栽培較多。
(1)栽培環境:山蘇花為半日照植物,非常耐陰,盆栽生產的地點雖然不一定要遮雨但簡易的遮光網設施是必須的,建議在平地最好用一層80%或雙層60%+50%的遮光網,以防止日照太強造成葉片黃化或日燒。
(2)種苗來源:盆栽山蘇的種苗皆以孢子播種為主,孢子播種雖然耗時但可獲得非常大量的種苗,苗期在夏季生長旺盛期給予充足的水分和養分,可以縮短苗期。羽葉山蘇和波浪山蘇因無孢子,以組培苗供應種苗。
山蘇花斑葉實生變異植株 山蘇花盆栽販售
(3)栽培介質:山蘇花為附生性蕨類,故栽培介質最適合pH值為6.3∼7.3,以通氣性好及保肥力強較佳,故用含有機質成份較高的介質,如泥炭土、腐熟樹皮、蛇木屑、蔗渣和稻穀等混合介質。亦可將根部完全用水苔包圍,固定於蛇木板(柱)上。
(4)水分和肥料:水分是影響山蘇花生長最重要的因子,為了省工利用人工噴灌方式澆水,在夏季可增加濕度及降低溫度,提供山蘇花最佳的生育環境,在夏季乾旱時一天可噴灌2∼3次,冬天則一天一次。山蘇花對化學肥料較敏感,濃度不可過高,建議在生育旺盛期每個月施用含氮肥濃度較高的液態肥料如花寶或百得肥二次可促進快速生長,濃度2,000∼3,000倍即可,另外每3∼4個月可在盆裡施用緩效性肥料如好康多或奧妙肥以避免營養缺乏。
結論:
山蘇花生產雖然初期設施和種苗費投資成本大,但生產技術簡單,栽培省工。目前以食用山蘇栽培量較大,是值得推廣的新興蔬菜,尤其在夏季高溫期是產量的最高峰,可填補夏季蔬菜短缺的空檔,且種植後不必更新,植株愈老產量愈高。目前產地每台斤仍有150元,利潤相當不錯,平地想栽培者愈來愈多。山蘇花為本土植物,將來除了供應國內市場需求外,若能大面積專業生產,須提升品質,供貨量大且穩定,或可開拓外銷市場。
參考文獻:
文/圖陳俊仁 謝桑煙 審稿/嘉義大學沈再木(90-4)-山蘇花之栽培與利用-台南改良場技術專刊NO、113




打包下載〕   〔引用此文〕   〔發表評論〕   〔轉寄此文〕   〔關閉視窗
此文章相關評論:
此文章有3個相關評論如下:(點這兒論壇方式查看)

鹿角蕨 發表於: 2003/03/06 08:59pm
精采!!
 頂部
花癡 發表於: 2003/03/07 01:06am
[這篇文章最後由花癡在 2003/03/07 09:37pm 第 1 次編輯]

哈哈...原來這篇文章,審稿的是我嘉義大學農學院院長阿.......
 頂部
caly790407 發表於: 2003/03/07 07:43pm
...咦..你怎ㄇ知道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