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捕蝇草的组织培养(非快繁部分)
(這篇文章已經被閱讀了 5536 次) 時間:2003/01/28 05:44pm 來源:char
捕蠅草的葉形與激素的聯繫. 捕蠅草的葉形分兩種冬型葉和夏型葉。冬型葉的特點爲葉柄短寬,並平鋪於地面;夏型葉爲葉柄細長並直立。 在我的捕蠅草組培試驗中,當接種到1/2ms+0.1naa的培養基上,葉形趨近于夏型葉,因此得出生長素促進夏型葉的形成.而接種到 1/2ms+0.1-0.5ba+0.1naa上時,葉柄變寬並向後彎轉(在正常栽培環境下就表現爲平鋪於地面),並且葉柄寬度隨ba的量增加而增大,因此可得出細胞分裂素促進冬型葉的形成. 在我對普通栽培環境下的捕蠅草植株進行的試驗中,進一步證明了上述結論.葉面噴施ba 4mg/L的測試組較對照組葉柄加寬並嚴重向後彎轉. 應用:可解決捕蠅草商品苗夏型葉導致的運輸困難(葉易折斷)問題,較傳統的調節溫室環境以産生冬型葉的方法可節省大量成本.
捕蠅草的離體成花 經過30天16小時日照,26+/-2攝氏度的培養,再轉爲8小時日照,22+/-2攝氏度的環境,在1/2ms+0.1-0.2ba,1/2ms+0.1kt+0.1naa,1/2ms+0.1naa的培養基上,都出現離體成花的現象(分別是10%,30%,50%), 1/2ms+0.1-0.2ba上花莖短,但花蕾正常(像君子蘭的夾箭現象), 1/2ms+0.1naa上花莖較長但花蕾異常, 1/2ms+0.1kt+0.1naa較接近正常栽培的植株,且加入5%的活性炭後效果更好.因此可得出低濃度的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配合使用有利於捕蠅草花芽的生長. 應用:可加速種子的生産,並使種子的生産不受季節和培養環境的限制.便於品種交流.
照片部分我会在找到相机后补上。 Ba,kt爲分裂素類植物生長調節劑,naa爲生長素類植物生長調節劑. 本篇旨在推動食蟲植物在中國的普及,由於本人知識和經驗有限,以上文字可能有諸多錯誤,敬請高手指正,先謝!!!但轉載請注明.另外,小弟目前身上無半篇論文傍身,請各位大陸的同行筆下留情,高擡貴手,不要 "代爲發表" (笑).這相謝過. 歡迎交流 char4@163.com
csyin |
發表於: 2003/01/28 07:31pm
|
老大! 捕蠅草的夏葉和冬葉之分並非那麼簡單啊.. 事實上夏葉的形態會有長有短, 有時那只是它換個形態出現, 使你以為是冬葉.. 我覺得在瓶中不太會出現冬葉..看你的培養基都是要它快速生長用的... 除非你加個ABA看看能不能誘導休眠..或者降溫, 減少光週期... 在一般瓶外栽培上, 冬葉除了變短之外, 它還不太生長, 夾子變小, 其花青素較不會產生.. 所以不是只有葉子變短那麼簡單.
那個離體成花是什麼意思呢? 是指在瓶中開花的現象嗎? 但我覺得瓶中開花通常是結不出種子.. 除非你真的能做出瓶中開花能正常結出種子, 而且種子又能正常發芽, 能長出正常的植株, 那你才能下這樣的結論! 否則你只能說你的培養產生這種現象而已... 另外, 既然你能做組織培養了..用種子實在沒有競爭力.. 除非你能找出非種子不可的用途, 否則發展瓶中結種子是不太有商業價值 倒是有學術價值啦 還有..捕蠅草一定要有外力的幫助才會授粉, 它不會自己授粉.. 所以萬一你的瓶內結種能成功, 但你還是要花大量的人力來授粉.. 這樣就沒商業價值了 |
頂部 |
char |
發表於: 2003/01/28 09:16pm
|
1.首先,我只是討論葉形而不是植株整體的休眠問題,也不是討論冬季對捕蠅草生理上的影響,冬型葉只是捕蠅草出現在冬季(一般是)葉子的形態的名稱,就像紅的楓葉並不一定是秋天的一樣,增加大量的k、p,降低n也能達到。芳香族的化合物,真正香的也不多。我的目的是要得到這種形態的葉子而不是要強制植物休眠,如果我要達到後者,只要加脫落酸(aba)就ok了。但他抑制了植株的生長,這顯然不是我想達到的。我只是說生長、分裂素所導致葉形上的變化,而不是其對休眠的影響(好象有前輩們做過這方面的研究了)
2.冬型葉的捕蟲器是否無花青素産生的問題我正在做試驗,看提高紫外線的照射強度能否産生花青素,就現在觀察,我的實驗組有少量花青素合成(有些微微泛紅)。
3.就我的實驗資料來看,naa抑制捕蟲器的生長(捕蟲器相對較小,有部分畸形,只加入naa 0。1mg/l時現象,再增大量就導致脫分化,且碎用量增加而嚴重),少量的ba有促進的作用。
4.關於離體成花(就是你說的那樣),在香石竹上已經有成功的先例(而且小弟有幸覓得一本專於此道的"秘笈",很難見到的書哦,賺到了!!!阿哩呀多!!!)導致不育的主要因素不外乎激素和糖,合理的降低就可以. 捕蠅草從轉瓶到開花只須80天左右時間,這爲育種提供了不少有利條件,特別是在縮短常規育種的年限方面.(但無菌播種到開花的時間我還不清楚,具推測須150天左右,要進一步做試驗測定) 種子便於運輸,交流品種是我現在最急於解決的,海關比較令我鬱悶!!! 授粉就當轉一回瓶,也不算麻煩.
|
頂部 |
kela |
發表於: 2003/01/29 04:31pm
|
老大您研究的精神,令人欽佩!! |
頂部 |
char |
發表於: 2003/01/29 05:35pm
|
谢谢 支持!!! |
頂部 |
Rollingsun |
發表於: 2003/01/31 09:32am
|
離開書本已久矣,看到那些技術性名詞,搞的我頭昏眼花,唉,年輕真好... 加油吧, 21世紀就看你們囉,把那些ㄚ凸仔壓的死死的.. 別老是看他們的眼色... |
頂部 |
wzpjack |
發表於: 2003/01/31 09:39am
|
下面引用由Rollingsun在 2003/01/31 09:32am 發表的內容: 離開書本已久矣,看到那些技術性名詞,搞的我頭昏眼花,唉,年輕真好... 加油吧, 21世紀就看你們囉,把那些ㄚ凸仔壓的死死的.. 別老是看他們的眼色...
|
|
唉唉....可別這樣說...您畢竟是台灣食蟲界的龍頭啊~ |
頂部 |
char |
發表於: 2003/01/31 01:13pm
|
下面引用由Rollingsun在 2003/01/31 09:32am 發表的內容: 離開書本已久矣,看到那些技術性名詞,搞的我頭昏眼花,唉,年輕真好... 加油吧, 21世紀就看你們囉,把那些ㄚ凸仔壓的死死的.. 別老是看他們的眼色...
|
|
谢!!!
|
頂部 |
Toxifera |
發表於: 2003/02/05 00:43am
|
chra 兄:
捕蠅草如果由無菌播種到出瓶馴化,到開花結種子,所需的時間約要 一年半(保持在溫室中,不讓植株休眠的情況下,當然還有品種差異) 您說的出瓶之後約80天是可以開花,但種子的品質可能會有問題吧! 可以請問您實驗時出瓶的植株是多大多高呢?我是在溫度23C,12小時 日照,出瓶時約在直徑2CM左右.
如果您是要收集品種,直接取得組培苗通關會比種子方便,除非您是 要不經由檢疫通關,不然無菌苗是會比種子更容易進口吧!還有種子 是不是能保持原有品種的特性,也要考慮下去吧!
我也做了十幾種捕蠅草的組培苗,我的建議是不要添加任何的生長激 素,不然很難保持品種的穩定,當然如果您是要培育新的變種,那就另 當別論了,在有添加生長素的情況下,我只用了0.1BA的情況下,約在第 三次繼代培養時,品種普遍會出現變異株,雖然不是有很大的比例,但 反而無法保有原有品種的特性,不知道您在的培育馴化時,是否有比較 過植株的差異呢?
以上是我做組培的淺見,希望對您有幫助!
|
頂部 |
char |
發表於: 2003/02/05 08:51am
|
谢谢 Toxifera 兄的回复,我以上讨论的捕蝇草的离体成花(就是使捕蝇草在瓶里开花),80天是指从转接到诱导成花的培养基到开花所用的时间。 无菌播种我还没有尝试,但出瓶苗出现花蕾须6个月。 我的出瓶苗都在5cm的冠径左右。 但是现在大陆还没有正规引种捕蝇草的先例,手续超级的麻烦,只能用偷寄的方法,逃避海关,种子体积比较小,有优势(笑)。 我用的激素只有ba、kt、naa,这些一般不会引起变异,我这还没有出现变异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最原始的那个品种,应该较那些园艺种稳定的多,以后做其他品种时我会留意这个问题的,谢谢提醒!!!
还有,老大,我的名字是char。
|
頂部 |
lkxly |
發表於: 2003/02/19 12:35pm
|
各位: 关于捕蝇草的组培培养基的PH值,有何看法? 捕蝇草的正常生长环境需要较低的pPH值,不知在你的实验中如何? 另外我的组培苗在某些瓶子里较其他要大许多,不知是否属于变异?如何使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 感谢 char的指导,我的培养基去掉 C后,感觉生长状况还不错。 |
頂部 |
char |
發表於: 2003/02/19 02:11pm
|
在我这也有个别个体植株长势极好,较其他个体大的多。这和维管束的形成有关。和变异无关,但如果您是走遇伤的话,倒有可能产生倍数的变化。秋水仙素加到培养基里就行,如果没记错的话好象是加压分解,得过滤灭菌。那东西一直想试试,可太贵了,得等我把我做的捕蝇草卖一些再买了。 ph5。8就可以了,太低琼脂就不凝了。 可能还会妨碍某些物质的吸收(只是猜测) |
頂部 |
vergil |
發表於: 2003/03/27 06:40pm
|
類似paper似乎不少 1999年plant cell report 有一篇香港寫的 內容與你大同小異... 可以不用去發表了...
|
頂部 |
char |
發表於: 2003/03/27 11:05pm
|
[這篇文章最後由char在 2003/03/28 07:21pm 第 1 次編輯]
您是指在組培條件下成花的實驗嗎?大陸在這方面研究的人比較少,相關的資料也不多。看來臺灣的同行們精于此道,希望您能提供一些相關的資料。 其實,許多植物的成花機理都不相同,您所說的大同小異只能說明他研究的植物在成花機理方面與捕蠅草有相似的地方。就象桌子上擺著蘋果和梨,一個人吃了蘋果,我吃了梨,他說蘋果是甜的,而我吃的梨也是甜的。他告訴其他人蘋果是甜的,照您的說法,大家知道蘋果是甜的後就知道了梨也是甜的了,所以我就沒有必要發表我償到梨也是甜的了。這似乎不和常理。 花芽分化有好多種,有長日照型、短日照型,一年多次花芽分化型等多種,前人如果只研究了一種就說其他的都大同小異,不用再費人力研究,已經研究出來的也都……(他們也學您的樣子省略了)聽您回帖的口氣好象是和植物有關專業的學生,有一定專業知識和業界的消息,入道不深,但來這裏的心態好象有些問題:不是著重交流經驗和知識,而是以打壓其他人來擡高自己。 我和csyin 兄的帖子也是經常互相反駁,但目的都是爲了尋找問題的真實答案,就好象生長素和分裂素相互抑制(我高攀csyin 兄一下),但都屬於正向激素,都是是起促進植物生長的,而vergil 兄就有點多效唑或脫落酸(具報道脫落酸也有促進生長的作用,大陸某知名農業大學就用脫落酸代替分裂素,比較詭異)的味道了。 以上是我個人看法,有言語不當的地方先在這裏道歉。 |
頂部 |
vergil |
發表於: 2003/03/28 04:36pm
|
ㄟ...我只是才疏學淺 你打的字我九成都看不懂...抱歉 眼睛不習慣..比看英文還累 只是如果你要從培養基配方下手 發展空間很小....很久以前就一堆人作過了 選點別的材料吧.. |
頂部 |
csyin |
發表於: 2003/03/28 07:18pm
|
下面引用由char在 2003/03/27 11:05pm 發表的內容: 我和csyin 兄的帖子也是经常互相反驳,但目的都是为了寻找问题的真实答案,就好象生长素和分裂素相互抑制(我高攀csyin 兄一下),但都属于正向激素,都是是起促进植物生长的,而vergil 兄就有点多效唑或脱落酸(具报道脱落酸也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大陆某知名农业大学就用脱落酸代替分裂素,比较诡异)的味道了。
|
|
別這麼說! 我真是難以擔當啊 我玩組培不過兩年多, 用在食蟲上才一年多... 而且我又不是科班出身... 我才真是才學疏淺啊 |
頂部 |
char |
發表於: 2003/04/01 02:09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补试管内成花pic |
頂部 |
char |
發表於: 2003/04/01 02:15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pic |
頂部 |
char |
發表於: 2003/04/01 02:18pm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
总算全贴上来了。 |
頂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