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技鼠
資料:
威望: +5
魅力:  
經驗:  
來自: 台北市
發文: 1054 篇
精華: 0 篇
在線: 244 時 40 分 38 秒
註冊: 2001/12/04
|
|
Message 查看 搜尋 通訊錄 複製 引用 回覆 | [第 11 樓] |
|
|
下面引用由mingwangx在 2004/02/17 12:33pm 發表的內容: 第二部門和第三部門是什麼啊? (岔題了~但是很想知道,忍不住問一下。)
|
|
小銘兄這個問題,也困擾了我好久. 今天給他上網搜一搜,找到一個大概的架構:
---------------------------------------------------------------------------------- 什麼是“第三部門”﹖ 我以為“部門”(sector)一詞在數學中即坐標系中的“象限”﹐ 而如果我們以組織行為的基礎是強制還是自由(志願)為一個坐標﹐ 組織的功能是提供公益(公共物品)還是私益(私人物品)為另一個坐標﹐ 由此形成的坐標系恰可分為四個sector﹕
第一部門 通過強制性權力提供公共物品的政治組織. 例如 - 政府 第二部門 通過自由意識交易提供私人物品的經濟組織. 例如 - 企業
上列兩個部門的形成本身就是民主化與市場化的結果. 民主化使強制性權力只能在公共委託下用於提供公共物品﹐而不能被個人或小集團用來謀私。
第三部門 通過自由意識提供公共物品的組織. 例如 - 公益組織(NPO), 非政府組織(NGO) 第四部門 通過強制性權力提供私人物品的組織.
市場化使私人物品只能通過自由交換而不能通過強制性權力的命令來獲取。 因而在此以前﹐在權力可以謀私的“家天下”和交易可以建立在權力基礎上的“偽市場”時代﹐ 社會上不可能有真正的“第一”、“第二”部門﹐更談不上與這兩者分立的“第三部門”﹐而是“政企不分”地構成一種“通過強制性權力提供私人物品”的機制﹐ 我們不妨稱之為(邏輯上而非時序上的)“第四”領域(或曰第四象限)。
如今發達國家的人們通常只看到三個“部門”﹐ 那是因為現代化過程已經消滅了這個“第四象限”所象徵的內容。 然而﹐在過去的專制時代﹐在如今的一些轉型中國家﹐這個領域是無所不在﹐所有其他三個“部門”都面臨它的壓力.
===========================================================================================================
ref:
1. 多元文化認同 -- 第一屆全球公民大會閉幕式發言
http://big5.hrichina.org/subsite/big5/article.adp?article_id=1790&category_id=42
2. 文化傳統中的個人道德與制序演進 -- ——從格雷夫的歷史比較制度分析看東西方社會制序的原發路徑 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201038.htm
3. Michael Walzer 的著作
這個太深了 有空再看 溜~~~~~~
| | |
|
|
|
|
2004/03/18 07:24am IP: 已設定保密 | [本文共 2225 位元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