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您,訪客登入論壇 按這裡註冊 忘記密碼 在線會員 文章搜尋 論壇風格  使用說明   


>>> 隨便貼貼 隨便聊聊 別太嚴肅了 :-)
塔內植物園[ 隨意貼 ] [返回] → 瀏覽:境悟居士我見之我思  標記論壇所有內容為已讀取 

 目前論壇總在線 95 人,本主題共有 1 人瀏覽。其中註冊會員 0 人,訪客 1 人。  [關閉詳細名單]
快註冊呀!訪客
發表一篇新主題 回覆文章 開啟一個新投票 ◆此文章被閱讀 11194 次◆  瀏覽上一篇主題  重新整理本主題  樹狀顯示文章 瀏覽下一篇主題
 * 文章主題: 境悟居士我見之我思   本文章有問題,傳送短訊息報告給版主  加到我的最愛&關注本文章  顯示可列印的版本  把本文章加到我的最愛   
紅蜻蜓 
 門派: 我欲乘風歸去
 

資料: 此會員目前不在線上
威望: 0
魅力: 魅力: 1748
經驗: 經驗: 1632
來自: 保密 blank
發文: 254
精華: 0
在線: 16 時 01 分 01 秒
註冊: 2005/06/19
Message 查看 搜尋 通訊錄 複製 引用 回覆文章回覆 [樓 主]
 [這篇文章最後由紅蜻蜓在 2008/03/28 01:08pm 第 2 次編輯]
這是一個可以跟您溝通的網站,我是『俢』於見人的藏鏡人。
可是我認為有一些想法不管對或錯,他是可以跟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的陌生人或者在累世之中熟識的過客在今生續緣~
在這個素未謀面的彼此,我相信他不但是新鮮而且可能蠻有趣的.......

─ 境悟居士  ─








發表文章時間2008/01/15 05:08pm IP: 已設定保密[本文共 325 位元組]  
紅蜻蜓 
 門派: 我欲乘風歸去
 

資料: 此會員目前不在線上
威望: 0
魅力: 魅力: 1748
經驗: 經驗: 1632
來自: 保密 blank
發文: 254
精華: 0
在線: 16 時 01 分 01 秒
註冊: 2005/06/19
Message 查看 搜尋 通訊錄 複製 引用 回覆文章回覆 [第 2 樓]
 [這篇文章最後由紅蜻蜓在 2008/01/18 07:16pm 第 2 次編輯]
             上乘法為無為法

              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可修
              並非他法不可行
              僅因他法不究極
              修為者不有此悟恐難究極
              人之一生僅此一次難道就此斷送
              但無智慧者枉言無益
              上乘法
              唯重心性修為

              其餘之事
              了然於胸
              連理也不理
              也就是說天地萬物除了心性修為之外
              都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人世間的諸多紛爭
              他也能洞徹與看穿了解之後的淡然
              也是常見之事
              試圖力挽狂瀾
              放眼古今中外實難有此情景

              是故
              有心修道之人
              當有此念
              人之紛爭非己之所能改變
              放棄己身之所能與堅持
              而就世俗之庸懶而與世俗同流合污
              也難叫人心服口服了
              改變人世間的種種
              常常不是不願意而是基於了解之後
              的力不從心

              如果
              人性是那麼的容易馴服
              那何以人世間迄今依舊如此的混沌與髒亂
              古先聖賢
              竟然起不了作用
              細細思維
              除了令人心寒之外便是死心
              古今聖道
              終結點常常是感嘆收尾
              我們並不反對人世間的一切種種行為

              只是想說
              那短暫並不能持續到永恆

─ 境悟居士 ─







發表文章時間2008/01/15 05:13pm IP: 已設定保密[本文共 3012 位元組]  
旭日東 




資料: 此會員目前不在線上 未羊 處女座
威望: 0
魅力: 魅力: 9640
經驗: 經驗: 7076
來自: 臺灣臺北 blank
發文: 856
精華: 0
在線: 155 時 10 分 01 秒
註冊: 2007/04/28
Message 查看 搜尋 通訊錄 複製 引用 回覆文章回覆 [第 3 樓]
  紅蜻蜓兄:您講的太深奧了,小弟真是缺乏慧根,能不能說白話點,感恩啊!







發表文章時間2008/01/15 07:57pm IP: 已設定保密[本文共 69 位元組]  
紅蜻蜓 
 門派: 我欲乘風歸去
 

資料: 此會員目前不在線上
威望: 0
魅力: 魅力: 1748
經驗: 經驗: 1632
來自: 保密 blank
發文: 254
精華: 0
在線: 16 時 01 分 01 秒
註冊: 2005/06/19
Message 查看 搜尋 通訊錄 複製 引用 回覆文章回覆 [第 4 樓]
 
下面引用由旭日東2008/01/15 07:57pm 發表的內容:
紅蜻蜓兄:您講的太深奧了,小弟真是缺乏慧根,能不能說白話點,感恩啊!


旭日東大大!
在此遇見您很開心!跟您說聲抱歉,我發的這些文章是受我的老師所囑,因為他不會上網,我只負責幫他發文,所有關於對其中文章有所指教或疑慮我會代為轉述給我的老師,再由我代為發表,所以請您稍待!







發表文章時間2008/01/16 08:07am IP: 已設定保密[本文共 357 位元組]  
nirwa 
 頭銜: 論壇版主
 門派: 隱藏版
 

資料: 此會員目前不在線上 此人為版主 天秤座
威望: 0
魅力: 魅力: 20420
經驗: 經驗: 17358
來自: 圍觀鄉民 blank
發文: 2464
精華: 1
資料:  
在線: 457 時 09 分 45 秒
註冊: 2004/08/22
Message 查看 搜尋 通訊錄 複製 引用 回覆文章回覆 [第 5 樓]
 嗯, 真是很有意思的心得...
我也來說說我的想法.


下面引用由紅蜻蜓2008/01/15 05:08pm 發表的內容:
可是我認為有一些想法不管對或錯,他是可以跟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的陌生人或者在累世之中熟識的過客在今生續緣~


若是累世之中熟識的過客, 何故 "人之一生僅此一次難道就此斷送" ? 豈不矛盾 ?
三千大小世界, 何知生而為人怎知此行為最後一生 ? : )


             唯重心性修為
             其餘之事
             了然於胸
             連理也不理
             也就是說天地萬物除了心性修為之外
             都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嗯, 同意如此之想法.

然, 除由內而外之心性修習, 故其重要; 但由外而內之感受亦不可偏廢.
由 "外而內" 之感受有時尚可補 "由內而外" 之不足.

其餘之事, 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是在這界必然之牽絆.
不同境界大概會有不同之牽絆或在其界必然之環境影響, 或多或少, 或形式上的異同罷了.



             人性是那麼的容易馴服
             那何以人世間迄今依舊如此的混沌與髒亂
             古先聖賢
             竟然起不了作用
             細細思維
             除了令人心寒之外便是死心


呵~ 既生人, 便有人性, 非常自然之事.
即有人性, 又人人皆異, 互相影響而產生互動, 無可避免.

若無寒天, 怎知夏日之酷熱 ? 若無諸混沌與髒亂藉以修習本性, 增加己之不足, 何能知己之不能 ? 何苦走這人生之一遭 ?
曾試想, 即走這人生之一遭, 在本性上必有某些方面之缺乏, 藉此生之種種磨難, 以修習本性. 若本性境界有所提昇, 自然有另一番境界之感受.

獨善其身, 自身本性之修習與維持已非易事;  若要兼善他人, 影響或改變他人更難
或許這就是古今成就者, 利他者, 偉大之所在, 令人佩服不已之因...



             只是想說
             那短暫並不能持續到永恆


嗯, 多變與無常是這世間之本質.

然而, 什麼是永恆 ? 永恆真的是 "永恆" ? 有絕對的永恆, 還是只有相對的永恆 ? ...
這就頗令人玩味了哩~







發表文章時間2008/01/16 08:43am IP: 已設定保密[本文共 2355 位元組]  
紅蜻蜓 
 門派: 我欲乘風歸去
 

資料: 此會員目前不在線上
威望: 0
魅力: 魅力: 1748
經驗: 經驗: 1632
來自: 保密 blank
發文: 254
精華: 0
在線: 16 時 01 分 01 秒
註冊: 2005/06/19
Message 查看 搜尋 通訊錄 複製 引用 回覆文章回覆 [第 6 樓]
 [這篇文章最後由紅蜻蜓在 2008/01/18 07:17pm 第 1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旭日東2008/01/15 07:57pm 發表的內容:
紅蜻蜓兄:您講的太深奧了,小弟真是缺乏慧根,能不能說白話點,感恩啊!



我們每一個人要做一件事時,都會想到一個好的結果,也就是說「早知道沒有一個好結果就不會去做」!
賭博是這樣,男女交往是這樣,結婚生子是這樣,舉凡一切都是這樣!
所以【上乘法就是無為法】也就是說修行這件事,不能因為享有一種成就才修行,只能做!不能計較結果!

─ 境悟居士 ─







發表文章時間2008/01/16 06:56pm IP: 已設定保密[本文共 490 位元組]  
紅蜻蜓 
 門派: 我欲乘風歸去
 

資料: 此會員目前不在線上
威望: 0
魅力: 魅力: 1748
經驗: 經驗: 1632
來自: 保密 blank
發文: 254
精華: 0
在線: 16 時 01 分 01 秒
註冊: 2005/06/19
Message 查看 搜尋 通訊錄 複製 引用 回覆文章回覆 [第 7 樓]
 [這篇文章最後由紅蜻蜓在 2008/01/18 07:14pm 第 2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nirwa2008/01/16 08:43am 發表的內容:
若是累世之中熟識的過客, 何故 "人之一生僅此一次難道就此斷送" ? 豈不矛盾 ?
三千大小世界, 何知生而為人怎知此行為最後一生 ? ...


一生只有一次沒有錯!打自娘胎自入棺木就是一生,
過去世不可知,往生之後更不可知,所以就是今生今世囉!

PS:到某一種境地的人,望眼成穿過去式,究竟累積多少功德業力?
除非你有那因緣,否則一切免談!所以就只有活在當下!


下面引用由nirwa2008/01/16 08:43am 發表的內容:
嗯, 同意如此之想法.

然, 除由內而外之心性修習, 故其重要; 但由外而內之感受亦不可偏廢.
由 "外而內" 之感受有時尚可補 "由內而外" 之不足.

其餘之事, 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是在這界必然之牽絆.
不同境界大概會有不同之牽絆或在其界必然之環境影響, 或多或少, 或形式上的異同罷了




由內而外耗時良久,由外而內瞬間即逝。
有修為者取其前者棄後者!


下面引用由nirwa2008/01/16 08:43am 發表的內容:
呵~ 既生人, 便有人性, 非常自然之事.
即有人性, 又人人皆異, 互相影響而產生互動, 無可避免.

若無寒天, 怎知夏日之酷熱 ? 若無諸混沌與髒亂藉以修習本性, 增加己之不足, 何能知己之不能 ? 何苦走這人生之一遭 ?
曾試想, 即走這人生之一遭



看我的【天道】吧!


下面引用由nirwa2008/01/16 08:43am 發表的內容:
在本性上必有某些方面之缺乏



羅漢爲求解脫放棄一切,
因己不利何能利人,己不達何能達人!
今汝在矛盾之中!

下面引用由nirwa2008/01/16 08:43am 發表的內容:
藉此生之種種磨難, 以修習本性. 若本性境界有所提昇, 自然有另一番境界之感受



答對了!
孟子言:【苦其心志,餓其體膚,增益其所不能】


下面引用由nirwa2008/01/16 08:43am 發表的內容:
獨善其身, 自身本性之修習與維持已非易事;  若要兼善他人, 影響或改變他人更難
或許這就是古今成就者, 利他者, 偉大之所在, 令人佩服不已之因...



生命像蠟燭一般照亮僅存的空間,
沒有路過的人你的存在根本不需要!


下面引用由nirwa2008/01/16 08:43am 發表的內容:
嗯, 多變與無常是這世間之本質.

然而, 什麼是永恆 ? 永恆真的是 "永恆" ? 有絕對的永恆, 還是只有相對的永恆 ? ...
這就頗令人玩味了哩~



恆久不變的是掛念,那是因為外在環境的不允許,
所以行動上必須割捨,所以只有永恆不變的心是永恆!
但實際行動上卻必須受限於外在種種因素,所以不得不然!

─ 境悟居士 ─









發表文章時間2008/01/16 07:11pm IP: 已設定保密[本文共 2462 位元組]  
陳順勝 
 門派: 傻瓜先生



資料: 此會員目前不在線上
威望: 0
魅力: 魅力: 32284
經驗: 經驗: 28632
來自: 保密 blank
發文: 3938
精華: 2
在線: 466 時 46 分 25 秒
註冊: 2006/04/08
Message 查看 搜尋 通訊錄 複製 引用 回覆文章回覆 [第 8 樓]
 [這篇文章最後由陳順勝在 2008/01/16 09:04pm 第 1 次編輯]
※ 感恩...紅蜻蜓 大大...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按此在新視窗瀏覽圖片

按此查看圖片詳細資料











發表文章時間2008/01/16 09:00pm IP: 已設定保密[本文共 284 位元組]  
Yamaga 
 門派: 七葉窟
 

資料: 此會員目前不在線上
威望: 0
魅力: 魅力: 44152
經驗: 經驗: 25848
來自: 貓里錫口 Taiwan
發文: 2075
精華: 2
在線: 753 時 10 分 54 秒
註冊: 2004/12/11
Message 查看 搜尋 通訊錄 複製 引用 回覆文章回覆 [第 9 樓]
 市面上出現了許多的法門,現在人很少會問,目的在哪?結果如何?至少,目標呢?
只一味訴諸「修行」二字,似乎就是好的...
修什麼呢?一般回曰:「心」
為什麼是心?通常會說:「萬法唯心」
為什麼萬法唯心?是發源自哪裡的說法?

事實上心戒說出現以來,這兩千五百年間,很多人就被這老兄牽著鼻子走,他的說法是契合市場的,發展出無數理論,當然也影響到中國的許多理論,很多的問題變成了不用問,問是多餘的,只要修心就會「開悟」,屆時自然明瞭一切。

例如老子是位天文學者兼養生學家,當他的理論被心戒說一碰,自是玄之又玄,但人們是喜歡談玄說妙的。

心戒說追本溯源,是為了抵抗另一個真實實踐的說法,實踐者曾說:「我教導的東西,就像我手中握著的幾張葉片,很少,卻全部有益;廣大茂密的樹林雖然有無數葉子,卻像數不清的遊戲,毫無效益」這當然是針對實踐者的教導而言。

心戒說的傳承者,把這部分竄改成了他們的說法:「我手上少數的葉片,只是一種教法,只是做給大家看的,相較於廣大樹林的葉子,那是數不清的方法,全部有效且終點一致」

這多吸引人呀~~怎麼搞都對...

從心戒說衍生出無敵辯論法,發展出無數的理論,這些東西吸引著許多人去學習解析,有時窮盡一生之力,這些人總是沉浸在玄妙之中,這感覺太好了,鮮少人會想再去了解實踐者到底說過些什麼,真的抵抗他的心戒說,太好用了。









發表文章時間2008/01/17 12:09pm IP: 已設定保密[本文共 1151 位元組]  
紅蜻蜓 
 門派: 我欲乘風歸去
 

資料: 此會員目前不在線上
威望: 0
魅力: 魅力: 1748
經驗: 經驗: 1632
來自: 保密 blank
發文: 254
精華: 0
在線: 16 時 01 分 01 秒
註冊: 2005/06/19
Message 查看 搜尋 通訊錄 複製 引用 回覆文章回覆 [第 10 樓]
 成長的蛻變來自於掙扎的折磨

              人的心千百變
              成長的歷程千瘡百孔
              不是每個人都是幸運的
              掙扎中淬鍊出那不同的心境
              生命很複雜也很特殊
              但要了解的是
              智慧不是憑空得來
              在掙扎中我們可以看出那堅毅

              或者那脆弱的一面
              生命中蘊藏諸多潛能
              不是不能用也不是沒有
              而是潛能來自於一種無法解釋的原因
              每一次掙扎都在提昇自我的韌性
              潛能不是大家都一樣的
              一次歷練一次熟
              那些歷經千錘百練的人
              在未成長之前
              他在內心深處所受到的所有衝擊

              何能不叫我們去深思
              一味的羨慕別人而不探討整個演變
              過程的人著實令人不以置評
              苦累積成長失卻落漠
              苦造就生命的力量
              苦也造就另外一種不同的美
              苦本身就整個生命歷程而言
              著實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任何不經磨鍊的生命
              實難出現

            ─ 境悟居士 ─







發表文章時間2008/01/18 07:13pm IP: 已設定保密[本文共 2177 位元組]  
紅蜻蜓 
 門派: 我欲乘風歸去
 

資料: 此會員目前不在線上
威望: 0
魅力: 魅力: 1748
經驗: 經驗: 1632
來自: 保密 blank
發文: 254
精華: 0
在線: 16 時 01 分 01 秒
註冊: 2005/06/19
Message 查看 搜尋 通訊錄 複製 引用 回覆文章回覆 [第 11 樓]
 
下面引用由Yamaga2008/01/17 12:09pm 發表的內容:
市面上出現了許多的法門,現在人很少會問,目的在哪?結果如何?至少,目標呢?
只一味訴諸「修行」二字,似乎就是好的...
修什麼呢?一般回曰:「心」
為什麼是心?通常會說:「萬法唯心」
...


空無一物是心的問題,
但人活著最基本的食衣住行是可以儉約在基本的需求,豈可一無所有!
佛陀的悟道是心中的不執著,不貪求,可不是一無所有,
那牧羊女的羊乳,說明了一切,所以佛陀說明了一切!

─ 境悟居士 ─







發表文章時間2008/01/18 08:29pm IP: 已設定保密[本文共 493 位元組]  
紅蜻蜓 
 門派: 我欲乘風歸去
 

資料: 此會員目前不在線上
威望: 0
魅力: 魅力: 1748
經驗: 經驗: 1632
來自: 保密 blank
發文: 254
精華: 0
在線: 16 時 01 分 01 秒
註冊: 2005/06/19
Message 查看 搜尋 通訊錄 複製 引用 回覆文章回覆 [第 12 樓]
 [這篇文章最後由紅蜻蜓在 2008/02/05 05:23pm 第 3 次編輯]
那無法解釋的生命力量和感受
             
             每個人都不一樣
             何以對他們要有所期望
             心性歷經千百年的修為之後
             潛存於見不著的靈體裡頭
             已經有了極大的差異
             舉凡聰明才智
             何以
             大家的學習能力會有極大的差異

             有些事我們不能不去承認
             天地萬物之間
             必然有一些無法解釋的原因
             是故
             與其要求別人
             何不先要求自己懂得道理
             如此一來
             我們生活周遭的種種順遂起伏
             於我們而言
             又何能擾動於我們呢?

             我們一直停留在自己的感覺裡頭
             我們拔不出來
             還是我們自己沒有去真正的探索
             我們一直延用既存的價值觀
             與慣用的思考模式
             在這種情況之下
             我們能夠獲得與擁有的
             可能還是原來那一套
             時至今日
             思想價值的混淆與多元化

             已經很難再去統合與整理
             活著應該是由己各尋所需了
─ 境悟居士 ─







發表文章時間2008/01/31 10:47am IP: 已設定保密[本文共 2317 位元組]  
紅蜻蜓 
 門派: 我欲乘風歸去
 

資料: 此會員目前不在線上
威望: 0
魅力: 魅力: 1748
經驗: 經驗: 1632
來自: 保密 blank
發文: 254
精華: 0
在線: 16 時 01 分 01 秒
註冊: 2005/06/19
Message 查看 搜尋 通訊錄 複製 引用 回覆文章回覆 [第 13 樓]
 [這篇文章最後由紅蜻蜓在 2008/02/05 05:29pm 第 1 次編輯]
識透那因緣,了解那因緣,行了那因緣,才有那資格叫真人

             知道
             不是一件難事
             但要那做到恐怕非得真功夫才行
             人好言談不喜腳踏實地
             表面上洋洋灑灑
             只可惜常常敗絮其中
             反省自己檢討自己才是真正令人欽佩  的男子漢大丈夫                                
             如果各位想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豈可光說不練
             與一般世俗人那又有何異

─ 境悟居士 ─







發表文章時間2008/02/05 05:28pm IP: 已設定保密[本文共 1009 位元組]  
紅蜻蜓 
 門派: 我欲乘風歸去
 

資料: 此會員目前不在線上
威望: 0
魅力: 魅力: 1748
經驗: 經驗: 1632
來自: 保密 blank
發文: 254
精華: 0
在線: 16 時 01 分 01 秒
註冊: 2005/06/19
Message 查看 搜尋 通訊錄 複製 引用 回覆文章回覆 [第 14 樓]
 [這篇文章最後由紅蜻蜓在 2008/02/14 09:50am 第 1 次編輯]
               人的情愫
            人有諸多情愫搗亂了人的內心世界
            人原本應該是很單純的
            但因為人潛存於內部結構的某種系統
            因人而異
            也就是說
            每個人的思維系統是有所差異的
            每個人的特性也是不一樣的
            如果潛存於內的情愫愈少

            那麼
            這個人所會產生的心境起伏
            也會相對的減少
            情愫既然是潛存於內在體系裡頭的某種因子
            那必然是非自我意識所能控制的
            因為那意識如同人們體內的內分泌
            根本是非意識的
            人們所能做的
            不是一味的去抗拒
            而是去了解其無法解釋的過程

            而在情境衍生過程中
            需要的理智
            而那情愫通常也是有時間性
            也就是說
            等到那情愫發酵完畢
            那種內在世界的痛苦
            也會隨著時間的加長
            逐漸潛存在另外一個記憶體裡頭  
            而不是消失的無影無蹤
            除非

            那情愫是藉由修練的過程加以釋放出來

                    ─ 境悟居士 ─







發表文章時間2008/02/11 10:02am IP: 已設定保密[本文共 2198 位元組]  
紅蜻蜓 
 門派: 我欲乘風歸去
 

資料: 此會員目前不在線上
威望: 0
魅力: 魅力: 1748
經驗: 經驗: 1632
來自: 保密 blank
發文: 254
精華: 0
在線: 16 時 01 分 01 秒
註冊: 2005/06/19
Message 查看 搜尋 通訊錄 複製 引用 回覆文章回覆 [第 15 樓]
 天地有正氣,有正氣者得

             正氣存於心
             心在於正無求者得
             莫有心思便為正
             有私為偏
             人活著常為己
             不為己者稀
             可那浩然正氣不也非任人可得  
             人得與那天地一般無私

             方能得那源源不絕之浩然正氣
             正氣雖不得見但也那依稀可覺
             可若不把那己之塵垢刮的透徹
             恐也那難見正氣之本貌
             正氣為己心性之顯照取巧不得
             那映照非由肉體
             而是見諸於自己心性之衍發
             正氣不難求只因遍地都是
             僅可惜是自己不能相映照而俱存而已
             其實

             那自己的心地就是那天地
             只要是自己的心地已經完美
             那股自我心性所散發出來的力量
             便不同凡響

        ─ 境悟居士 ─







發表文章時間2008/02/14 09:52am IP: 已設定保密[本文共 1686 位元組]  

 7 9 7 [ 1 2 3 4 5 6 7 ] 8 :

快速回覆主題: 境悟居士我見之我思
您目前的身份是: 訪客 ,要使用其他會員身份,請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未註冊訪客請輸入網名,密碼留空白。
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 會員名稱: 沒有註冊? 密碼: 忘記密碼?
上傳附件或圖片 (最大容量 9000KB)
目前附件:(如不需要某個附件,只需刪除內容中的相關 [UploadFile ...] 標籤即可) [刪除]
選項

使用 LeoBBS 標籤?
顯示您的簽名檔?
使用表情符號轉換?
使用字型樣式轉換?

    快速引用第 樓層的回覆
 頂端 加到"我的最愛" 主題管理總固頂 取消總固頂 區固頂 取消區固頂 固頂 取消固頂
加重 取消加重 精華 取消精華 提升 鎖定 解鎖 刪除 刪除回覆 移動


© 中文版權所有: 塔內植物園 繁體版權所有: 摩尼網
程式版權所有: 雷傲科技  程式翻譯:auron 版本: LeoBBS X Build041101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言者個人意見,與 塔內植物園 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