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您,訪客登入論壇 按這裡註冊 忘記密碼 在線會員 文章搜尋 論壇風格  使用說明   


>>> 新聞與新知報導評論與轉譯
塔內植物園[ 生物與生命科學 ] [返回] → 瀏覽:癌症研究的新希望──能尋找並摧 ...  標記論壇所有內容為已讀取 

 目前論壇總在線 83 人,本主題共有 1 人瀏覽。其中註冊會員 0 人,訪客 1 人。  [關閉詳細名單]
快註冊呀!訪客
發表一篇新主題 回覆文章 開啟一個新投票 ◆此文章被閱讀 3162 次◆  瀏覽上一篇主題  重新整理本主題  樹狀顯示文章 瀏覽下一篇主題
 * 文章主題: 癌症研究的新希望──能尋找並摧毀腫瘤的金「奈米殼體」   本文章有問題,傳送短訊息報告給版主  加到我的最愛&關注本文章  顯示可列印的版本  把本文章加到我的最愛   
ycsung 

 

資料: 此會員目前不在線上 此人為認證會員
威望: 0
魅力: 魅力: 3133
經驗: 經驗: 2016
來自: 臺灣新竹 blank
發文: 261
精華: 0
在線: 22 時 14 分 46 秒
註冊: 2001/12/07
Message 查看 搜尋 通訊錄 複製 引用 回覆文章回覆 [樓 主]
 
從娜奧米哈拉斯(Naomi Halas)眼中看到的未來癌症治療是這樣:
在癌症篩檢中,醫生會注射一種充滿了金的液體到你的血液裡面,
然後在你全身照射一種不可見光約30秒。接著她轉向一個電腦螢幕,
上面有個精確的圖,顯示了最新成型腫瘤的大小、形狀,何位置。怎麼治療呢?

用同樣的不可見光,但是強度更強。當你要開車回家時,腫瘤已經不見了。

哈拉斯對這種「得來速」式的癌症治療的夢想,可能再不久後就會實現,
這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她的個人發明:「奈米殼體」──一個100奈米寬的小球
(大概是你用原子筆在紙上一點,那個點的1/10,000大小),
外面包了層金原子,裡面是一個小矽球。當這個奈米球藉由蛋白質和腫瘤結合,
並受到近紅外線(這種光線可以安全地穿透皮膚)的照射時,奈米球會被加熱,
將腫瘤煮熟但又不會燒到鄰近組織。
美國德州休斯頓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的電機工程和化學教授哈拉斯說:
「就像是煮水煮蛋一樣」。

今年夏天美國國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
他們這幾十年也一直在默默研究著從燒灼治療到血液保存等等癌症防治項目
授予哈拉斯和她的同僚,萊斯大學的生物工程師珍妮佛威斯特(Jennifer West)
三百萬美元,以開發奈米殼體作為一種乳癌的治療。

哈拉斯說她的團隊希望明年能在有軟組織腫瘤(像是乳癌、腦癌,或是攝護腺癌)
的患者身上,開始初步的測試。

如果試驗奏效,奈米殼體可能徹底改變癌症治療:

這種方式可能用來診斷,而被診斷出是初期沒有擴散的癌瘤,
還能以上述方式,當場在門診進行治療。

美國國防部乳癌研究計畫獎勵金經理唐娜金巴克(Donna Kimbark)說:
「這在偵測非常早期的癌症方面是項革命性的進步,
  可能比其他技術還要早六、七年偵測出來。大部分的乳癌腫瘤在被偵測出來以前,
  都已經存在數年了。想想看如果能早幾年發現的話,成效該有多好。」

而讓奈米殼體這麼了不起的原因,根據哈拉斯的說法,
是這些奈米殼體的「可調整性」:
只要調整奈米殼體內玻璃核以及外金層兩者厚度的比值,
就可以將奈米殼體調整成能吸收幾乎任何波長的光。

調整成能吸收紅外線光,並在奈米殼體外覆上針對癌症特定的抗體的話,
奈米殼體就能變成一個有精確指引的熱炸彈(參見圖解)。

鄰近的幾個健康細胞可能會跟著陪葬,但如果是採用手術或化學療法的話,
會破壞的健康細胞還要更多許多。

哈拉斯說奈米殼體也可能用來提高藥物輸送的效率,
舉例來說,如果將充填了胰島素的聚合物與奈米殼體結合,
便可能引發這個聚合物在血液中釋出些微劑量的藥物。

但目前,還是治療癌症這個用途看起來最可能將奈米殼體推進市場。

烹煮癌症細胞的奈米食譜

目前最好的癌症治療破壞腫瘤細胞的精準度,和一顆原子彈差不多。
現在萊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可以把腫瘤煮熟,
又能避免傷害到健康組織的「奈米殼體」。

這種療法將在明年初開始進行臨床試驗,
治療的方式是將癌症特定的抗體和由金和玻璃做成、奈米級大小的小球接在一起。
下面是奈米殼體在體內殺死癌症的步驟。

1.每個覆蓋了金的奈米殼體的大小約為一個白血球細胞的萬分之一大小。
  醫師要診斷和治療癌症時,先將數千個奈米殼體注射至患者的血液內,
  奈米殼體在進入體內後,便會找出腫瘤細胞,並透過抗體結合在腫瘤的表面。

2.當每個腫瘤上約覆有20個奈米殼體時,患者便會接受以近紅外線照射短時間。
  近紅外線會在不造成傷害的情況下穿透組織,將照射在奈米殼體上。
  接著,醫師會傳送更高劑量的近紅外線,只將被奈米殼體包覆的腫瘤加熱。

3.在金外殼上的自由電子會把強化的近紅外線能量集中,
  將每個個別的奈米殼體加熱,並把腫瘤給煮熟
  而這一切都只要在一次門診中就可以完成。

資料來源 : 科技時代







發表文章時間2004/02/10 11:56pm IP: 已設定保密[本文共 3175 位元組]  
五技鼠 

 

資料: 此會員目前不在線上
威望: +5
魅力: 魅力: 12475
經驗: 經驗: 8990
來自: 台北市 blank
發文: 1054
精華: 0
在線: 244 時 40 分 38 秒
註冊: 2001/12/04
Message 查看 搜尋 通訊錄 複製 引用 回覆文章回覆 [第 2 樓]
 謝謝 YC,
前一陣子,打電話給久未謀面朋友. 電話另一端的聲音不似往日的愉悅.
朋友兩歲的兒子患了白血病.
在化療的某些階段,小朋友的身體沒有抵抗能力,任何的細菌感染都可能致命.
整個家庭都亂了. 多次的病危住院,幾乎消磨掉這個家庭的生存意志.
希望這種療法,能夠帶給癌症病患新生的契機.

--------------------------------------------------------------------------
白血病 - Leukaemia

我們的血液是由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和血漿所組成。
紅血球負責全身細胞氧氣的輸送;
白血球則隨時備戰,負責抵抗、吞噬外來細菌、病毒和異物的侵襲,是身體不能缺少的免疫防衛系統;
血小板可以在外傷流血時促進血液凝固,避免大量失血;
而血漿中含有多種抗體,同樣負責抵抗異物的侵襲。
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是在骨髓、脾臟、淋巴結及胸腺中的造血細胞製造,然後進入血液中。
血球有各自的壽命,成熟到某個程度後就會自動死去,再由造血細胞分化新的血球補充。
但若是造血細胞發生不正常的大量增生,這些稱為癌化的細胞株會逐步佔據、取代骨髓中正常造血細胞的位置,且不會分化新的血球,
或是分化不完全,形成不成熟、不具正常功能的血球。
白血病就是因骨髓造血細胞產生不正常增生,進而影響骨髓造血功能的性疾病。

白血病是製造血液的骨髓或淋巴腺有惡性的轉變使得骨髓中之白血球生長過程中,
年輕之白血球無法正常分化成為成熟的白血球並且無限制的增殖,
這些血球因為是不正常細胞,沒有正常的抵抗力;另一方面也會聚集在各器官浸潤各種組織,產生各器官功能失調及衰竭。
正常的白血球減少,導致易感染各種病原體,紅血球減少造成貧血,血小板減少造成易出血。
所以白血病是一種造血系統的一種惡性腫瘤,又稱為血癌。
白血病這一名稱,是個半世紀以前病理學家勃喬發現病人中白血球增加,並略帶白色,乃認為是白色血液的疾病,故稱為白血病。

白血病依照臨床病程進展的速度可分為:急性白血病及慢性白血病;
其次,再依細胞的來源及型態特徵,細分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
白血病約佔癌腫總發病率的5%左右,是兒童和青年中最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
在香港每年新發現之病例約為三百多宗,其中男性患者較女性為多,又以骨髓性患者為大多數,淋巴性白血病比較少。

致病原因
白血病的病因至今仍未完全明白,應為一種多病因的疾病。
我們相信它可能與有關之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有關,而病毒作為白血病的原因,最近尤其引人注目。

1. 電離輻射
我們知道電離輻射可引起白血病一事由來已久,1945年在日本廣島和長畸爆炸的原子彈,引致兩地白血病發病率分別是未遭受輻射地區的三十倍和十七倍。
接受輻射至發病的潛伏期:急性白血病為九點四至十五年,慢性白血病為九至十三年。
至於少劑量放射接觸能否致白血病,則至現時仍不能確定。

2. 藥物及遺傳性疾病
許多能引起骨髓毒性的化學物,都有致白血病的可能性,包括苯、氯霉素、磺胺和多種抗癌藥等。
某些遺傳性疾病和免疫缺陷徵群患者易發生白血病,如先天愚型唐氏綜合徵、BLOOM氏綜合徵、FANCONI氏貧血等疾病,均會令病者有較高的白血病發病率。

3. 逆轉錄病毒(RETROVIRUS)
各類動物在各類動物,如雞、鼠、貓、牛和長臂猿等動物的自發性白血病組織中,可分離出白血病病毒,為一種逆轉錄病毒(RETROVIRUS),
而在人類,科學家也曾在人類T細胞白血病中分離出一種逆轉錄病毒,稱為HTLV,但它的致病機理至今仍然未能明瞭。

症狀
1. 嚴重感染
發燒不退、口腔潰瘍、喉嚨痛、肺炎...等,
因為白血球大都為不成熟者,無法有正常功能,所以很容易受到外來細菌侵犯而有各種感染症狀。
急性白血病會引致中性粒細胞的數量減少和有功能上之缺陷,故極易併發各種細菌或真菌感染,
當中性粒細胞數目少於500/MM●時,病者顯著易受感染;當數目少於100/MM●時,會導致嚴重感染。

2. 貧血
頭暈、蒼白、倦怠、嗜睡...等,
白血球不成比例的增加,而排擠了紅血球生長的空間,使得紅血球生長減少,血紅素不足,而導致貧血。

3. 出血
白血球大量生長,亦排擠了血小板生長空間,全身有瘀斑、皮下出血點、鼻腔、牙齦出血、尿液變紅、
大便呈黑色,....等
而血小板減少極易造成皮下黏膜甚至器官出血。多見於造血組織、皮膚黏膜、心包膜、脾、胃及腦等。
造成組織營養不良與壞死、繼發感染等

4. 代謝率升高
體重減輕、軟弱、無力、尿酸升高,...等
這些症狀是因不正常的白血球病細胞,搶走了許多身體的營養成份,而排出大量廢物如尿酸等,使身體漸漸虛弱。
由於白血病細胞浸潤導致肝、脾、淋巴結腫大及其他器官病變,症狀的緩急主要取決於白血病細胞在體內的積蓄增長速率和程度。

5. 淋巴腺及肝脾腫大
淋巴腺和肝脾腫大是很常見的症狀,而慢性白血病引致的肝臟和脾臟腫大,可以達至十分巨型的程度,有時可以是最初的臨床表現。
而其他的系統方面,亦可以受到白血病的牽連,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以蛛網膜及硬腦膜的浸潤最高,為八成左右。
這併發症影響了腦脊液的循環,引起顱內壓增高和腦積水,可出現頭痛、惡心、視力模糊等。
當原始的白細胞增多時,常可引起白細胞淤滯,引致小血管阻塞以及出血性梗塞,臨床表現與腦血管意外相同,病人會癱瘓、昏迷而致死亡。

診斷
驗血可以發現貧血、血小板減少和白細胞增多等現象,但少數的病者白細胞數目可以正常。
至於確診白血病方面,要靠骨髓檢驗,而分類很多時要靠細胞遺傳學的檢查,在相當部分白血病中可見到細胞遺傳學方面的異常。
最著名的為費城染色體(PH’),它多見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但亦有見於部分的急性白血病。

治療
治療原則是儘快減少白血病細胞,恢復骨髓正常的造血功能。
1. 化學治療
治療白血病所用的化學療法藥物和腎上腺皮質激素,會導致免疫系統功能紊亂,免疫球蛋白合成減少,
故容易發生範圍廣泛的各種病原體感染,如沙門氏菌、結核杆菌、胃團菌、新形隱球菌、卡氏肺孢子蟲,了漿蟲等。
病者亦容易受到醫院內之感染,而此類細菌常呈複雜的耐藥性。
感染以咽峽炎、口腔炎、肺部感染、肛周炎和肛周膿腫為常見,而腸道感染亦是頗常遇到的併發症,故患者常會有腹痛,腹瀉等現象。
病者在接受治療時,抵抗力低,故要接受保護性隔離,白細胞極少者應住進無菌室內,
對患者要注意口腔、鼻腔,皮膚等清潔衛生,如有感染應及時使用適當的抗生素,及用集落刺激因子(CSF)使造血祖細胞增殖,增強抵抗病菌之能力。
貧血者需要輸血,缺血小板者應及時輸入血小板,以防止出血的發生。

2. 放射線治療
現時治療白血病的化療藥物有很多種,方案也有很多,
一般的治療原理是先用數種強力的藥物作誘導緩解,在病人達到完全緩解後,再用化療藥物鞏固強化二、三個療程,
然後再用化療藥物維持治療一段時間,一般治療應維持五年時間,五年不復發,便算痊愈。

3. 誘導白血病細胞分化成熟
有一種名為M3的非淋巴性白血病,用全反式維甲酸(ATRA)治療有極為良好的療效,副作用比傳統的化療藥物少,是治療白血病的又一突破。

4. 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主要是採用與病者骨髓吻合的捐贈者的骨髓,移植到病者的體內,令它在受者體內生長、繁殖,
事前要用大劑量的化療方法將病人有病的骨髓徹底破壞,而捐贈者的骨髓日後也有抗癌細胞的作用,協助病者避免復發的發生。

其他正在研究的治療方式包括:
a. 干擾素的使用
b. 免疫治療:使用LAK細胞治療白血病
c. 和一系列的最新藥物

治療期間照顧與注意事項
大部份的日常照顧與注意事項,都是針對治療的副作用及影響,逐一列舉如下:

1. 身體清潔
疾病本身及化學治療均會造成白血球降低、抵抗力差,此時應注意個人衛生,每天沐浴、更換衣服、保持身體清潔。
進食前後都要洗手、漱口,用軟毛牙刷刷牙,避免牙齦出血。
照顧者在接觸病人前後須洗手,以保護病人。

2. 飲食方面
因白血病細胞搶走大量養份,故應多補充高蛋白食物,如:瘦肉、蛋、牛奶等,
為避免用力解便造成出血,應食用高纖維食品,如:綠葉疏菜、水果,
飲水每天3000cc以上,另外食品選擇須考慮清潔衛生,
同時不吃生食,儘量避免咖啡、酒精及辛辣調味品,以預防腸胃道受傷害。

3. 環境方面
環境的清潔對個人的保護相當重要。住院期間,一旦白血球過低,即會採取保護隔離措施。
床單、枕套須時常更換。進入房間者均需戴口罩,限制訪客人數。不與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觸(如:感冒)。
垃圾或不必要的物品(如:花)勿放在房內。並隨時保持空氣新鮮。

4. 警示症狀
當身體出現以下症狀,並表示體內白血球可能變化了,應立即回院檢查,切勿擔誤。
a. 發燒、局部有紅、腫、熱、痛、喉嚨痛及類似感冒的症狀。
b. 頭暈、倦怠、蒼白、無力。
c. 皮下有出血點、牙齦、鼻腔出血、尿液變紅、大便呈黑色。
d. 體重減輕、嗜睡、食慾不掁...等

兒童白血病治愈率達九成
由於不停發現新的化療藥物,抗菌素的不斷更新換代,聯合化療方案的不斷改進,支持療法的加強及骨髓移植的普遍發展,使急性白血病的預後有了很大改善。
目前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完全緩解率已達95%以上,而五年以上存活者可達75%。
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完全緩解率也能達60%至85%,五年生存期可達35%。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在兒童而言,治療的效果極佳,
但如發生在成人,或非淋巴細胞白血病,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單是化療或化療合併放療,緩解后仍然會復發,故骨髓移植可算是這些病人的唯一希望。

並不是所有的白血病都是會令患者急促死亡的疾病。
以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而言,病情可以十分緩慢,平均生存期可達十年以上,
如淋巴細胞不太高的話,不急需治療,如有明顯症狀,淋巴結和脾逐漸腫大者,化學治療用單一藥物,療效亦極為良好。
有明顯淋巴腫大或脾臟很大者,可以用放射治療的方法,以緩解壓迫的症狀。

白血病是一種可怕的疾病,但如果得到適當的治療,和有堅強的意志和信心,克服這病魔,是很多患者可以達到的理想。

--------------------------------------------------------------------------
參考網站:
今日健康 醫療大百科
http://www.healthno1.com/health/feature/menu/14-blood.html

長庚生物科技公司
http://www.cgb.com.tw/j2j0/cus/cus1/hel/hel2/20002.jsp

台北榮民總醫院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
http://www.vghtpe.gov.tw/pat/hema/hema0001.htm

兒童癌症基金會
http://ccf.wingnet.com.tw/







發表文章時間2004/02/11 05:54am IP: 已設定保密[本文共 8640 位元組]  

 此主題只有一頁

快速回覆主題: 癌症研究的新希望──能尋找並摧毀腫瘤的金「奈米殼體」
您目前的身份是: 訪客 ,要使用其他會員身份,請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未註冊訪客請輸入網名,密碼留空白。
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 會員名稱: 沒有註冊? 密碼: 忘記密碼?
上傳附件或圖片 (最大容量 9000KB)
目前附件:(如不需要某個附件,只需刪除內容中的相關 [UploadFile ...] 標籤即可) [刪除]
選項

使用 LeoBBS 標籤?
顯示您的簽名檔?
使用表情符號轉換?
使用字型樣式轉換?

    快速引用第 樓層的回覆
 頂端 加到"我的最愛" 主題管理總固頂 取消總固頂 區固頂 取消區固頂 固頂 取消固頂
加重 取消加重 精華 取消精華 提升 鎖定 解鎖 刪除 刪除回覆 移動


© 中文版權所有: 塔內植物園 繁體版權所有: 摩尼網
程式版權所有: 雷傲科技  程式翻譯:auron 版本: LeoBBS X Build041101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言者個人意見,與 塔內植物園 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