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塔內植物園 (/tbgweb/cgi-bin/leobbs.cgi)
-- [ 蔬菜水果 ] (/tbgweb/cgi-bin/forums.cgi?forum=50)
--- [原創]沙棘孵芽實驗結束了[文字板][持續更新1樓中] (/tbgweb/cgi-bin/topic.cgi?forum=50&topic=3556)


-- 作者: l7491
-- 發表時間: 2009/05/14 07:59pm

[這篇文章最後由l7491在 2009/06/14 01:01pm 第 56 次編輯]

2009年5月14日中午收到隨意栽果園 大所分享的沙棘乾果實

[ 中國品種,大果沙棘風乾果實,原產地中國山西省。 ]

[color=#FFD700] 壹、第一組:[/color]
-----------------------------------------
[color=#00BFFF] 一、[/color]取5粒乾果實先行浸水並取出24粒種子,種子依然留在水中浸水。預計2009年5月14日晚上10點埋入德國進口的培養土。

[ 乾果實從2009年5月14日下午3點開始浸水,晚上8點取出種子,種子預計浸水到晚上10點。 ]
[ 中國沙棘種子的形狀跟韮菜種子差不多,大小卻是韮菜種子的一半。 ]

[color=#00BFFF] 二、[/color]因為有事情耽擱,種子到2009年5月14日晚上12點才拿起來。

[ 浮在水面上6粒,沉入水中18粒。自己算浸水多久時間喔。 ]

[color=#00BFFF] 三、[/color]2009年5月14日晚上12點開始,準備19個免洗茶杯,底部各開5個洞,1個可以裝19個免洗茶杯的水盆,德國進口培養土。

[color=#00BFFF] 四、[/color]浮在水面上6粒種子全部埋入1個裝好培養土的免洗杯內,並註明''浮''。沉入水中18粒種子則各別埋入18個裝好培養土的免洗杯內。都埋好後,把全部19個免洗杯放入水盆內,並在水盆內倒入約5公分高的水量,讓培養土可以利用毛細作用,以滲透的方式吸足水分。2009年5月15日早上12點30分搞定。接下來睡覺去了。

[ 免洗杯內的培養土要壓實,裝七分滿。 ]

[color=#00BFFF] 五、[/color]2009年5月24日晚上8點28分觀察:發現1株小苗已經冒出,高度0.6公分。並編號:隨沙20090524號。

[ 本來編號為隨沙1號,但是經過一番思量,為了能方便得知發芽日期,因此更改為隨沙20090524號。 ]

圖片在此:[ 好模糊阿,沒辦法阿,燦坤買的benq數位相機>"< ]

隨沙20090524號:
[UploadFile=C0HA8F1B8B9_1243340423.jpg]

[  終於出了喔,整整花了10天才出苗,而且目前才出1株,目前的出芽率有點差。  ]

[  接下來,又是一項大挑戰,能不能健康的長成大樹,又是一個大問題。 ]

[color=#00BFFF] 六、[/color]狂賀!2009年5月27日凌晨1點,睡覺前面再看觀察一下免洗杯內的沙級種子狀態,看到第2顆種子發芽了,高0.3公分,並馬上編號為隨沙20090527號。這下開心的睡覺去了!

[color=#00BFFF] 七、[/color] 2009年6月6日晚上8點10分,觀察第一組剩餘的免洗杯,沒有小苗冒出的跡象,從撥種到現在,已經第[color=#7FFF00]24[/color]天,可以確定第一組到此結束,因此[color=#FFD700] 第一組[/color] [color=#7FFF00]結束紀錄。[/color]


[color=#FFD700] 貳、第二組:[/color]
----------------------------------------------------
[color=#00BFFF] 一、[/color]2009年5月26日早上8點,把剩餘的44粒中國大果沙棘乾果實全部泡水,有鑒於發芽率的問題,以及培養土跟免洗杯的空間問題,第二次預計要先用衛生紙孵芽,等開始有看到開始發根的時候再移入裝滿七分滿培養土的免洗杯內。

[color=#00BFFF] 二、[/color]2009年5月27日早上6點15分,計算44粒中國大果沙棘乾果實共取出212粒種子。

[color=#00BFFF] 三、[/color]2009年5月27日晚上9點36分,將212粒種子放入衛生紙開始孵芽。

[color=#00BFFF] 四、[/color]2009年5月28日中午12點37分觀察用衛生紙發芽的212粒種子,發現3粒種子周圍有類似果凍的物質,而且種子的殼疑似有被撐破的跡象。

[color=#00BFFF] 五、[/color]2009年5月29日中午11點25分觀察用衛生紙發芽的212粒種子,發現種子周圍有類似果凍的物質的種子超過20個了,並且確定都是種殼有裂開的。

[color=#00BFFF] 六、[/color]狂賀,2009年6月1日早上5點37分,觀察第2組,用衛生紙孵芽的種子,發現4粒種子的根點開始伸出來了。 [color=#7FFF00][ 衛生紙孵芽第7天。 ][/color]

[color=#00BFFF] 七、[/color]2009年6月2日晚上8點,把已經發根的種子用耳扒小心移出,兼用小剪刀當推手,移到裝滿7分滿培養土的免洗杯內,並用吸管吸蔡18菌發酵液,小心滴灌。共移出15粒已發根種子,暫未編號,等確定發芽,再行編號。

[color=#00BFFF] 八、[/color]2009年6月3日晚上8點,觀察衛生紙孵芽的種子,發現又有4粒發根種子,暫未移出。

[color=#00BFFF] 九、[/color]2009年6月5日晚上9點25分,從衛生紙孵芽的種子內,移出一株子葉已完全脫殼的小苗。並發現主根比較短,無鬚根。由於可能有傷到根系,因此暫時未編號。必須等個2-3天確定存活後,再行編號。[ 將苗移出的工具:耳扒。使用螺絲起子在免洗杯的培養土戳洞。 ]

[color=#00BFFF] 十、[/color]2009年6月6日凌晨0點10分,睡覺前最後一喵,居然從[color=#FFD700] 貳、第二組:[/color] [color=#00BFFF] 七、[/color]中的15個免洗杯中,喵到2株小苗破土而出了。呵呵,睡醒再來編號!

[color=#00BFFF] 十一、[/color]2009年6月6日早上11點30分,想說來編號一下[color=#00BFFF] 十、[/color]所喵到的2株小苗,居然又再度喵到另外2株小苗,因此將這4株小苗加以編號,編為隨沙20090606-1號、隨沙20090606-2號、隨沙20090606-3號、隨沙20090606-4號! [color=#7FFF00][ 衛生紙孵芽第12天。 ][/color]

[color=#00BFFF] 十二、[/color]2009年6月7日早上11點20分,觀察[color=#00BFFF] 九、[/color]所移出的1株小苗,確定已存活,由於是放在室內,有徒長,變的比較高了,因此將這株小苗加以編號,編為隨沙20090607-1號! [color=#7FFF00][ 衛生紙孵芽第13天。 ][/color]

[color=#00BFFF] 十三、[/color]2009年6月7日早上11點45分,觀察從[color=#FFD700] 貳、第二組:[/color] [color=#00BFFF] 七、[/color]中的15個免洗杯中,又喵到3株小苗破土而出了。隨即編號為隨沙20090607-5號、隨沙20090607-6號、隨沙20090607-7號,第13天出芽。都是白莖。!

[color=#00BFFF] 十四、[/color]2009年6月7日中午12點至下午1點20分,從[color=#FFD700] 貳、第二組:[/color]的衛生紙孵芽的裝置內,移出13株已伸生2片子葉的小苗,共移出13株,在移出的過程中,發現直接在衛生紙內伸出2片子葉的小苗,主根明顯比較短,甚至有一株是爛根的狀況,而且小苗幾乎都是平躺的狀態,又且小苗莖部會亂轉,增加移植的困難度、時間。[color=#7FFF00][ 衛生紙孵芽的困難點跟致命傷。 ][/color]

[color=#00BFFF] 十五、[/color]2009年6月10日下午6點45分,觀察從[color=#FFD700] 貳、第二組:[/color] [color=#00BFFF] 七、[/color]中的15個免洗杯中,又喵到1株小苗破土而出了。隨即編號為隨沙200906010-3號,第15天出芽。都是白莖。!

[color=#00BFFF] 十六、[/color]2009年6月10日下午6點50分,觀察[color=#FFD700] 貳、第二組:[/color][color=#00BFFF] 十四、[/color]所移出13株已伸生2片子葉的小苗,確定已有12株存活,隨即編號為隨沙20090610-4號至隨沙20090610-15號。都是白莖。

[color=#00BFFF] 十七、[/color]2009年6月10日下午6點54分,從[color=#FFD700] 貳、第二組:[/color]衛生紙的孵芽裝置中移出15株已伸生2片子葉的小苗,暫時未編號。必須等個2-3天確定存活後,再行編號。[ 將苗移出的工具:耳扒。使用螺絲起子在免洗杯的培養土戳洞。 ]另仔細觀察後,可以確定第貳組到此結束,因此[color=#FFD700] 第貳組[/color] [color=#7FFF00]結束紀錄。[/color]。


[color=#FFD700] 貳之一、第二之一組:[/color]
----------------------------------------------------
[color=#00BFFF] 一、[/color]2009年5月31日早上4點30分:
因睡不著,再加上第二組出現果凍狀的黏液的破殼種子也一直增加,但就是沒看到有根點開始活動,也因為快達到13天的發芽期限的一半,因此參考各位大大以及第一組的實驗,大膽假設,那些果凍狀的黏液,可能要藉由沙子或是培養土來吸走,種子的根點才會開始動,因此再從第2組實驗再分出1小組來實驗,定名為第二之一組。

[color=#00BFFF] 二、[/color]從第2組出現果凍狀的黏液但是未發根的種子中,取出最大的2粒種子,埋入裝滿七分滿的培養土的免洗杯中,定名為隨沙20090531-1號、隨沙20090531-2號。並開始進行觀察,種子埋入深度大約1-0.5公分。並與第二組相互比較觀察,看看哪一邊會先有芽出現。

[color=#00BFFF] 三、[/color]因為n大的提醒,因此2009年5月31日早上9點10分,再取16粒有果凍黏液但是未發根的種子,採用直撥的方式,輕輕放在培養土的表面,並輕灑一層培養土,高度不到0.2cm,並定名為隨沙20090531-3號。

[color=#00BFFF] 四、[/color]2009年6月5日早上7點,觀察隨沙20090531-3號,已有2苗出土。預計等苗長一點再來移植到個別的免洗杯。

[color=#00BFFF] 五、[/color]2009年6月5日晚上9點25分,從隨沙20090531-3號內,移出3苗。並發現主根相當細長,無鬚根。由於可能有傷到根系,因此暫時未編號。必須等個2-3天確定存活後,再行編號。[ 將苗移出的工具:耳扒。使用螺絲起子在免洗杯的培養土戳洞。 ]

[color=#00BFFF] 六、[/color]2009年6月7日早上11點20分,觀察[color=#00BFFF] 五、[/color]所移出的3株小苗,確定已存活,由於是放在室內,有徒長,變的比較高了,因此將這株小苗加以編號,編為隨沙20090607-2號、隨沙20090607-3號、隨沙20090607-4號! [color=#7FFF00][ 衛生紙孵芽第13天。 ][/color]

[color=#00BFFF] 七、[/color]2009年6月7日早上11點30分,從隨沙20090531-3號內,再度移出2苗。並依據[color=#00BFFF] 五、[/color]的模式,暫時未編號。等個2-3天確定存活後,再行編號。[ 將苗移出的工具:耳扒。使用螺絲起子在免洗杯的培養土戳洞。 ]

[color=#00BFFF] 八、[/color]2009年6月10日下午5點30分,從隨沙20090531-3號內,再度移出1苗,並發現1苗子葉萎縮,大勢已去,確定損失1苗。並依據[color=#00BFFF] 五、[/color]的模式,暫時未編號。等個2-3天確定存活後,再行編號。[ 將苗移出的工具:耳扒。使用螺絲起子在免洗杯的培養土戳洞。 ],另[color=#00BFFF] 七、[/color]所移出的2苗,確定已存活,隨即編號為隨沙20090610-1號、隨沙20090610-2號。

[color=#00BFFF] 九、[/color]2009年6月10日晚上7點4分,觀察隨沙20090531-1號至3號,確定已無發芽跡象,因此可以確定第貳之一組到此結束,因此[color=#FFD700] 第貳之一組[/color] [color=#7FFF00]結束紀錄。[/color]。

[color=#FFD700] 貳之二、[/color][color=#7FFF00]總結:[/color]
[color=#7FFF00]經過第壹組、第貳組、第貳之一組的孵芽方式之後,分析一下孵芽方式的優缺點:

一、第壹組:採用分杯直撥的方式,類似採用穴盆育苗的方式,優點是以後不用再移苗,缺點是因為發芽率不高,所以有些杯都沒發芽,浪費培養土、免洗杯、空間。

二、第貳組:採用衛生紙孵芽,一直到出現2片子葉才移植,優點是可以確定移植後,能存活的苗數,並可以節省免洗杯、培養土、空間。缺點是小苗的主根短,甚至有爛掉的現象,而且小苗會旋轉,導致移植相當困難。

三、第貳之一組:採用衛生紙孵芽後,看到種子殼裂開,就移植殼裂開的種子,優點:可確定可能會成為小苗的株數,節省免洗杯、培養土、空間。缺點:還是有發芽率的問題,並非殼有裂開就一定能成為小苗。所以還是會浪費免洗杯、培養土、空間。

四、結論:總結上述一、二、三,可以歸納出,少量撥種時,可以採用衛生紙孵芽,等確定根部一開始有發根的時候,立即移植入培養土,如此一來,既可確定能成為小苗,又能節省培養土、空間。大量撥種時,如果採用上述衛生紙孵芽的方式,那得要花大量人力、時間才能完成,因此,在此建議,如果一次要撥種上億顆種子的話,還是採用直撥的方式,等確定出芽,並有8片葉子的時候再行移植,如此可節省人力、時間。[/color]


[color=#FFD700] 參、植株高度:[/color]
----------------------------------------------
[color=#00BFFF] 一、[/color]2009年5月24日晚上8點28分觀察:
發現1株小苗已經冒出,並編號為隨沙20090524號高度0.6公分。

[color=#00BFFF] 二、[/color]2009年5月25日晚上11點8分觀察;
測量隨沙20090524號植株高度為1公分。並開始使用蔡18菌+生物鈣+蚯蚓糞水的綜合液體稀釋50倍[color=#7FFF00][ 營養水 ] [/color]對隨沙20090524號施肥。

[color=#00BFFF] 三、[/color]2009年5月26日晚上8點8分觀察:
測量隨沙20090524號植株高度為1.2公分。

[color=#00BFFF] 四、[/color]2009年5月27日凌晨1點觀察:
睡覺前面再看觀察一下免洗杯內的沙級種子狀態,看到第2顆種子發芽了,高0.3公分,並馬上編號為隨沙20090527號。

[color=#00BFFF] 五、[/color]2009年5月27日晚上11點35分觀察:
睡覺前,再測量一下高度:
1、隨沙20090524號1.2公分。[ 開始停止伸長,並看到微小的葉片,開始要生出第一片葉子了。 ]
2、隨沙20090527號0.3公分。

由於n大有發現這批沙棘的莖部顏色,我也趁著機會觀察一下,發現隨沙20090524號是紅莖、隨沙20090527號是白莖。[ 這下糟糕了,會不會混到別種的沙棘、還是我種到變種的沙棘呢? 答案可能要很久以後才會揭曉了>"< ]

[color=#00BFFF] 六、[/color]2009年5月29日凌晨0點30分觀察:
1、隨沙20090524號1.2公分。[ 停止伸長。 ]
2、隨沙20090527號0.3公分。[ 停止伸長。 ]

[color=#00BFFF] 七、[/color]2009年6月3日晚上8點觀察:
1、隨沙20090524號1.4公分。[ 開始伸長。正在生第3片葉子。 ]
2、隨沙20090527號0.5公分。[ 開始伸長。正在生第1片葉子。 ]

[color=#7FFF00][ 目前每天都使用營養水澆灌小苗,小苗穩定成長中,因此暫停每天幫小苗量身高。] [/color]

[color=#FFD700] 肆、整理已確定存活的沙棘小苗總數:[/color]
---------------------------------------------------------
1、隨沙20090524號,第10天出芽。紅莖。
2、隨沙20090527號,第13天出芽。白莖。
3、隨沙20090606-1號,第12天出芽。白莖。
4、隨沙20090606-2號,第12天出芽。白莖。[color=#FFD700]2009年6月13日,死亡[/color]
5、隨沙20090606-3號,第12天出芽。白莖。[color=#FFD700]2009年6月14日,死亡[/color]
6、隨沙20090606-4號,第12天出芽。白莖。
7、隨沙20090607-1號,第13天出芽。白莖。
8、隨沙20090607-2號,第13天出芽。白莖。
9、隨沙20090607-3號,第13天出芽。白莖。
10、隨沙20090607-4號,第13天出芽。白莖。[color=#FFD700]2009年6月13日,死亡[/color]
11、隨沙20090607-5號,第13天出芽。白莖。[color=#FFD700]2009年6月13日,死亡[/color]
12、隨沙20090607-6號,第13天出芽。白莖。[color=#FFD700]2009年6月14日,死亡[/color]
13、隨沙20090607-7號,第13天出芽。白莖。
14、隨沙20090610-1號,第15天出芽。白莖。
15、隨沙20090610-2號,第15天出芽。白莖。
16、隨沙20090610-3號,第15天出芽。白莖。[color=#FFD700]2009年6月13日,死亡[/color]
17、隨沙20090610-4號,第15天出芽。白莖。[color=#FFD700]2009年6月14日,發霉而死亡[/color]
18、隨沙20090610-5號,第15天出芽。白莖。
19、隨沙20090610-6號,第15天出芽。白莖。
20、隨沙20090610-7號,第15天出芽。白莖。
21、隨沙20090610-8號,第15天出芽。白莖。
22、隨沙20090610-9號,第15天出芽。白莖。
23、隨沙20090610-10號,第15天出芽。白莖。
24、隨沙20090610-11號,第15天出芽。白莖。
25、隨沙20090610-12號,第15天出芽。白莖。
26、隨沙20090610-13號,第15天出芽。白莖。
27、隨沙20090610-14號,第15天出芽。白莖。
28、隨沙20090610-15號,第15天出芽。白莖。[color=#FFD700]2009年6月13日,死亡[/color]
[color=#7FFF00]移植並觀察中小苗尚有16株。[/color]。
2009年6月13日,觀察中小苗死亡1株。


-- 作者: 隨意栽果園
-- 發表時間: 2009/05/14 09:42pm

千萬不要埋太深會把他壓死,覆土不必超過1mm,祝您成功


-- 作者: suteco
-- 發表時間: 2009/05/14 09:45pm

[這篇文章最後由suteco在 2009/05/27 09:27am 第 3 次編輯]

全部以手播開果皮,取出種子,果皮準備試吃看看(有問題我馬上會叫出來)
種子分兩組:1.泡水組至明天再播至沙盆中
2.直播組:仿造沙漠地帶不泡水,直接播至沙盆
5/15早上:以河砂+陽明山土+泥炭土:2:1:1混合,分兩組播種,大約以砂稍為覆蓋,想一下大陸山西的環境,自己憑空想像
5/23早上發現泡水過的3盆中已經有一盆2顆發芽
5/25早上發現沒泡水的5盆中有一盆發芽3顆
5/26早上發現沒泡水的5盆中已經也3盆發芽2顆,有泡水過的又長出2顆來了
5/27早上發現沒泡水的又另ㄧ盆長出1棵來了


-- 作者: cwshome
-- 發表時間: 2009/05/14 09:51pm

[這篇文章最後由cwshome在 2009/05/15 09:11pm 第 1 次編輯]


看了大家的種植,希望自己的趕快收到,
加入大家的種植行列

98.05.15 收到種子,不免俗-一樣是泡水,
                接下來就先等待了,這時候上網先查些資料


-- 作者: dai420206
-- 發表時間: 2009/05/14 10:14pm

17491大大與那麼多高手出面孵育並做成記錄,相信以後的蔬菜水果版,會更有看頭,祝大家順利成功。


-- 作者: l7491
-- 發表時間: 2009/05/15 00:57am

我會將做法跟紀錄持續更新在第1樓,非常感謝各位大大們的鼓勵跟收看。


-- 作者: n9321740
-- 發表時間: 2009/05/15 09:17am

[這篇文章最後由n9321740在 2009/05/15 09:18am 第 1 次編輯]

17491 大
            你用的是""培養土""還是""泥炭土"",泥炭土的話,保水性較好,要謹慎使用在這場合,我還沒開始處理種子,一個星期後,先看你的造化~~
        用水盆吸水,不怕太濕嗎?我想起去年在雲南與我擦身而過的沙棘(事後與其他同事確認,導遊有說那是沙棘),土壤是一般的土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不是一定要砂之類的~~


-- 作者: l7491
-- 發表時間: 2009/05/15 03:25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n9321740[/u]在 [i]2009/05/15 09:17am[/i] 發表的內容:[/b]
17491 大
            你用的是""培養土""還是""泥炭土"",泥炭土的話,保水性較好,要謹慎使用在這場合,我還沒開始處理種子,一個星期後,先看你的造化~~
         ...
[/quote]
應該是泥炭土,不過我都稱這種才是好用的培養土。
不是臺灣拿養菇的廢木削做成的培養土[ 興農1包賣100元台幣 ]。

廢木削做成的培養土,我老爸拿來孵豆子,豆子全部腐爛,拿來孵木瓜,木瓜種子也全部腐爛,這種東西充其量只能說可以當土壤疏鬆物,而且沒有多少肥分,因為木削根本還是木削,沒有腐化完成,根本不能拿來當有機肥使用。再者他的內容物一堆黑色不知名粉末,根本不知道那是啥東西,外包裝只寫有機,就賣那麼貴,可以說是騙錢用的木削培養土。


-- 作者: l7491
-- 發表時間: 2009/05/24 08:24pm

2009年5月24日晚上8點28分觀察本文1樓所設置的沙棘育苗免洗杯並更新本文1樓的紀錄。


-- 作者: n9321740
-- 發表時間: 2009/05/24 09:40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7491[/u]在 [i]2009/05/24 08:24pm[/i] 發表的內容:[/b]
2009年5月24日晚上8點28分ごm的沙棘育苗免洗杯並更新本文1樓的紀錄。
[/quote]
17491 大
            建議您,不要用更新的方式啦,這樣塔友會看不到始末的過程,直接往下加,會不會更能呈現整個紀錄的經過呢??


-- 作者: n9321740
-- 發表時間: 2009/05/24 10:34pm

[這篇文章最後由n9321740在 2009/05/24 10:36pm 第 1 次編輯]

5/18 日播下,只泡水一天,經過 6天,今天已經抬頭兩棵囉~~種殼確定是沒錯(還帶著帽子),但莖卻是紅色的耶??怪怪~~
[UploadFile=A4pAAGA8FB4C6A5X_1243175669.jpg]


-- 作者: l7491
-- 發表時間: 2009/05/24 10:40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n9321740[/u]在 [i]2009/05/24 09:40pm[/i] 發表的內容:[/b]
17491 大
            建議您,不要用更新的方式啦,這樣塔友會看不到始末的過程,直接往下加,會不會更能呈現整個紀錄的經過呢??
[/quote]

這個問題我有考慮過,其實我會採取用更新的方式,主要是讓大家能夠方便在第1頁的第1樓觀看整個完整的紀錄,而不是看完好幾頁的回文後,看到頭昏眼花還沒看懂整個過程到底是怎樣發展的!


-- 作者: l7491
-- 發表時間: 2009/05/25 11:04pm

2009年5月25日晚上11點8分再次對1樓的紀錄進行更新,並對第一株沙棘編號為隨沙1號。以紀念隨意栽果園大大的無私分享。

目前無止,僅有此一株發芽,其餘的都毫無動靜,只有再等看看了。


-- 作者: l7491
-- 發表時間: 2009/05/26 08:38pm

2009年5月26日晚上8點40分再度對本文1樓更新,並更改''隨沙1號''的編號為''隨沙20090524號'',並上傳''隨沙20090524號''的相片,相當模糊,哀,benq的數位相機。
另外今天早上8點,因為只有發芽1棵,實在有點少,因此,再把其餘的44粒中國沙棘乾果實全部泡水,預計先採用衛生紙孵芽,等開始根有動靜,再移入裝七分滿培養土的免洗杯內。


-- 作者: suteco
-- 發表時間: 2009/05/26 09:08pm

實際上不泡水也長的很好,我資料更新在3樓


-- 作者: l7491
-- 發表時間: 2009/05/26 09:10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suteco[/u]在 [i]2009/05/26 09:08pm[/i] 發表的內容:[/b]
實際上不泡水也長的很好,我資料更新在3樓
[/quote]
哪邊的3樓?這邊的文章好多,找不到你說的3樓的文章在哪0.0我超笨的!


-- 作者: suteco
-- 發表時間: 2009/05/26 09:18pm

你說這個要用文字敘述,所以就不貼圖了
阿當然你發起的文章屬於第一樓,在右手邊不是有編樓號嗎?


-- 作者: l7491
-- 發表時間: 2009/05/26 09:21pm

原來你說的是本文的第3樓,了解了,笨笨的我>"<


-- 作者: l7491
-- 發表時間: 2009/05/27 01:01am

2009年5月27日凌晨1點,發現另一株小苗,高0.3公分,編號為隨沙20090527號。


-- 作者: hongru
-- 發表時間: 2009/05/27 11:45am

第一梯次播種.
陸陸續續冒出種苗約15株
今天發現有一棵.2片子葉上面
長出新葉子..
第2梯次種苗(播15顆種子)現冒出芽2棵

泡水2天後今天第3梯次播種


-- 作者: l7491
-- 發表時間: 2009/05/27 11:34pm


由於n大有發現這批沙棘的莖部顏色,我也趁著機會觀察一下,發現隨沙20090524號是紅莖、隨沙20090527號是白莖。

不知道大家的沙棘是否也有2種以上的莖的顏色?


-- 作者: hongru
-- 發表時間: 2009/05/28 09:32am

今天去看盆內沙棘苗
有紅莖也有白莖.


-- 作者: l7491
-- 發表時間: 2009/05/28 12:34pm

今天中午觀察衛生紙孵芽的種子,發現有3粒種子周圍有果凍狀物質出現,並且殼疑似有破。


-- 作者: lat030
-- 發表時間: 2009/05/29 09:48pm

試種15顆種子  泡水二天   5/18放入一般田土 0.6cm  
其餘放入冰箱底層備用  看看他人成功方法再使用
今天5/29 還沒半粒伸懶腰   只好再等等看看
[UploadFile=IMG_0840_1243604916.jpg]


-- 作者: hongru
-- 發表時間: 2009/05/29 11:55pm

[這篇文章最後由hongru在 2009/05/29 11:59pm 第 1 次編輯]

lat030 大 經過10天還沒出芽有些慢
我用河沙加椰絲.
約第4天開始陸陸續續出芽.


-- 作者: l7491
-- 發表時間: 2009/05/30 11:01am

剛剛觀察隨沙20090524號[紅莖]的第一片葉子,發現不是互生葉,而且葉子跟之前n大所分享的俄羅斯大果沙棘的葉子不一樣,有點懷疑是不是沙棘了>"<


-- 作者: n9321740
-- 發表時間: 2009/05/30 10:32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7491[/u]在 [i]2009/05/30 11:01am[/i] 發表的內容:[/b]
剛剛う熔臚@片葉子,發現不是互生葉,而且葉子跟之前n大所分享的俄羅斯大果沙棘的葉子不一樣,有點懷疑是不是沙棘了>"<
[/quote]
您是不是覆土過深了呀(都壓死了)~~才長出兩棵喔!我已經有26棵了捏~~
這次的沙棘種子,長出的葉子,確實與我之前分享的有點差異,也不是互生葉,但我確定是所播下的種子長出來的,可能是品種不同的關係吧!沙棘種類有很多,長的樣子應該也會有所差異~~~


-- 作者: l7491
-- 發表時間: 2009/05/31 01:30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n9321740[/u]在 [i]2009/05/30 10:32pm[/i] 發表的內容:[/b]
您是不是覆土過深了呀(都壓死了)~~才長出兩棵喔!我已經有26棵了捏~~
這次的沙棘種子,長出的葉子,確實與我之前分享的有點差異,也不是互生葉,但我確定是所播下的種子長出來的,可能是品種不同的關係吧!沙棘 ...
[/quote]
應該是發芽率的問題,因為第1組只用了24粒種子。
目前第2組用了剩下的全部種子共212粒。目前第2組已經看到超過20粒以上的種子的殼爆開了,但是仍然只有看到有果凍狀的物質,未見有根點開始動的跡象。


-- 作者: l7491
-- 發表時間: 2009/05/31 04:26am

2009年5月31日早上4點30分,再從第2組實驗分出1小組進行實驗。並對第1樓進行更新。


-- 作者: n9321740
-- 發表時間: 2009/05/31 08:00am

哇哩咧~~你埋0.5~1 CM 深,隨意大  不是說建議 1mm 就好了呀(雖然很難做到,就覆薄土,蓋過種子就好)!你這樣可能真的埋太深囉~!


-- 作者: l7491
-- 發表時間: 2009/05/31 08:57am

非常感謝n大提醒,因此再取16粒有果凍黏液的種子,採用直接撥種的方式,放於培養土的表面,並輕灑一層培養土,不到0.2cm的高度。並更新第1樓的紀錄。


-- 作者: l7491
-- 發表時間: 2009/06/01 05:33am

狂賀,2009年6月1日早上5點37分,觀察第2組,用衛生紙孵芽的種子,發現4粒種子的根點開始伸出來了。因為衛生紙是白的,根也是白的,一開始看不太出來,仔細看了好久,才發覺是根點開始伸出了。


-- 作者: l7491
-- 發表時間: 2009/06/02 08:20pm

2009年6月2日晚上8點,從第2組移出15粒已發根種子,暫未編號,等確定發芽,再行編號。並更新第1樓的紀錄。


-- 作者: l7491
-- 發表時間: 2009/06/05 09:30pm

2009年6月5日晚上9點25分,共移出4苗到免洗杯,都是白莖,等確定存活後,再行編號。將苗移出的工具:耳扒。使用螺絲起子在免洗杯的培養土戳洞。並對1樓的紀錄進行更新。


-- 作者: l7491
-- 發表時間: 2009/06/06 00:05am

[這篇文章最後由l7491在 2009/06/06 00:06am 第 1 次編輯]

2009年6月6日凌晨0點10分,睡覺前最後一喵,居然從[color=#FFD700] 貳、第二組:[/color] [color=#00BFFF] 七、[/color]中的15個免洗杯中,喵到2株小苗破土而出了。呵呵


-- 作者: l7491
-- 發表時間: 2009/06/06 11:34am

[這篇文章最後由l7491在 2009/06/06 11:43am 第 1 次編輯]

2009年6月6日早上11點30分,共將4株小苗編號為隨沙20090606-1號、隨沙20090606-2號、隨沙20090606-3號、隨沙20090606-4號,本次4株小苗為第12天出芽。白莖。順便更新第1樓的紀錄。目前我這邊已經確定存活的小苗有6株,觀察中的小苗有4株。


-- 作者: l7491
-- 發表時間: 2009/06/07 01:22pm

呼,2009年6月7日,花了好多時間移植了共計20株的小苗,並發現了一些問題跟困難點所在。都更新紀錄於第1樓了,有夠累的。


-- 作者: l7491
-- 發表時間: 2009/06/10 07:34pm

[這篇文章最後由l7491在 2009/06/10 07:45pm 第 1 次編輯]

今天總算可以把孵芽實驗結束了,並於第1樓作成總結。總計已確定存活小苗28株,觀察中小苗16株。接下來就是小苗成長過程了。


-- 作者: l7491
-- 發表時間: 2009/06/13 01:58pm

2009年6月13日,觀察小苗建康狀態,確定死亡6株小苗。


-- 作者: l7491
-- 發表時間: 2009/06/14 01:07pm

2009年6月14日早上觀察,昨天下整天的雨,雖然小苗沒放在露天讓雨來淋,,但是仍然依舊發現到3株小苗死亡,其中一株直接發霉而死,發霉的這1株,昨天觀察時還很翠綠,不像是有要發霉的樣子。


-- 作者: l7491
-- 發表時間: 2009/06/15 02:00pm

2009年6月15日早上觀察,發現一些怪現象,本來莖部已經研判是白莖的小苗,出現紅色,目前有2株小苗的莖部,由白轉紅。


-- 作者: l7491
-- 發表時間: 2009/06/27 02:14pm

最近小苗一直萎縮陣亡,
再加上最近一直下雨,
因此懷疑是有病害發生,
但是今天中午終於看到發生的原因了,
原來是紅蜘蛛危害,


-- 作者: 鄉下人
-- 發表時間: 2009/06/27 02:25pm

I大, 拜託啦, po一些圖片上來, 我都不知道孵的是不是雜草?


-- 作者: l7491
-- 發表時間: 2009/06/27 03:02pm

圖片以下'網址有:
http://www.tbg.idv.tw/tbgweb/cgi-bin/topic.cgi?forum=50&topic=3605&show=75

我的數位相機畫質太模糊了,沒法很清楚。


-- 作者: 鄉下人
-- 發表時間: 2009/06/27 08:02pm

嗯, 我的有點像, 明天po上來給大大們鑑定一下


© 中文版權所有: 塔內植物園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程式翻譯:auron 版本: LeoBBS X Build0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