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塔內植物園 (/tbgweb/cgi-bin/leobbs.cgi) |
-- 作者: kinmatsu
[這篇文章最後由Tony在 2004/06/18 02:29pm 第 1 次編輯] 請讓我們用最友善的方式,親近山。 http://www.sow.org.tw/project/2004/mountant2.htm 荒野保護協會相關文章 http://www.523.org.tw/topic/cablecar1.htm 523我愛山相關文章 http://www.tbg.idv.tw/tbgweb/cgi-bin/topic.cgi?forum=5&topic=535&start=12&show=0 本版發言:0530 愛山林 反纜車
-- 作者: 阿布
严重支持!
-- 作者: 阿伯樂 反對興建.......
-- 作者: 漁歌子
反對 反對 反對 黎山和合歡山已經被毀 難道玉山 南湖大山 也要步入後塵 當原住民在所謂國家公園裡補獵被警察抓的時候 罪名是破壞生態 而政府 卻以"所有者"的心態 要來對這些保護區或國家公園進行建設 不但沒有罪名 還被冠上 復興經濟的美名 如果以這標準來看 那原住民也是要復興自己家的經濟也是天經地義 政府憑甚麼抓他 這就叫做 有嘴說別人 沒有嘴說自己 為甚麼這些法律只適用在一般平 民身上 而對政府卻形同虛設 只是一些白紙黑字 一旦覽車進駐 為了供應旅客的需要 一定會蓋飯店 而且不只一家 各大財團 除了建設飯店外 搞不好為了國際化的需求 還會蓋高爾夫球場 到時黑森林裡有一座飯店 南湖圈谷變成高爾夫球場 到這個時候 福爾摩莎這個美名 將正式在臺灣死亡 我會不會說的太誇張了 但是這卻是我心中的憂慮和不捨 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讓政府改變建設覽車的做法
-- 作者: adam 轉貼一篇奇摩新聞報導, 這則是來自民間的隱憂.... 車隊軋山 丹大林道7月起封路 南投林管處決定以混凝土封閉往七彩湖的登山口隧道,並挖深壕溝阻絕,7月起,所有上七彩湖的車輛不能再入湖,登山客至少需徒步12公里上山。 原本是伐木作業道路的丹大林道,沿著濁水溪上游丹大溪谷所建,沿途景色秀麗,開發早期僅開到台16線公路62公里處。民國78年台電為了配合架設新東西線高壓輸電工程,將丹大林道延伸到海拔2952公尺的七彩湖,卻間接給了吉普車、沙灘車、越野機車方便,不少登山客投訴,這些車輛進入美麗的七彩湖,簡直是「煞風景」,碾壓過的土地、製造的噪音,造成植物死亡、動物遷離,嚴重破壞生態。 南投林區管理處為了阻絕各類車隊,一度以鐵柵欄封閉隧道,卻被車隊以乙炔燒斷;林管處後來在隧道口前後各挖了三道、二道壕溝,卻被業者填平,甚至以吊車將車輛吊過壕溝,車隊更將林管處在山區設置的路標、警告標誌以獵槍濫射打成蜂窩示威。 由於車隊實在太囂張,林管處決定以混凝土封住隧道口,工程完工後,原壕溝繼續挖深挖寬,徹底阻絕任何車輛進入,目前施工便道已完成,預計6月底封閉。 丹大工作站主任李如順表示,封閉隧道口是不得已的作法,為了給合法入山的登山人士方便,隧道上方留有步道,只要步行12公里,約4小時腳程,還是可親近七彩湖。 李如順指出,自然環境必須大家共同來維護,車輛進到湖邊,吵雜的引擎聲,會影響其他登山客觀賞風景的情緒,而車輛通過溪床,造成溪水混濁,影響魚、蝦產卵,目前野生動物保育法,有關擾亂生態環境的罰則,最高可罰款5萬,請遊客愛山,也珍惜自己荷包。
-- 作者: rogerjian 力量微薄, 但是寄了信囉
-- 作者: Tony
我愛山,尤其是美麗的寶島/台灣
-- 作者: 士官長
[這篇文章最後由士官長在 2004/06/01 11:15pm 第 1 次編輯]
-- 作者: adam 再轉貼一份新聞稿 [新聞]他山之石!纜車雖帶來人潮泰山、華山風采也因而蒙塵 中國名山包括黃山、泰山、華山,以及湖南張家界風景區,都有興建纜車(索道),可讓更多人遊覽奇山風光。由於中國名山以奇險陡峭著名,自古以來皆為陶冶性情、磨練心志的好去處;若要遊覽全數險峰名勝,勢必花上數晝夜才能竟功,著實考驗人的體力極限。 儘管登名山如此辛苦,至今仍有不少人趨之若鶩;因為,「天人合一」、「感受自然」,這樣深刻體驗生活的方式,也是中國人的特殊哲學思維。 只是,中國名山的名氣,也招來財團渴望利益的眼光。隨著各地纜車不斷興建,原本花費數天才能攻頂,現在只要40分鐘;而登山的人也變多了,留下不少人為的「遺跡」。名山的秀麗不再,只是蒙塵。 「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號稱五嶽中的東嶽,雄偉程度也讓孔老夫子稱奇。只是現在登頂的感受不再只是小天下的風景,而是數不盡的攤販市集。原來,是纜車帶來了這一切。 1980年,中國當局興建泰山中天門至岱頂的纜車,填平光月觀峰19000平方公尺的土地,造成泰山有史以來最大的破壞。自此,3條纜車和1條公路,使得「風景的泰山」變成「經濟的泰山」,各式各樣飯店與娛樂設施進駐,抹去古蹟的風采。 華山號稱「奇險天下第一山」,山壁陡峭筆直;只是這樣的險峻,也難阻擋觀光企業的攻勢。由於華山上飯店任意排放污水,使得山區百年古松枯死,水源也受到嚴重影響,野生動植物接連遭殃。另外,由於過度經濟開發,亂採砂石的情形嚴重,華山山體受到劇烈破壞,也影響華山申報世界遺產的機會。 著名風景區帶來巨大獲益,讓中國當局笑開了眼。只是在學者與環保團體眼中,這些名山不應該具有經濟開發功能,也不該具有生產功能;它們是文化的,是精神生活的,我們應該保護它們。只有保護好自然景觀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才能世世代代地利用下去。 資料來源:蕃薯藤 > 新聞首頁 > 都會生活 > ETtoday
-- 作者: gogofish
官員們的來信...因該大家都一樣吧.. 敬啟者:
-- 作者: kinmatsu
同樣的官樣文章, 一直沒改變, 還硬拉幾個民間團體來墊背! 2004/05/21 10:11 記者陳志東/台北報導 網路近來流傳一封由「523登山會」連志展所撰寫的「如果您愛山,請發出反對高山纜車興建的聲音」,文中點出高山纜車政策可能造成的生態危害,因此引發網友轉寄,並積極寫信到經建會與行政院抗議。有趣的是,面對這個社會輿論壓力,經建會於是把荒野保護協會等團體抓出來當擋箭牌以求消音﹔此舉引發部分民間團體高度不滿,並計劃在5月30日舉辦一場「530 ˙愛山林˙反纜車 」街頭宣示活動,要讓反對聲音更大聲的讓政府聽到,而目前此一活動訊息,上網短短5天就已獲得600多筆連署,還在持續增加中。 事件緣起 所謂的高山纜車,指的是政府為了推動2008觀光客倍增計劃,因此計劃在台灣各地興建纜車,初步評選地點高達數十條,包含苗栗泰安溫泉、台中福壽山農場、花蓮金針山、阿里山奮起湖....等等一般觀光區,以及位於國家公園區內的高山如玉山、合歡山等等﹔而此次引發爭議的,就是這些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 為了了解高山纜車興建之可行性,經建會於是花了1200萬委託「亞聯工程顧問公司」製作「台灣高山景點建置纜車潛在地點評估及開發營運之研究」,期末報告於2004年3月間出爐,並初步建議4條路線,包含玉山線「塔塔加到玉山北峰」、雪山線「武陵經雪山東峰到甘木林山」意即白木林369山莊一帶、合歡山線「滑訓中心直達合歡山東峰」,以及南湖大山線「從思源啞口翻過審馬陣山,抵南湖圈谷邊緣的南湖大山北峰」等等。 由於這4條路線剛好位於玉山、太魯閣與雪霸等台灣三大高山型國家公園區內,正是台灣最後淨土所在,而規劃中的高山纜車,玉山線全長7215公尺、雪山線全長 5815公尺、合歡山線全長665公尺,南湖大山線更長達9460公尺,必須分別架設支柱從4支到53支不等、全部114支,支柱高度從10公尺到50公尺不等﹔50公尺就等於是10多層高的大樓,意即只要高山纜車興建完成,就等於是在台灣高山之中蓋上114棟大樓,對景觀造成的危害不說,對生態的衝擊更是無可計量。 消息一出,也讓登山愛好者與環保團體大為緊張,因此緊急對外發聲,希望能在政策形成之前阻擋此事。其中,「523登山生態登山學校」執行長連志展於是緊急撰寫「如果您愛山,請發出反對高山纜車興建的聲音」,並透過網路傳播,引發共鳴,也讓不少民眾紛紛寫信到經建會與行政院表達抗議。 經建會抓民間團體當擋箭牌 面對這樣的輿論壓力,經建會於是緊急擬定一份回函,回函指稱「興建纜車是為了方便國人親近山林,認識美麗的山林國土,以達到生態教育及推廣生態旅遊之目標」,「目前該計畫尚在可行性研究階段,並無如散布謠言者所稱『興建高山纜車是國家既定政策』」,「考證歐洲許多重要之高山景點皆有纜車之設施,且其設置對於當地環境並無重大衝擊」....等等。 回函最後,又把民間團體抓出來當擋箭牌指稱「本會(經建會)深知政府與民眾、登山人士及環保團體間共識的建立是政策形成的前提,因此本案辦理過程中,皆已邀集國內民間團體,如臺灣山岳文教協會、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及多位學者參與會議。後續仍將繼續與相關團體溝通,俟建立共識後,才可能會形成政策推動。」 這份回函一出,馬上讓部分民間團體大感不滿。荒野保護協會表示,在歷次經建會會議中,荒野保護協會都是表達反對聲音,認為高山纜車不應興建,然而經建會此一回函,卻讓人以為荒野與多家民間團體都已經與經建會達成共識,讓荒野在近期內接到不少抗議電話。 荒野保護協會表示,對於經建會此一誤導民眾做法,協會一直沒有出現大動作,是因為目前正值內閣總辭期間,意見難以有效傳達。不過,520過後,荒野就會積極透過管道重申反對立場,也計劃由理事長出面尋求管道與行政院長直接溝通,希望能夠阻止高山纜車興建政策。 530上街頭 在此同時,由台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學生會與多家民間團體發起的「530˙愛山林˙反纜車」活動也正如火如荼展開。 「愛山林˙反纜車」聯盟指出,台灣位於板塊交接處,地質破碎、地震頻繁,高山纜車有其危險性,而且台灣高山屬於環境敏感帶,負荷過重的遊憩,將會對原始生態環境造成難以修復的創傷。也因此,聯盟將於5月30日上街頭宣示,要讓反對聲音讓政府更清楚的聽到。 台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學生會會長劉曼儀表示,「530˙愛山林˙反纜車」活動預計於30日(星期日)上午10於台北市中山南路教育部門口集合,接著出發前進行政院,屆時參加者大多將以登山裝扮出現,背上登山大背包,且攜帶湯匙和鋼杯,並於抵達行政院門口後發表聲明宣示反對立場。 「愛山林 ˙反纜車」聯盟也設立連署專區及留言版,從5月17日上線以來,短短幾天,已有包台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學生會、二十一世紀議程協會、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傑能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台灣生態學會、台風雜誌、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週週爬郊山、523登山會等團體連署,以及來自成功大學登山協會、淡江大學登山社、台大登山社、輔仁大學登山社、東華大學、花蓮縣山岳協會、花蓮鳥會、觀樹教育基金會、奧美廣告等等600多筆個人連署表達支持,目前仍持續增加中。
-- 作者: rogerjian
轉張景森的回應, 讓大家能有更多資訊參考. ------------ 2004.06.03 中國時報
政府兩年前即邀請相關團體深入調查研究,打算從二五三座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中,選擇一兩條有潛力的路線,規劃高山索道,讓更多的老殘體弱、青年學生、及一般國民有機會親身體驗高山,認識美麗國土。 單憑常識想一想就知道:如果纜車真的是生態殺手,先進國家可能興建那麼多的纜車系統嗎?全世界目前已經興建了兩萬八千條的纜車線,而且都集中在先進的國家。歐洲阿爾卑斯山區總共興建了一萬二千四百二十二條纜車,用「密密麻麻」形容也不算誇張。美國也是世界第三大纜車國,總共興建三千一百二十二條纜車,日本則是亞洲最多纜車的國家。 世界各國都一樣,生態敏感地區如果需要交通,纜車是最好的選擇。根據初步調查,世界各國的國家公園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指定的世界遺產地內,至少有四十條以上的纜車。像法國登白朗峰的南針峰纜車、瑞士登馬特洪峰的黑湖纜車、日本的阿蘇火山纜車、箱根蘆之湖的早雲山纜車、加拿大班夫國家公園的硫磺山纜車、澳洲凱恩斯熱帶雨林的天軌纜車,這些都是台灣遊客所熟悉的高山纜車。 為何先進的國家纜車如此之多?原因很簡單:纜車是最不打擾自然的運輸工具,比任何一種交通系統,不管是鐵路、公路、林道、農路、橋樑、吊橋,甚至於登山步道,纜車都可以說是高山地區最環保的運輸工具。 纜車完全順應地形,不必大挖大填,不會變更地形地貌。纜車是點狀建設,破壞面積比步道少一百倍。現代高山纜車由直昇機吊掛施工,不必開闢施工道路,也可以由索道自行搶救維修,不必砍樹開維修搶救道路。纜車運行沒有空氣污染,機房設在地下,噪音非常小。纜車也不會切割生物棲息地,索道底下是完全不受打擾的生物棲息地,保留了野生動物生存的完整空間,說纜車是自然殺手,與事實完全相反。 確實,纜車會帶來更多遊客,但遊客增加山頂的負擔卻很少。這是因為纜車是有管理的活動,上山的遊客只是登高賞景,感受自然景觀,他們欣賞風景、認識山頭、照相留念、頂多喝點熱飲,幾個小時就來回。活動的範圍有限,也有專人管理,可以說連足跡都不留下。纜車遊客的所有污染物,包括垃圾和大小便,全部運往山下處理。嚴格說起來,纜車遊客可以說是接近零污染。 纜車山上站都設在次要山頭,不會去侵犯主要山頭,像歐洲白朗峰的纜車終站就設在南針峰,馬特洪峰的纜車終點在黑湖及小馬特洪,因此絕大部分的纜車並無所謂破壞生態,或褻瀆自然的事實。 二○○二年是「國際高山年」,聯合國在「高山議程」中明白的宣示:纜車是高山地區對環境最友善的交通工具,對於發展山區的生態旅遊有正面幫助,也是環境敏感地區所應選擇利用的交通工具。聯合國永續發展委員會、美國林務局、致力於全世界高山地區永續發展的ITDG組織全部都支持這項主張。 台灣是一個高山國家,無法迴避發展問題的高山地區,應該審慎的規劃建設纜車,讓更多體弱及無長假期者可以分享高山美景,也帶動高山地區的生態旅遊,這才是正確的做法。纜車沒那麼可怕,愛山者沒有理由放任無數的車道、林道、農路、步道在高山穿腸破肚,卻對符合永續要求的纜車構想大加撻伐。 (作者為行政院經建會副主委)
-- 作者: rogerjian
稍為做了一下功課, 文中所題的 ITDG 根本不是站在環保的立場支持纜車, 根本亂捉一個國外組織來背書 http://www.itdg.org/ ITDG's approach really is unique – and we focus our work on four key areas: We help reduce the vulnerability of poor people affected by natural disasters, conflict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 events which, sadly, are increasing. We help poor people to make a better living – by enabling producers to improve their production, processing and marketing. We help poor communities gain access to basic services – like safe, clean water, food, housing and electricity. We help poor communities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s of new technologies, helping them to access simple effective technologies that can change lives forever.
-- 作者: rogerjian
反高山纜車 民間下戰書 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日前公開批評愛山林反纜車的民間人士「知識貧瘠、思想幼稚、信仰卻又特別堅定,而且有些歇斯底里」。民間團體上午特別邀集專家學者,提出專業質疑,並要求與經建會公開辯論,看看「誰才是沒有知識!」 由多個民間環保、社運、學運團體組成的愛山林反纜車聯盟,上午舉行記者會,嚴正聲明高山纜車是對台灣高山的浩劫,而非聯盟團體一時激情。聯盟今天更準備一個與人齊高的大信封,向經建會下挑戰書,要求與經建會公開辯論,希望在一個月之內,經建會公開所有高山纜車評估資料,並透過公共電視主辦的方式,公開進行政策辯論。經建會專門委員陳銘傳今天出席記者會,代表收下這分「戰帖」。記者至截稿時間仍無法聯絡到張景森,無從得知他的回應。 中央大學土木系副教授陳慧慈表示,張景森日前表示:「即使地震,也因為纜車是彈性結構,反而比固定建築物安全。」這是錯誤的說法,因為纜車還是要靠支柱支撐,而建在山地的支柱是否能承受震度,還有疑問;如果想蓋成又粗又壯的柱子,勢必要大幅開挖,不但對環境破壞大,還可能改變附近地質,更危險。 文化大學生物系教授鄭先祐則指出,根據政府的評估報告,高山纜車門票加上附屬相關收入,一年約一千萬元左右,而維持費用也高達一千萬元;如果加上建構費用10億元、每年利息五千萬元來看,想要提高經濟效益,勢必要增加門票收入、擴大開發,但增加的人潮帶來的廢棄物、廢水,卻是高山環境真正的浩劫。 【記者袁世忠/台北報導】 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日前宣稱「聯合國高山議程」曾宣示「纜車為最環保的運輸工具」,但保育學者今天痛批,聯合國高山議程根本無此一說,經建會根本欺騙國人。 523登山會秘書長鄭廷斌抨擊,張景森日前所舉的「聯合國高山議程」,不但誤植出處,更明顯斷章取義,對台灣民眾報喜不報憂。根據他的查証發現,所謂「纜車是最環保的運輸工具」的說法,是在NGO組織所出版的「高山議程」系列文獻中。 鄭廷斌進一步指出,NGO組織的整本高山議程有數百頁,其中僅有兩頁提及纜車,文中更明確提到纜車對環境帶來的挑戰與問題,包括纜車雖然將平時不易到達的地方開放出來,卻可能為脆弱的高山帶來威脅,尤其是纜車興建與大眾觀光、礦產開採有關的情況之下;而這些內容,卻被張景森忽視,甚至斷章取義。
-- 作者: 海王
[quote][b]下面引用由[u]rogerjian[/u]在 [i]2004/06/17 11:07pm[/i] 發表的內容:[/b]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6/18 12:43pm 第 1 次編輯] 從各位代替我做的功課,尤其是政府主管人員自己發布的文稿看來: 我不希望觸碰政治,可是當寡頭政治的考量,竟然可以凌駕一切,連表達、商量都不給人真正的通道,實在太霸!讓我忍不住說幾句。 [color=#FFD700]小寶寶一出生就去幫她排隊登記,可能要等四六○年才有機會爬玉山,[/color] [color=#FFD700]百分之九十九的小朋友一輩子也摸不到雪山的雪,見不到冰河圈谷和黑森林。這樣子的現狀並不公平合理。[/color] 民主社會可以容許各種假設性質的思考與提議,但更必須開放有效多元的討論,最後做出理性的決定。
-- 作者: aero2000
我個人覺得 不過還有一點奇怪的地方
-- 作者: 荒桃小親 原來 纜車這麼多 :em13: :em13:
就在高雄市公佈爭取到二○○九年世運會的同時,高雄觀光跨港纜車動畫宣傳也隨之搬上檯面。幾個月來,民間想盡辦法要讓這項攸關自然環境、文化資產保存、城市美學與觀光產業的計畫,能有公共論述檢驗的空間。然而,市府均以尚未完成規劃為由,置之不理!在這期間,纜車設置及營運管理自治條例過關,後又傳出已經進入細部設計階段。至此,蠻幹到底,是我們嗅到的氣息。 試想,一個從海岸拉到山頂,再跨港到另一座山的計畫,竟然不用環境影響評估、沒有公共論述,媒體出現的全是正面訊息,沒有負面評論。公部門一直避免讓該計畫有公共論述機會,這讓環保團體感到相當恐慌;似乎,市府的政策已經朝向「只管如何建,不問是否應該建」! 儘管無法得到精確的訊息,我們仍試著以現有的訊息整理纜車興建應有的幾項考量。 首先,跨港纜車第一期工程是從旗津海岸公園往上拉至旗后山頂,挑高六十四公尺越過第一港口到柴山南端,經中山大學到千光寺旁的軍區再往下拉到哈瑪星社區。規畫必須考量旗津海岸公園海岸侵蝕的問題、南柴山崩塌與破碎的環境潛藏危機、哈瑪星地質鬆軟……等問題。而第一港口極強的瞬間切風及國防安全問題,似乎也不被認為重要。 第二,跨港纜車經過了四個古蹟區的上空:旗后砲台、旗后燈塔、雄鎮北門、打狗英國領事館。路線雖避免直接經過建築體上方,但是古蹟保存的精神強調週遭環境地景的完整性,這個計畫無法避免地切過了四個區域的上方;對於古蹟區景觀視覺勢必造成切割。 第三,旗后山、打狗隙、柴山、海港,這樣藍帶與綠帶、海天一色的意象,是高雄的城市入口意象,也是高雄人的土地記憶。城市變遷迅速的高雄,這個入口意象聯繫老一輩與年輕一代的共同記憶,有著深刻的歷史情感意涵。正當大家不斷向台電嗆聲要遷移鐵塔,不讓電纜切割城市入口天際線時;怎料政府突然提出更龐大的天際切割計畫。 最後,我曾請教過一位專攻觀光產業的學者,他說:觀光纜車的人潮量是遞減的,隨著新鮮度的減低而降低;運輸交通計畫人潮是遞增的,因為需要與習慣。但是,看了纜車之前的評估簡報,發覺這個跨港纜車的還本期竟然與高鐵一樣,它開始賺錢的時間是十六年後!問題是纜車的高峰不會超過十年。那是不是政府準備一路補助、賠償到底?我們到最後是不是要再花錢去拆?興建中所造成的環境破壞、文化資產保存的危害、城市美學與環境觀的誤導,這些問題我們是否思考過? 公部門常說,牽涉環境問題,環保團體一旦涉入,就什麼不用建設了!然而,公部門有多少所謂的建設到最後變成浪費民脂民膏的廢墟?別忘了!高雄旗津海岸公園的設計當初公部門不也說是多棒的計畫,不也信誓旦旦地說,海岸侵蝕的問題可以透過工程技術來克服,結果呢?現在成了隨時可能崩塌的不定時炸彈! 跨港纜車是觀光取向的,那它的內涵不就是要彰顯歷史地景、文化資產、生態多樣嗎?而評估的過程,難道不需要百花齊放,有足夠資訊來引領公共論述,而最後獲得公眾檢驗與支持嗎? (作者為高雄市柴山會總幹事)
-- 作者: 荒桃小親
[這篇文章最後由Tony在 2004/06/24 03:06pm 第 1 次編輯]
人類除了兩眼之外,還有個『心眼』。 大腦要什麼,心眼就濾去了其他東西而只看到了什麼。 所以,一樣的纜車, 我們看到的是景觀和環保的浩劫, 官員看到的是經濟,人們『思想幼稚,知識貧瘠』。 誰是那隻看不見地平線的貓,誰就將在那到達那一步時承受惡果。 佛經中說到兩位盲人的故事,他們希望有人可以向他們解釋什麼叫做『白色』,其中一位被告知白色就是『雪』的顏色,盲人抓起一把雪,心中欣喜原來白色是冷的。令一位被告知白色就是天鵝的顏色,適巧天鵝飛過,盲人若有所悟,原來白色就是『嘩、嘩』的翅膀聲。 只要心眼敞開,聆聽他人的意見,盲人都還能夠用他們的認知看到事物。
-- 作者: trapa
台灣的官員一向是"換個職位就換個腦袋"...
-- 作者: 荒桃小親
[quote][b]下面引用由[u]荒桃小親[/u]在 [i]2004/06/23 10:53am[/i] 發表的內容:[/b] ㄚ!! 忘了 這是轉摘自環境電子報 謝明海先生 抱歉抱歉 :em06:
-- 作者: rogerjian
闖進死巷才掉頭
過去,國民黨主政時期,黑金政治是以公共建設細膩而具體完成,因此環境保護、生態保育是虛應故事,民進黨在這方面也不遑多讓,最顯著的例子,國民黨為了選舉利益建北宜高,民進黨為了同樣原因要建蘇花高,權力的傲慢與粗蠻,不分軒輊。
學術上討論政府決策效果,提出所謂的遞延理論,從對問題發生的認知遞延、決策遞延、行動遞延到效果遞延,是一段冗長的時間,環境保護、生態保育過去已磋跎了幾十年,現在才忽然要掉頭,我們對於一向搖擺、躁動的扁政府能有多高的期待? 過度開發等到闖到死巷才後悔,因為政治操弄造成台灣族群分裂的危機,因為意識形態選擇與對岸正面衝突,形成經濟的進退失據、國際關係的緊張與軍購預算居高不下,要等到付出多少代價才轉彎?
-- 作者: Tony
七二水災不知政官覺醒沒......
-- 作者: minny
[quote][b]下面引用由[u]aero2000[/u]在 [i]2004/06/18 01:44pm[/i] 發表的內容:[/b] [/quote] 我今天才看到這一段,我覺得每個人都有發聲的義務,aero2000 我並不是在指責aero2000,而是這種"環保團體為什麼不去管xxx"
-- 作者: rogerjian 賣完黑鮪魚 蘇嘉全促銷國家公園 記者秦富珍/台北報導
蘇嘉全日前參加行政院「觀光發展策略」會議,旅遊業界點名具有國際級觀光價值的四處景點是故宮、阿里山、日月潭、太魯閣,太魯閣國家就是蘇嘉全的「管區」,他有一套獨特經營理念。 蘇嘉全上任後走過陽明山、墾丁、太魯閣三座國家公園,將持續走訪其他國家公園,他不認同「觀光是生態殺手」。他說,過度開發才是破壞源,行政院「觀光客倍增計畫」,與推動國家公園觀光不衝突,國家公園「賣」的正是維護古蹟與生態,終極目標是「永續擁有」。 蘇嘉全感慨,國人對推動觀光的眼光短淺,充斥著「炒短線」心態,使得東海岸景點「離離落落」,清境農場旅館區滿是違建,縣市政府執法不力,任民眾破壞生態與水土。 為了維護國家公園的環境品質,他堅持「生態旅遊」採環境總量管制,他舉例說,墾丁國家公園的南仁山、龍坑生態保護區定時定點只准許300至600人進入,要進必先申請,陽明山國家公園蝴蝶谷只限蝴蝶季開放,且不能開車進入,這才是「優質觀光」。 備受爭議的纜車系統,他抱持開放態度,陽明山纜車已定案,但玉山國家公園纜車規畫飽受批評,他主張「有纜車就不必開路,破壞更小」,將來不只攻頂的人看到玉山風景,就像位於敏感地質的日本富士山,建纜車讓民眾飽覽美景再下山,生態也未受破壞。 蘇嘉全不鼓勵在國家公園雇原住民帶觀光客狩獵,他說,外國高檔旅遊團流行「狩獵風」,高山型國家公園的原住民部落本來就有狩獵風俗,但國內沒有像非洲肯亞那樣大量的野生動物供狩獵,且獵槍在國內不被允許,一般人想用箭射山豬恐怕也射不中,狩獵玩法不成熟。
-- 作者: rogerjian
水災之後, 原本力主高山纜車的張景森 現在換蘇嘉全支持高山纜車, 這是黑臉換人做做看, 真的是很無奈~~~
-- 作者: 鸚鵡螺 既然是《國家公園》, :em17: 怎麼可以在歸劃範圍內 做特別以『經濟』為考量的人工設施?! :em14: :em11: :em12: :em19: ----------------------------------------------------------- [color=#FF0000][size=5][b]※[/b][/size][/color]請諸位瀏覽一下以下的超連結: :em25: :em25: :em25: [color=#DAA520][size=5][u][url=http://www.cnps.org.tw/park-06/park-06-cc.htm]國家公園的推手-葉世文專訪 [/url][/u][/size][/col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