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塔內植物園 (/tbgweb/cgi-bin/leobbs.cgi) |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02 11:07am 第 2 次編輯] 2002.05.22,國父紀念館。 我把前蘇聯製的500mm折反射式鏡頭,鎖在腳架上面,當成望遠鏡使用。為了避免晃動,必須小心鏡頭有無下垂?而且要使用快門線。不過,這種原廠的電子快門線常會凸槌,有時必須重新開機。 因為目鏡的緣故,NIKON CP5000接這顆鏡頭,相當於20倍的望遠鏡,無成像圈的實用合成焦距相當於28*3*20=1680mm。如果用CP4500,則可合成38*2*20∼38*4*20,也就是1520mm∼3040mm。 這天拍荷花,發生一段不愉快的插曲:腳架袋遺失了。所以大家出門,千萬要小心財物不離身,離身必有人看顧。後來我找店家硬拗了一個袋子(當初鏡頭和腳架是一起買的,花了近兩萬新台幣)。 最後要說的是:弄清楚自己的需要! 還有,它的成像轉180度,搜尋或調整都很麻煩。這是由於少了一個稜鏡,光程較短,理論上成像較優。可是市面上許多評價不錯的賞鳥單筒望遠鏡,都有那顆稜鏡,直接得到正像,品質既佳,也不用在後製時翻轉。 我付過的學費,請各位享用經驗。
-- 作者: alex0216 <本篇主題宗旨> 不少朋友關心過我用的照相器材。雖然我一一答覆,但是總不能建立比較完整明確的印象,於是催生了這個統合的主題。 這個主題是把家人和朋友拍攝我的照片,加上兩張自拍照,再依時間先後排列而成。因為不是有計畫地拍攝記錄片,所以難免有些漏網的鏡頭,何況我也不是什麼名家高手。但是大體來說,可以藉著對每張照片的討論,回顧我走過的路。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各位則可以參照或避免某些情況。 照片的提供者都堅拒露臉留名,但是交給我全權處理。因此,如果有關攝影方面的討論,需要使用這些照片,就像本版所有的照片,我可以授權使用。 不過,因為照片稍零散,我只得按照時間先後,分成幾個階段。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02 11:09am 第 1 次編輯] 2002.06.02,木柵動物園。 為了維持穩定,我的大腿靠在圍欄上面,脖子撐住相機頸帶,兩手握緊相機。 我一向不喜歡戴帽子,所以這個時期都是用頭髮去對抗太陽,結果幾個大晴天下來,頭皮燙紅,臉生黑斑,而且是那種身臨其境,就知事情大條的情況。 您注意到小型腰包嗎?裡面各放一顆鏡頭。當天我配了四個小腰包,放置二倍鏡、三倍鏡、廣角鏡和廉價的迷你6倍望遠鏡。 圖中的普通背包,也是當時的基本裝備,放食物和飲水等。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02 11:08am 第 1 次編輯] 2002.06.02,木柵動物園。 坐下來,背靠著足夠堅固的東西,也是維持穩定的方式。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02 11:08am 第 1 次編輯] 2002.06.02,木柵動物園。 我知道細心且要求較高的觀眾,看了照片會不以為然:怎能踏進花圃!? 將相機頸帶纏套在手腕上,是個相當好的維持穩定的方式。尤其是如果同時纏繞兩手,對於必須伸長手臂的拍照場合,有很大的幫助。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02 11:08am 第 1 次編輯] 2002.06.15,大安森林公園。 我重複圖中的動作,多達百次。 直到此時,我照蟲是不用閃光燈的。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02 11:07am 第 1 次編輯] 2002.06.30,第6區。 用頸帶撐緊的方式,有助於拍照時的穩定,不過當時的我實在太緊張、太用力了。 這大概是我第二次照攀木蜥蜴,因為功力和見識不足,無法以相機本身的焦段取得較大的影像,只好加上三倍鏡。但要加鏡頭,還需要轉上一個套筒,相當不方便。一個半月後,我買了CP5700。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02 11:08am 第 1 次編輯] 2002.07.02,植物園。 從這一刻起,我真正愛上螳螂。 圖中彎腰的姿態,如果兩腳馬步架好,其實很穩的,但要完全不動,則根本不可能。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02 11:08am 第 3 次編輯] 2002.07.02,植物園。 頸帶固然有助保持穩定,我左手握持的外接鋰電池兼握把「火牛」,更是得力助手。 拍這張時,我已經蹲跪在地,左手肘靠在腿膝之上,也是確保穩定的辦法。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02 11:06am 第 4 次編輯] 2002.07.12,植物園。 受到脫皮和滿臉黑斑的困擾,我開始戴帽子了(別人不要的)。 如果各位眼尖,可以看到我把鏡頭蓋卡在頸帶上。有時還是會從夾入之處脫離,或因晃盪、碰撞而發出聲音,所以現在我都是一到外面,便將鏡頭蓋連細繩拆下,放進口袋裡,直到要回家了,才又裝上去。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02 11:05am 第 1 次編輯] 2002.07.13,大安森林公園。 「仰頭∼俯拍」正是翻轉式螢幕的應用良機。
-- 作者: 士官長
[quote][b]下面引用由[u]alex0216[/u]在 [i]2004/07/01 03:06pm[/i] 發表的內容:[/b]
-- 作者: avery 板大該不是獨行俠了啊 ! 竟能 "現身" 說法呢 !! 這樣的敍述式記事文章加插學術討論真不錯 !! 板大 , 誠心等候你的續篇 !!
-- 作者: artspace 這篇真是經典,好照片真是點點滴滴累積出來,沒半點僥倖的!
-- 作者: alex0216 #1-5K-11 2002.07.21,第5區。 多謝士官長、avery和artspace捧場。 單手握持相機的時候,如果左邊能有支撐,穩定度就增加了。
-- 作者: alex0216 #1-5K-12 2002.08.08,大安森林公園。 陰天,所以沒戴帽子。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02 11:14am 第 2 次編輯] 2002.08.09,大安森林公園。 我當時正在拍攝小金龜交尾。 各位有沒注意到S腰帶?我真的跑去火車站商圈,找那種定製軍品的店買了一條。平時就把要用的小包包套在上面,省得每次出門外拍,得解開皮帶,一一串起,回家又要一一取下。我自己覺得很酷很帥,又可以約束小腹。 不過,取用鏡頭時得拉開拉鍊是不便之處;或者交換鏡頭時忘了拉上,一彎腰或趴下時就掉出來;小袋子和鏡頭的尺寸不合,也很討厭。 差點忘了寫:
-- 作者: alex0216 #1-5K-EX1 2002.06.01,大安國宅旁。 這張沒按照日期排列,因為本來是不貼出來的。 我們在將相機舉高,且持續一段時間的情形下,常會自然地突出腹部。如果旁邊有人看見,特別是在形象十分重要的場合,切記要吸氣調整啊!
-- 作者: alex0216 #1-5K-EX2A 2002.04.27,第6區。 這也是額外提供的討論。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05 11:13am 第 2 次編輯] 但這是可以用軟體後製調整的。
-- 作者: tjming
加油!
-- 作者: 士官長
謝謝老師的現場演出~
-- 作者: alex0216
呵呵,在8700之前,還有5700呢! 我現在想到的就這麼多,參考一下吧。
-- 作者: alex0216 在進入CP5700的使用記錄之前,必須對失落的環節做個交代。 我的CP4500是在CP5700之前購買,可是我在山裡獨行時,沒人幫我記錄;縱然有家人或朋友同行,但他們都不是慣於攝影的人,只是分享我的裝備,偶有不錯的作品。 當我以CP5700為主力之後,CP4500就放到他們手上。而我心血來潮,想用CP4500記錄時,CP5700仍掛在我的脖子上,當然不會有相關照片啦!
-- 作者: alex0216 #2-57-內-01 2002.08.18,平溪。 開始使用CP5700照蜻蜓,但不使用內閃,所以這張照片中的抬頭式內閃呈現閉合的狀態。
-- 作者: alex0216 #2-57-內-02 2002.08.18,金瓜石。 我的膽子很小,像這種近乎垂直的邊坡,我深怕有什麼三長兩短,所以用坐姿和望遠端拍攝花上的蝴蝶和鹿子蛾。
-- 作者: alex0216 #2-57-內-03 2002.08.21,第6區。 上面兩張的地點間移動,都是坐不照相的朋友的車。他們對「玩」的想法和我不同,總是盡可能在好幾個地點中趕場,哪裡也不能好好照相。 常有人問我為什麼不開車? 還是坐車上四獸山吧!
-- 作者: alex0216 #2-57-內-04 2002.08.25,第6區。 雖然是早上,但我的左肩明白顯示什麼叫汗流浹背。 由於我的蜘蛛鏡CANON 250D是在這之後十四個月,才加入我的裝備陣營,所以這時候照蜘蛛,對焦成功率是比較差的。
-- 作者: artspace
[quote][b]下面引用由[u]alex0216[/u]在 [i]2004/07/05 10:51am[/i] 發表的內容:[/b] 還是坐車上四獸山吧!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06 12:12pm 第 2 次編輯] 2002.08.25,第5區。 CP5700只用內閃或不用內閃的日子,只有兩個月。 首先,它欠缺手動功能!而眾所週知,TTL測光無論名實相不相符,照蟲是不管用的。 所以,我常會說:如果拍攝量夠多,要用閃燈,就用最好的(用三號充電電池)。不但效果滿意,而且一年省下的電池費,足以弭平差價而有餘。
-- 作者: alex0216
[quote][b]下面引用由[u]artspace[/u]在 [i]2004/07/05 11:08am[/i] 發表的內容:[/b]
-- 作者: tjming
[quote][b]下面引用由[u]alex0216[/u]在 [i]2004/07/05 11:17am[/i] 發表的內容:[/b]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08 10:26am 第 2 次編輯] 2003.03.23,第4區。 第一次拍五色鳥。 從這裡可以看出:
-- 作者: alex0216 #3-57-外-02 2003.03.29,第6區。 為了追一隻夜蛾(?),爬上小土坡。 我極少做這樣的演出,通常都只在有步道的地方活動。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06 11:11am 第 1 次編輯] 2003.09.06,第6區。 從 #2 跳到 #3,缺了半年多的記錄,因為找不到照片。 這張照片顯示我拉出閃光燈上面的白色反射片,並以擴散片蓋住閃光燈頭。 反射片的效果類似於增大發光面積,對於近拍消影有些幫助,用在拍人像、製造眼神光也不賴。 擴散片拉出時,SB-80DX會以配合17mm鏡頭的廣角,發出閃光,照亮的距離變短,但是光線比較柔和均勻,宜於近拍。 對了,因為天熱,我把背心敞開來穿,涼快一點,但是製造了衣服帶著內容物晃盪的問題。
-- 作者: alex0216 #3-57-外-04 2003.09.28,第6區。 對於小動物,我們到底能接近到什麼地步? 很多有心人都有這樣的困惑吧? 其實,如果真要講究絕對不擾自然,根本不該有人登山、開步道、找生物、採標本、拍照片……,尤其是站在「人為萬物之凌」(欺凌萬物)的嚴苛標準上,人類乾脆自我毀滅算了。 我接觸自然的心態不是這樣的。 「不傷害、不糾纏、可試探」是我的基本信念。其實也沒啥了不起,就像對待一些小鄰居、小朋友嘛,一出手就讓對方拋頭顱、斷手腳、無家可歸,甚至以此為樂,當然絕不應該。人家已經驚慌逃命、屁滾尿流,還硬要攔住解釋我是大好人,那也很麻木不仁。 但是,我們可以用溫和的動作,做有限的試探。試探的基礎是之前的學習,包括之前的試探。如果足夠小心,我們接近小動物的能力漸漸地會比較好。然而,我並不是一廂情願地以為,不再構成驚擾。 就拿這隻蜥蜴來說,我想牠不如我沒貼近之前自在,只因我的動作輕柔,就像在牠生命中遇到某些牠不能吃、也不會吃牠的東西緩緩接近,牠必須學習判斷該如何反應。
-- 作者: alex0216 #3-57-外-05 接上一張。 我保持身體沒有大動作或發出聲音,和蜥蜴共處一段時間。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07 02:47pm 第 2 次編輯] 應朋友要求,我俯身假裝要吻牠。 直到我移開手,蜥蜴都沒驚逃。但是我從牠的眼珠和背脊可以看出:手剛放上去和剛離開時,牠最緊張。後來有一群人從兩公尺外高聲喧嘩走過,牠一溜煙似地爬往高處去了。
-- 作者: artspace
[quote][b]下面引用由[u]alex0216[/u]在 [i]2004/07/06 10:53am[/i] 發表的內容:[/b] 我之前痛下決心買了一雙Ecco的頂級登山鞋,結果有次真的救了我一命~~如果不是它超優秀的抓力能力我搞不好會栽在塔塔加..... 最近某大國內鞋商(Lx Nxx)推出專業登山鞋的優惠方案,而且只到本週截止,我有去試穿覺得還不錯,版大有空可以去試穿看看~~
-- 作者: alex0216 說到登山鞋,讓我想到兩件事: 一是,要談器材裝備,還有很多漏網之魚啊!有照片記錄的固然可談;沒照片、沒用過的,其實也可以討論。不過,這就需要大家提醒、發問或建議囉! 二是,我在今年三月份還是四月份,已經買了那雙氣墊登山鞋。穿的感覺不錯,可是我從未穿過別的登山鞋,不能比較。 5月8日我穿著這雙鞋,獨自走象山,走過通往北星寶宮的下坡階梯時,因為突然看到左側路旁的草堆,有一隻花布白襯夜蛾,見獵心喜之下,隨即盯著牠,向前趨近。 可是,步道階梯和土坡之間,還有凹凸不平的排水溝啊! 我的左腳踩落青苔表面,隨即滑倒。不騙各位,真的像在看慢動作播放的電影,蛾移出視線,然後是旁邊的草叢、步道向下的階梯,接著是階梯告一段落處,有位婦人驚詫的表情,我還聽到她大叫一聲「啊!」,最後我的左側身體全部著地,看到頭頂的樹葉,和灰灰的天,像是為我覆蓋什麼。 大概停了十幾秒鐘吧。我看著那婦人不敢走的模樣,想到新聞中被濫用的「嚇到腿軟」,又轉過「會不會從此告別塔內」的念頭,感覺機能卻也沒閒著,真氣運行一周天,判斷應該沒大事,這才爬起來。 結果,還是完成蛾的拍攝。 這時候,手痛、腳痛、腰臀痛,又想起受兵工預官訓練時,有位同學因為在不清場的鄉下電影院睡著了,醒來後竟無法移動雙腳,原來是坐姿不良,尾椎壓在沙發椅突出的彈簧上幾個小時,把神經壓壞了。治療期很長,我們待在兵工學校的四個月裡,他都是站著上課、斜趴著上床。 我越想越怕,就改變計畫,從通往聯勤技訓中心的路下山。好在後來只是痛了兩個星期,完全復原了。 這件事給我的教訓是:腳踏實地,好好走路。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07 01:52pm 第 1 次編輯] 我之所以能整天把相機掛在脖子上,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家可能都沒發現:我換掉原廠的頸帶。 許多商家都販售較寬的帶子,稍微厚軟,讓更大的面積分攤重量,可以舒解負重的感覺。目前我用的帶子寬達4公分多,各位也可以試試。
-- 作者: alex0216 #4-57-雙閃-01 2003.11.08,第6區。 女性朋友推薦的帽子,戴了三次就不戴了。遮蔽的效果好,可是我老覺得這種形式是女生戴的。(我沒別的意思,別圍剿我) 我換成雙閃的緣由,得從受Zygamann所託,買閃光燈開始說起。因為要確定需求,時常以電子郵件往返,這當中Zygamann提到過去使用環閃和雙閃的經驗,也談到影子的定位。 我針對NIKON原廠和副廠的產品,做了半個月的研究,發現想要遠近通吃、控制陰影,似乎只有使用兩顆閃燈一途。於是,我買了兩顆一模一樣的閃燈,一顆寄去英國,一顆用NIKON的架子連接起來,形成我的雙閃系統。 兩顆閃燈可以無線溝通,但是容易受到旁邊閃燈的影響,所以我都是以專用的TTL連接線結合兩者。架子左側再綁一條帶子,脖子上兩根帶子調好平衡長度,很快就能適應組合的重量。不過,偶而單手舉起時,才知道自己實在太衰弱了。 兩顆閃燈都拉出反射片、蓋上擴散片,最外面是大家看到的白色柔光罩。SB-80DX會以配合14mm鏡頭的廣角,發出閃光,照亮的距離變短,但是光線比較柔和均勻,宜於近拍。 可能的話,找個依靠比較好。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08 10:55am 第 3 次編輯] 其實是從上一張照片的原圖,直接裁下720*540的大小。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08 10:21am 第 2 次編輯] 2003.11.09,北投。 相機加了套筒,並使用CANON 250D,照一隻垂死的虎頭蜂。 一手拿相機閃燈組,一手拿要照的東西,最好能採取坐姿,並將架子靠在左臂上。 這件背心的拉鍊有個好玩的地方:從底下扣合拉起之後,如果蹲或坐,拉鍊的結合頭會向上跑,也就是底下會分開,也就不會撐壞了。另外的好處是所有口袋都有襯墊(雖然不厚),且大量使用魔鬼氈。 可惜這一款式全是大號的,太長了些;另外,它不像我之前買的倆件那樣具有網狀透氣的部份,所以夏天穿比較悶熱。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08 10:25am 第 1 次編輯] 2003.12.06,第5區。 翻轉式螢幕的妙用,可以倒著自拍。 這是我買的第二件背心,背後是網狀的置物袋,可以透氣。 無論口袋用何種方式閉合,開啟的狀態總是無法留住內容物。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09 01:16pm 第 2 次編輯] 接上一張。 也可以這樣拍。 左胸口較長的口袋突出於衣服外,用來裝已經接上套筒的Olympus B300。這個口袋後面還有凹下的空間,可以塞一些軟薄的東西。 右胸口蛾所在的口袋,裝筆、筆記本、擦拭鏡頭的布(KANEBO生產的,我試過最細軟、無纖維細末的布),也可以再放小型免加水鉛蓄電池。2004年5月以後,還多放了一張4*5的柯達18%灰卡(偷懶,幾乎沒用)。 右邊最上面的口袋,裝鋁盒收納的記憶卡和悠遊卡。 右邊下面的大口袋,裝外接鋰電池、閃燈備用的鎳氫電池、預備照明燈和小型免加水鉛蓄電池。 左邊下面的大口袋,裝加上套筒的近攝鏡CANON 250D,和裝在厚布袋中的DCR-150、DCR-250和CM-3500。其外小袋放鏡頭蓋。 身體正面左右內藏的拉鍊袋,還有正面左右的內網袋,分別用來放一些塑膠袋、小蟲盒、底片筒、防蚊液、白花油、面紙、購物袋等等雜物。 身體背面的大網袋用來裝雨傘、水瓶、食物。
-- 作者: alex0216 #4-57-雙閃-06 2004.02.01,第6區。 類似照片中所顯示:前方已無立足之地,可是取景所需,一定得站過去的時候,翻轉式螢幕可以派上特別的用場。 我的雙燈組合在這種情形下,必須卸下一邊的帶子,纏在手上,再以兩手握持適當的部位拍攝。因此,我用左手扶托相機左側,並小心夾住螢幕;右手吃力較多,要和脖子上的頸帶取得平衡。落腳位置的選擇,也必須注意。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09 01:12pm 第 1 次編輯] 2004.02.01,第6區。 相機鏡頭外加套筒,前方轉上CANON 250D,再加上RAYNOX DCR-150,拍攝白痣珈蟌♀的頭部。所得照片請參看: 機頂閃燈保持平閃,左側閃燈則向右平轉30度。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12 12:34pm 第 3 次編輯] 2004.02.01,第6區。 這張以前使用過,再貼一次,以便說明如果能遇到像圖中這樣善體人意的朋友們,別忘了拍完照片,至少向他們點頭微笑,致意一下。如果遇到的是別種人,可能要先按捺住,別去看要拍的小東西,等他們走過再行動。要不然,就得好言請身邊圍觀的人讓出一點活動的空間,減少一些動作聲音的干擾。 我拍的東西請參看:
-- 作者: csyin
如果副燈換成SB-50DX夠不夠亮呢?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12 09:53am 第 1 次編輯] 另一個嚴重的問題是:以我的拍照量,當時估算一年的鋰電池花費大概在八千元左右。我把這筆花費轉移到SB-80DX,再配合SANYO的高容量鎳氫電池,用起來舒服極了。兩組電池供應一顆閃燈三次外拍所需,用得越久,後續花費省得越多。從2002年11月到現在,在電池花費上,我已省回約一萬六千元,比預期回收速率快。再過一年,我所有的閃燈和電池(含充電)花費,都可以抵回來了。
-- 作者: alex0216 #5-87-雙閃-01 2004.04.11,第7區。 我正在拍攝一隻盤古蟾蜍(畫面左邊由下往上約四分之一處葉片下)。 我的兩顆閃燈均設定最廣角14mm下1/16的強度,拉出反射片,並各加兩層阻隔物,光線是相當平均而柔和的,而且我把兩顆閃燈的頭各自向外30度,如此一來,照到蟾蜍的光就是穿越兩層障礙,且係反射後由側面擴散出來的光。要說這樣還會造成傷害,我實在不以為然,除非能拿出量化的科學證據。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12 12:48pm 第 1 次編輯] 2004.04.18,第3區。 在CP8700上加了兩顆鏡頭,貼地照小蟲。
-- 作者: tjming
建議再增加各個單獨器材的照片及大概價位,
-- 作者: alex0216 #5-87-雙閃-03 2004.04.24,第6區。 下大雨,可是要翻上路旁去拍蟲,就把傘扔到一旁。 相機淋雨當然不大好,拍完得趕快擦拭,回家再做保養。因為我在使用CP5700的時期,已經有很多次經驗,並不擔心會有什麼損傷。在家裡也不用防潮箱。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12 12:31pm 第 1 次編輯] 價錢會有些變動吧!想到的,先參考一下: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13 09:54am 第 1 次編輯] 淋雨不必然造成損壞,但是能免則免。若使用外接電池,接頭處比較危險。
-- 作者: artspace
[quote][b]下面引用由[u]alex0216[/u]在 [i]2004/07/12 10:13am[/i] 發表的內容:[/b]
-- 作者: alex0216
是啊!
-- 作者: tjming
[quote][b]下面引用由[u]alex0216[/u]在 [i]2004/07/12 12:18pm[/i] 發表的內容:[/b]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13 09:32am 第 1 次編輯] 如果你說的是原廠可裝六顆鎳氫電池的垂直握把,我這個月初剛付過學費,市價要4000到5000元,單機安裝在機底,確實增加握持的穩定,尤其是單手使用,因為它延伸擴增了相機和手掌的接觸面積。對於垂直取景來說,也更順手,因為多了一組快門鈕和ZOOM鈕。水平左抽的電池盒,也還不錯,裝六顆2300mAh的電池,效能果然嚇嚇叫! 我沒帶出去拍蟲,因此也未實測究竟能拍多少張。不過有一點是確定的:這樣的組合會因為定時休機而省去一些電。CP8700能設定30秒、1分鐘、5分鐘、30分鐘不用時,自動休眠,可是在使用外接鋰電池時,相機不會休眠,就像直接插室內電源拍攝一樣。 已知的致命缺點是:它不是用鋁鎂合金作的,而使用硬塑膠。雖然輕便,也還算堅固,但是一定要鎖到相當緊,新增的按鈕才能操作自如。問題就出在連接相機用的螺絲是放在握把的中央,由於它和上方的硬塑膠之間有空隙,所以在受壓時,塑膠板會發出嘎嘎的聲音。當我把整組裝置結合雙燈架之後,模擬照蟲的動作,它就一路嘎嘎、嘎嘎。這不是讓我的無敵忍術破功嗎?只好把它列為候補裝備了。 再補充一點:使用一段時間後,這個握把的溫度明顯較相機的溫度為高,這表示功率有浪費之嫌。 要是它是鋁鎂合金製作的,即使賣八千元,我也願意買。因為除了前述的好處,加了這段高度以後,雙燈組的左燈更貼近鏡頭高度,更容易微妙地控制蟲下陰影。若加別的東西,相機很容易偏轉。 至於CANON 250D,不大容易買到,我看過開價從2100到3000都有。
-- 作者: alex0216 #5-87-雙閃-04 2004.04.24,第6區。 這也是一種防小雨的方式。
-- 作者: alex0216 #5-87-雙閃-05 2004.04.24,第6區。 我這天真的是專門做雨中實驗。 這張照片顯示:利用攝影背心的胸前大口袋和衣服之間的置物空隙,正好可以插一支雨傘,不必用手拿。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15 10:58am 第 1 次編輯] 2004.04.25,第6區。 我正透過葉片中間的空隙,拍攝發生在一對蜘蛛之間的怪事。
-- 作者: tjming
[quote][b]下面引用由[u]alex0216[/u]在 [i]2004/07/13 09:27am[/i] 發表的內容:[/b]
-- 作者: 士官長
[quote][b]下面引用由[u]tjming[/u]在 [i]2004/07/14 03:30pm[/i] 發表的內容:[/b]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15 08:09am 第 1 次編輯]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15 08:18am 第 1 次編輯] 2004.05.15,美國在台協會旁邊的大巷子。 圍牆邊有一小叢植物,地面上停了一隻垂死的天蛾。 背心的拉鍊頭自動向上移,下擺就張開,不妨礙我蹲下。
-- 作者: alex0216 #5-87-雙閃-08 照完這張之後沒多久,從照片背景處走來一個在台協會的保全人員,站崗的警員則在側門處張望。 保全人員說:「對不起!這裡不能照相。」 這裡!?這條寬巷大概屬於信義路吧?幾時也變成美國領土了? 寫了這一串,只是記錄外拍時候可能發生的插曲。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8/04 08:57am 第 1 次編輯] 2004.05.23,第6區。 千萬不要隨便學我。 我的意思不是當時的我有什麼危險,而是人若不分青紅皂白,隨便行動,可能造成自己或其他生物的危險。像照片中的青蛇,是我最常在四獸山上見到遭誤會追打的蛇類。動不動就有人驚呼:「青竹絲!」,有一次我還聽到「竹葉青!」真是夠了。 因為一年見過六次以上,我直覺這條青蛇比較溫馴,可以撥開上方覆蓋的葉子照幾張。果然,讓我如願以償。 我的拍照,只是讓牠昂首觀望;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使人料想不到! 原來是另一條一看就很強悍的青蛇,不知為了什麼原因,從葉叢深處撲向原來的那條青蛇,使牠不戰而驚逃。 外拍隨時有狀況;步道旁也會發生意料之外的故事。
-- 作者: 士官長 我真的很怕蛇.不過曾經把玩過(錯誤的舉動)青蛇喔!!!
-- 作者: alex0216 仔細瞧青蛇,其實很乾淨、很漂亮呢!
-- 作者: tjming
[quote][b]下面引用由[u]alex0216[/u]在 [i]2004/07/15 08:07am[/i] 發表的內容:[/b]
-- 作者: aero2000
[quote][b]下面引用由[u]alex0216[/u]在 [i]2004/07/19 10:00am[/i] 發表的內容:[/b] 如果有機會遇到灰腹綠錦蛇
-- 作者: alex0216
[quote][b]下面引用由[u]tjming[/u]在 [i]2004/07/19 11:07pm[/i] 發表的內容:[/b]
-- 作者: alex0216
[quote][b]下面引用由[u]aero2000[/u]在 [i]2004/07/20 02:58am[/i] 發表的內容:[/b]
-- 作者: artspace
[quote][b]下面引用由[u]alex0216[/u]在 [i]2004/07/15 11:00am[/i] 發表的內容:[/b] 每年五六月除完草以後我都會去巡一遍除草的步道,除完草的那天(都是一大清早除草)都會看到不少因棲地被毀壞而四處逃竄的大小蛇類,還會看到很多被除草機打死的蛇屍,很多都是還沒長大的小蛇......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7/20 09:46am 第 1 次編輯] 有一次遇到青蛇不小心從樹上滑落虎山溪中,捕魚蝦的大人小孩亂成一團。有個帶著撈網的家長,一面說那是有毒的青竹絲,一面說是保育蛇類,結果把蛇拋到一旁樹上。 其實,那真的是一次極佳的觀察機會! 可惜,驚慌的大人破壞了觀察,也可能種下對於青蛇的未來殺機。 至於我?我只是個照相的。
-- 作者: tjming
上次帶學生上大屯西峰,往大屯坪的路上,
-- 作者: tjming 這是去福山植物園研習,研究人員帶我們去觀察飛鼠、螢火蟲,在腳邊還好有發現到的正宗赤尾青竹絲
-- 作者: alex0216
太感謝 tjming 了! 安全當然要放在第一位。如果觀察環境情勢,確定無虞,那就可以多拍幾張。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8/04 08:34am 第 1 次編輯] 2004.05.23,第6區。 左燈右轉,是減少物體下方陰影的關鍵;頂燈右轉,是使光線更柔和的方法之一。 至於陽光?當時快門1/250秒,光圈7.4,用ISO50,耀眼的陽光充分被壓制,靠閃光燈補光。 想要允許陽光佔多少比重,可以自行調整。
-- 作者: alex0216 #5-87-雙閃-11 2004.05.23,第6區。 有一隻蝗蟲,正在一瓣、一瓣啃著黃花。 我的頂燈還是右轉,但左燈改成左轉,以避免黃色花瓣受閃光時的反光,映入相機鏡頭。 光線角度的影響,真是微妙。
-- 作者: alex0216 #5-87-雙閃-12 2004.06.06,第6區。 善用地形地物,才能獲得更大的穩定性。 在此,我將整個架子貼地拍攝連結的豆娘。
-- 作者: artspace 呵呵~版大的頭髮該剪了,如果到現在還沒剪的話一定熱爆了~ 剪頭是件煩人的事,但為了夏天上山不要太痛苦每次都還是給他剪得短短的....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8/04 11:43am 第 2 次編輯] 2004.06.06,第6區。 我正在拍攝的雄蜂,請參看: 因為動作太快了,只能以望遠端碰運氣。 光圈沒縮(因為本來就不大),快門1/250秒,用一些閃光幫助凝住輪廓。 用更強的閃光、更短的快門,幫助有限。這是因為主要的障礙發生在對焦的速度慢,相對的,牠在閃光之前的移動造成的影響更大。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8/05 08:37am 第 1 次編輯]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8/05 09:30am 第 2 次編輯] 2004.06.06,第6區。 我用這張正面的照片呈現主要的拍照裝備。 1. 2. 3. 4. 5. 6.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8/05 02:45pm 第 1 次編輯] N4543314_20040606,第6區。 天氣漸熱,而且L牌的氣墊登山鞋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不再穿它。 L牌的氣墊登山鞋有三個我認為比較有問題的地方: 1. 至於蹲下時,鞋子不能和腳掌的自然弧度貼合,我倒不計較,因為鞋底厚嘛。 L牌的氣墊緩衝效果不錯,高筒護腳的感覺也很好,並非一無是處。
-- 作者: alex0216
[這篇文章最後由alex0216在 2004/08/05 02:43pm 第 3 次編輯] N8720168_20040802,我家。 這是在X家福鞋店這一波慶祝父親節的折扣活動中購買的J牌新鞋,打折後756元。 鞋底厚實的凸出物,即使會因為硬而熱的地面逐漸損壞,總可以撐一年吧?我在二十年前打工時,賣過這個牌子的運動鞋,有一定程度的水準,何況以它的價位,換購也不心痛。 約為L牌四分之一的價位,約為L牌二分之一多一點的重量,也算高筒的側面,特別強大的抓地力,還有鞋背對腳背的適體性,以上是這雙鞋成為我的新外拍鞋的理由。
-- 作者: artspace
[quote][b]下面引用由[u]alex0216[/u]在 [i]2004/08/05 09:30am[/i] 發表的內容:[/b] 可惜防水性差一些,不過只要不是一腳踩進水裡或是遇上傾盆大雨倒沒太大影響... 我們這樣會不會有廣告嫌疑啊.....
-- 作者: alex0216 怎麼這麼巧?居然先買了這雙!我倒沒想過防水的問題,以後可以多一重考慮。 避免先前的照片誤導別人以較高價的鞋子為目標,這應該算是好事。 舒適度和腳型有關,各位朋友應該不至於看人家買,就非得跟著買。
-- 作者: tjming 來不及了!我已經跑去買那雙L牌的防水透氣登山鞋
-- 作者: alex0216 實際穿出去,也許它很適合你的活動模式。
-- 作者: Ascii
真是相當的精采…
-- 作者: aero2000
[quote][b]下面引用由[u]alex0216[/u]在 [i]2004/07/02 11:36am[/i] 發表的內容:[/b] alex0216大大 謝謝 :em25:
-- 作者: 挖喜拍郎
[quote][b]下面引用由[u]aero2000[/u]在 [i]2004/08/20 03:56am[/i] 發表的內容:[/b] 代替版大回答一下,你可用PHOTOSHOP調整色階.
-- 作者: alex0216
[quote][b]下面引用由[u]aero2000[/u]在 [i]2004/08/20 03:56am[/i] 發表的內容:[/b] #1-5K-EX2B只是將#1-5K-EX2A,以PhotoImpact開啟,然後主要動作為: 1.複製全部 還有一些別的小動作,以及更多修改的可能性,我沒有記得很清楚,你可以多嘗試。
-- 作者: 挖喜拍郎
[quote][b]下面引用由[u]alex0216[/u]在 [i]2004/08/23 10:15am[/i] 發表的內容:[/b]
-- 作者: aero2000
[quote][b]下面引用由[u]alex0216[/u]在 [i]2004/08/23 10:15am[/i] 發表的內容:[/b] 謝謝板大的解說 另外想請教一個問題
-- 作者: alex0216
[quote][b]下面引用由[u]挖喜拍郎[/u]在 [i]2004/08/23 11:49pm[/i] 發表的內容:[/b] 忘了說一個重點:這些動作可以儲存為一個集合的快速工作指令,那就更順暢了。
-- 作者: alex0216
[quote][b]下面引用由[u]aero2000[/u]在 [i]2004/08/24 00:42am[/i] 發表的內容:[/b] 如果是5700,可以找張白色的卡紙,放在預備拍攝的位置,開啟Menu中的自訂白平衡項目,鏡頭會自動推移,不理會聚焦問題,專注調校色彩。這時,你以實際拍照時的光線條件對準那塊東西,選擇Measure,然後依圖示按下相機上的十字鈕之右鍵,相機會拍攝一張,但不會存檔,然後就完成了。 但是千萬記得照完了,要將白平衡恢復成Auto或需要的項目。 8700的情形略有不同,但原理無異。
-- 作者: alex0216 #5-87-雙閃-16 2004.06.12,第6區。 這張的重點是「人」要如何發揮器材的優勢。 鏡頭前方的小黑點,是一隻虎甲蟲,不容易接近。但是小心加上耐心,就可以在如此的近距離拍攝,而且不只一張。
-- 作者: alex0216 #5-87-雙閃-17 2004.06.12,第6區。 帽子的陰影和左手食指交會處,有兩隻小灰蝶在溼泥上(吸水?)。 同樣是發揮數位相機的優勢,不過比前面拍虎甲蟲容易太多了。
-- 作者: avery 哈 ~ 便是這樣了 ! 要是沒有認認真真拍過蜻蜓 , 誰也不會曉得拍攝自然生態的苦況呢 ... 還真佩服 Alex 的忍功 ! 那可是雙閃加一大堆 accessories 啊 !! 我只拿一部機沒多久便己滿頭大汗了 ... 真的要好好再鍛煉鍛煉 !!
-- 作者: alex0216 #5-87-雙閃-18 2004.06.12,第6區。 用右手持相機及閃燈組拍攝樹幹上的昆蟲。
-- 作者: avery
[quote][b]下面引用由[u]alex0216[/u]在 [i]2004/10/06 10:12am[/i] 發表的內容:[/b] 大大 , 我早幾天也可以摸到長尾南蜥的頭了 ! 證明了 "小心加上耐心,就可以在如此的近距離拍攝" 的真確性 !! 過程在這兒 --> http://www.tbg.idv.tw/tbgweb/cgi-bin/topic.cgi?forum=38&topic=988&start=12&show=0
-- 作者: alex0216
[quote][b]下面引用由[u]avery[/u]在 [i]2004/10/06 10:17am[/i] 發表的內容:[/b]
-- 作者: alex0216
[quote][b]下面引用由[u]avery[/u]在 [i]2004/10/06 10:22am[/i] 發表的內容:[/b]
-- 作者: tjming
經過大半年,又再次複習一次,
-- 作者: alex0216 您客氣了。 我曾說過另外交代使用數位單眼的經驗,不過,一來希望呈現的內容精簡些,二來最近思考和表達的能力都退化了,所以還會拖下去。
-- 作者: tjming
因為我的4500最近W-T按鈕又秀逗了!
-- 作者: tjming
[quote][b]下面引用由[u]alex0216[/u]在 [i]2004/08/04 11:44am[/i] 發表的內容:[/b]
-- 作者: alex0216
[quote][b]下面引用由[u]tjming[/u]在 [i]2005/07/02 05:36pm[/i] 發表的內容:[/b] 現在數位相機的發展重點,有的走向輕薄短小;有的走向超高倍率;還有許多走向MPG4的無限時錄影。 不過在近拍功能方面,似乎不是各家廠商真正著墨的地方∼∼雖然也有所謂近拍一公分的機種,但是都只限於廣角端,放大率並不可觀,補光也很困難。反過來說,以8800的十倍光學變焦能力而言,近拍能力已經算是很強了,補光也比較容易。所以,若不執著於拍攝兩公分以下的小東西,我想可以考慮8800(兩公分的東西在8800的畫面上可以佔到約三分之一的寬度)。
-- 作者: alex0216
[quote][b]下面引用由[u]tjming[/u]在 [i]2005/07/04 00:22am[/i] 發表的內容:[/b] 原廠握把不是用鋁鎂合金作的(8700如此,8800應該也是吧),硬塑膠雖然輕便,也還算堅固,但是一定要鎖到相當緊,新增的按鈕才能操作自如,在受壓時,塑膠板會發出嘎嘎的聲音。此外,裝六顆電池使用一段時間後,電池盒會發出相當多的熱,只好把它列為候補裝備了。 我過去用的台製外接電池,電量十分充足,也不會產生原廠握把的高熱。但是如果相機待機一段長時間(例如一個月),一定要在這期間開機檢視殘餘電量,絕不可過度放電。放到一顆燈也不亮時(共有五顆燈),若未立即充電,有很高的機率再也不能充電了。 其實這問題是出在充電的電路控制上,本來是善意保護消費者,避免硬充造成危害。因此,只要能送回原廠,經檢查調整後,可以恢復功能。不過,零售商通常不會有太好看的臉色,即使我又買了別的東西,拜託送修,也要拖過一個月才能拿回來。 至於近攝鏡,一般都是配合較長焦距使用的,所以必須勤於裝卸,才能發揮各焦段的拍攝效果。
-- 作者: tjming
謝謝alex0216大大花這麼多時間說明,謝啦!
-- 作者: alex0216 的確,多想想,再做選擇。
-- 作者: tjming
[這篇文章最後由tjming在 2005/07/31 09:35pm 第 1 次編輯]
-- 作者: alex0216 我剛渡過48小時的病痛,本來今天感到很虛,不應該到學校,結果還是出門,註定要答覆這篇。 關於閃光燈,我建議用一顆SB800就好了。兩顆會拍得更好的時機其實不是那麼多,而且應該比我用閃燈架更講究,才能充分發揮專業的效果。 至於CF卡實際用在相機的效果,我只看過以下比較完整的資料: 其實你列出的這些卡應該都不錯了(我到現在還在用創見45倍的),挑張便宜的卡吧。除非用到NIKON D2X,Sandisk Extreme III才會充分顯現威力,比其他卡快上一大截。(甚至比用在CANON全片幅的頂級機EOS-1Ds Mark II還要快)
-- 作者: tjming
alex0216兄:
-- 作者: alex0216 咱們都要保重。 我使用電腦的時間很長,有時姿勢不太好,特別是飲食休息的不正常,影響較大。不過這次主要的問題是我的爛牙,壞東西會循身體內部的通路,侵襲各個器官或系統,造成發冷、發燒、僵硬、發炎、劇痛。 這篇原本談論照相的器材,其實,善待器材,更要善待自己才是!
-- 作者: aero2000
[quote][b]下面引用由[u]alex0216[/u]在 [i]2004/10/06 10:23am[/i] 發表的內容:[/b]
-- 作者: alex0216
排汗衣哦,這東西我沒有真的看過,當然也沒穿過。 (昨天的巧遇,還真是很有意思)
-- 作者: aero2000 [UploadFile=DSCN04721_1127736405.jpg] 8/28 跟女朋友搭平溪線去平溪玩 本來想說應該會在四獸山才有機會遇到的
-- 作者: aero2000
[這篇文章最後由aero2000在 2005/09/27 04:21pm 第 1 次編輯]
-- 作者: alex0216 哈哈哈 其實我用單眼相機,已經練習到很少靠近觀景窗,大都是隔著一個帽舌的距離,以雙臂和帽子維持三角平衡。至於對焦?我只要能遙遙看到畫面中央的對焦框是否扣住被攝物主體就好了,剩下的就交給自動對焦。 那天事後想想,其實我對你的她很不好意思啊!只和你說話,好像她都不存在一樣,真是太不禮貌了。不知道她會不會覺得被你冷落了?
-- 作者: aero2000
[UploadFile=DSCN04771_1127809366.jpg][UploadFile=DSCN04781_1127809420.jpg][UploadFile=DSCN04801_1127809452.jpg]
-- 作者: alex0216 這五張都是拍攝蜉蝣的戰鬥畫面。 第一張:高跪姿勢射擊。
-- 作者: tjming
[quote][b]下面引用由[u]alex0216[/u]在 [i]2005/08/29 03:08pm[/i] 發表的內容:[/b]
-- 作者: rogerjian
排汗衣真是好物 :P /Roger
-- 作者: artspace
[quote][b]下面引用由[u]aero2000[/u]在 [i]2005/09/26 08:20pm[/i] 發表的內容:[/b] 我2003夏天~2004冬天平均每週上兩次四獸山(最密集時每隔一天去一次)至今都沒有遇到過alex0216.... alex板大一直給我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 像是某些明知在四獸山有分佈但就是遇不到的昆蟲種類(板大別打我)
-- 作者: alex0216 呵呵呵 哪天我就以「穿著排汗衣的瞌睡蟲」的姿態,遊走於四獸山。
-- 作者: aero2000
[quote][b]下面引用由[u]alex0216[/u]在 [i]2005/09/27 01:25pm[/i] 發表的內容:[/b] 我久沒上站了 我女朋友是有抱怨啦 [quote][b]下面引用由[u]alex0216[/u]在 [i]2005/09/28 04:47pm[/i] 發表的內容:[/b] 謝謝老師補充的註解
-- 作者: aero2000
[quote][b]下面引用由[u]rogerjian[/u]在 [i]2005/10/17 05:07pm[/i] 發表的內容:[/b] 是啊 [quote][b]下面引用由[u]artspace[/u]在 [i]2005/10/17 06:25pm[/i] 發表的內容:[/b]
-- 作者: BlueJay
[quote][b]下面引用由[u]aero2000[/u]在 [i]2005/10/21 02:33pm[/i] 發表的內容:[/b] 那四獸山恐怕會~~ 站滿了Alex0216之友 ?!!! :em01: :em01: :em01: :em01: 題外話~ 請問虎山10月份是否有~螢火蟲?? 謝謝!!!
-- 作者: alex0216 哇!最近我進版的時間間隔越拉越長,應該檢討一下。 「那四獸山恐怕會~~ 站滿了Alex0216之友 ?!!! 」→→這應該不可能。 至於「虎山10月份是否有~螢火蟲」→→很慚愧,我沒有認真注意,而超過200GB的舊照片也沒積極整理,所以不敢作答。
-- 作者: artspace
[這篇文章最後由artspace在 2005/10/28 12:58pm 第 1 次編輯] http://sishou.artspacemedia.com/photolist/species.php?SpeciesID=76
-- 作者: BlueJay
[quote][b]下面引用由[u]artspace[/u]在 [i]2005/10/28 12:55pm[/i] 發表的內容:[/b] 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