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taralee
-- 發表時間: 2003/09/07 09:15pm
在蕨林中拍攝 昆蟲種類少,少了蜘蛛絲與隱翅蟲的騷擾。 卻因潮濕,陸馬蝗的數量頗多。被馬蝗吸的水流不止是常有的是。 因馬蝗不好惹,一看到他大多是二話不說,先把他牽就起來,送他上西天。 但DISCOVERY曾介紹許多異類略食者,提到馬蝗的模樣還蠻可愛的。 因此出蕨林時發現身上有馬蝗,心想與他玩玩驗證臺灣馬蝗是否如DISCOERY說的美國馬蝗那樣呢? 拍這些鏡頭當然是先被他的八隻牙齒咬了一下才下毒手:灑白花油讓他自動脫離你的身體,然後再跟他玩30分鐘拍攝。要看馬蝗八支牙齒,要讓他趴在你的腳上咬一口。咬一口的代價是隔天傷口紅腫粉癢,約一個星期會自己好。對馬蝗過敏體質的然要隨時注意傷口的清潔(如以透氣膠布加乾淨衛生紙覆蓋等)與體能免疫力的保持(如有減肥、節食,最好暫停保持正常飲食),以免傷口感染其他病毒細菌等。 #1馬蝗在樹枝上「聞風」:隨時注意空氣中的血腥味道與方向
-- 作者: taralee
-- 發表時間: 2003/09/07 09:17pm
#2:馬蝗遇到陽光照射縮成一陀
-- 作者: taralee
-- 發表時間: 2003/09/07 09:29pm
#3地面也是馬蝗狩獵的地方。 當他聞到血腥味,會立刻往血腥方向快速移動。然後以最接近你的地方就定位趴到你的腳上。只要有動的地方他都可以鑽進去。只有質密且厚的襪子或尼龍褲(運動庫或雨衣等)能夠阻擋他的鑽。棉襪粉危險,因為他可以躲在縫隙中跟著你走伺機咬你一口。我在士林外雙溪水源地就有此慘痛經驗。代價是:傷口引發蜂窩狀組織炎,吃了一星期的抗生素。 馬蝗聞到血腥身體伸展長度約八公分,反應相當快,快過我按下快門與數位相機快門的反應速度,當然就沒拍到他趴到我身上的過程了。 他對血腥味道的感應是四面八方,從空氣中聞到寫腥味道開始移動的速度約一分鐘三十公分。且隨著血腥方位調整移動。 他對狩獵狀態之口部以下的味道比較不敏感,可能跟流體力學有關。 當然,這次跟馬蝗玩玩證明DISCOVERY影片所言不假。臺灣的馬蝗反應與美國馬蝗反應是一樣的。
-- 作者: yodnom
-- 發表時間: 2003/09/07 10:39pm
請解釋哪來的血腥味
-- 作者: taralee
-- 發表時間: 2003/09/07 11:06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yodnom[/u]在 [i]2003/09/07 10:39pm[/i] 發表的內容:[/b] 請解釋哪來的血腥味 [/quote] 人體的血液味道。
-- 作者: 飛蝴蝶
-- 發表時間: 2003/09/08 02:13pm
嚇死人了!原來長成這模樣阿,請問這傢伙何處較多?能不能擦些萬金油類的防範?
-- 作者: taralee
-- 發表時間: 2003/09/08 08:45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飛蝴蝶[/u]在 [i]2003/09/08 02:13pm[/i] 發表的內容:[/b] 嚇死人了!原來長成這模樣阿,請問這傢伙何處較多?能不能擦些萬金油類的防範? [/quote] 純爬山或拍植物擦萬金油防螞蝗的效果可以維持二三小時 如果拍蟲的話就要避免拉 哪邊有螞蝗?只要潮濕地就有 如水庫旁邊山頭如翡翠水庫新山水庫等 或常水性溪流都有如士林外雙溪的水源地等 被螞蝗咬之後的過敏徵狀 我的情形是 被咬時不會紅腫隔天才會紅腫且癢 第二天身體有荀麻疹 不去抓她 二小時後自己會消失 不幸的話 會有蜂窩狀組織炎感染 看傷口腫脹範圍擴張且速度快就要快去找抗生素吃 越早吃控制細菌感染蔓延的效果越好 之後就慢慢等他好囉 中國有人提供防螞蝗的方法用身體塗香皂防丁咬 效果與萬金油相當 被螞蝗咬之後用白花油或綠油金淋螞蝗 螞蝗會自己放鬆 結果還是會腫脹 但減少傷口感染病菌的機會
-- 作者: kinmatsu
-- 發表時間: 2003/09/09 03:44pm
真是精彩!!
-- 作者: 飛蝴蝶
-- 發表時間: 2003/09/09 04:01pm
t兄你說萬一被咬可擦白花油類的他會自己放鬆,用手給他抓起來就地正罰不宜嗎?謝謝
-- 作者: atree
-- 發表時間: 2003/09/09 06:05pm
Discovery 那一集我也有看 人畜走過,血蛭就像潛望鏡一樣伸過來,主持人還伸腿給五、六隻血蛭吸的飽飽的,好猛! 但好像不是說"血腥味" 的原因, 好像是動物的呼吸還是溫度…?
-- 作者: taralee
-- 發表時間: 2003/09/09 07:58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atree[/u]在 [i]2003/09/09 06:05pm[/i] 發表的內容:[/b] Discovery 那一集我也有看 人畜走過,血蛭就像潛望鏡一樣伸過來,主持人還伸腿給五、六隻血蛭吸的飽飽的,好猛! 但好像不是說"血腥味" 的原因, 好像是動物的呼吸還是溫度…? [/quote] [color=#FF00FF]溫度[/color] 紅外線熱能 血腥味是我說的 電視畫面用紅外線熱能說這是螞蝗的感應模式 人類沒有血液運送能源就沒有血腥味拉
-- 作者: taralee
-- 發表時間: 2003/09/09 08:06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飛蝴蝶[/u]在 [i]2003/09/09 04:01pm[/i] 發表的內容:[/b] t兄你說萬一被咬可擦白花油類的他會自己放鬆,用手給他抓起來就地正罰不宜嗎?謝謝 [/quote] 螞蝗自己松掉與外力拉他起來的差別在於螞蝗牙齒會不會留在你的體內 造成其他感染 讓她松掉的東西有鹽巴’刺激性精油等都有相同功效 另; 螞蝗咬破你的皮膚後會分泌毒液讓你的血小版 失去作用 以阻止傷口愈合 因此螞蝗松掉之後要注意傷口不會愈合需要保持乾淨 最好先擠出一些血來將她注入你體內的毒素給擠出來一些 現在美國為了戰場上發明快速擬血劑貼布 不小的對螞蝗傷口是否有效 誰已經拿到美國的快速擬血劑試驗品 可否幫忙試驗一下? 對了 大家可以談談被螞蝗丁咬後怎麼處里 能在最短時間內復原或減低其他過敏反映
-- 作者: taralee
-- 發表時間: 2003/09/09 10:53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kinmatsu[/u]在 [i]2003/09/09 03:44pm[/i] 發表的內容:[/b] 真是精彩!! [/quote] 版主不甘嫌拉 螞蝗危害山友幾乎是大家的共同經驗 大家交流交流經驗 相互學習如何打螞
-- 作者: taralee
-- 發表時間: 2003/09/09 11:01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taralee[/u]在 [i]2003/09/09 07:58pm[/i] 發表的內容:[/b] 溫度 紅外線熱能 血腥味是我說的 電視畫面用紅外線熱能說這是螞蝗的感應模式 人類沒有血液運送能源就沒有血腥味拉 [/quote] 我在捕述 會用[血腥味]來形容的主要原因是我有做過螞蝗對我手掌感應的方位與距離 發現在靜風時 超過六七公分距離他就沒有反應 但有風時 我的手掌跟他距離約三十公分,他會順著風的方向[轉身]反應 因此判斷他的反應與氣味有關 與他距離約六七公分 他會立刻轉身趴到手掌用口趴住你的皮膚開始開挖 當然這只是跟一隻螞蝗玩玩的經驗談 要論斷螞蝗的感應神經是熱感應或氣味感應 這有待更精確的科學研究囉
-- 作者: 喜荋
-- 發表時間: 2003/09/21 11:02pm
好怕這種東西, 聽了這些,讓我對登山有些畏懼, 尤其拍照更不可靠近潮濕的地方。 上次走大凍山,就看到它粘在石頭上, 朋友問我那是什麼?當時沒看仔細, 我用傘撥了一下,它就跳不見了, 我警覺的大叫〔吸血蟲〕, 一群女生像炸彈一樣,同聲大叫並反射性的跳開, 唉!現在想起來,還覺得心悸。
-- 作者: taralee
-- 發表時間: 2003/09/22 09:38pm
螞蝗確實不好玩 尤其對螞吻有過敏的人,如我 被他輕輕的吻到還是全身會起尋麻疹 亂癢的
-- 作者: silenos
-- 發表時間: 2003/09/23 00:46am
其實螞蝗沒那麼可怕啦 以前在走中級山探勘的時候 身上隨時都會沾上幾隻 下山時洗澡都要仔細檢查 偶而會在身上找到吸了好幾天血的肥螞蝗 遇見最多的一次 是走巴博松蘿線的時候 某個密林裡的樹葉上滿滿樹百條的螞蝗隨風擺盪 真的很嚇人 那個林子還有個景緻很壯觀 幾乎每棵樹上都長滿了一葉蘭 樹隙間的陽光照在數千棵的一葉蘭上 那種景象 真的非常震撼
-- 作者: Ly77
-- 發表時間: 2003/09/26 02:49am
小弟我也數次被螞蟥纏上身過, 其中兩次是在腳上, 且都是吸滿血而不知收斂, 被我無意中壓破成一灘血, 休息時才發現血跡染滿襪子或褲腳; 螞蟥"咬"的傷口不 易癒合, 短時間內很容易出血, 傷口在一段很長的時間( 個把個月吧 ! )都會有一種 似 癢非癢的感覺, 到最後才會縮成一小白點消失不見。 牠們大都出現在很潮溼 且較原始的環境, 有時不經想到, 或許這就是闖入大自然的一種代價吧! 教你不要 太接近而打擾到"她"。
-- 作者: kinmatsu
-- 發表時間: 2003/09/26 09:24am
螞蟥和水蛭並不可怕, 只是給人的感覺很不好 ^^ 小時候喜歡把它們抓來玩, 玩到它身上的黏液乾掉後再把它拉長打個結丟掉, 現在則是它不惹我我不惹它, 它的存在本來就是大自然的一部份. 登山, 尤其是鑽林子時最好是打綁腳或是把褲管塞進鞋子(長統鞋)裡, 戴上帽子, 穿長袖, 儘量減少身體皮膚曝露, 多少也可避掉一些.
-- 作者: taralee
-- 發表時間: 2003/09/27 08:44pm
其實這些蟲蟲咬,最怕的還是個人對此蟲毒的[過敏] 沒有過敏者當然沒什麼關係, 但過敏者小者副作用,重者死亡的都有。 我對螞蝗而言算是過敏,過敏徵狀主要在蕁麻疹,算是小狀況。 不去抓皮疹約兩小時會自行消失。 如果其他人也對螞蝗有過敏徵狀歡迎寫上來給大家參考。
-- 作者: eapo
-- 發表時間: 2004/04/06 10:08pm
這東東在東北角地區也有 , 有一次夏天心情好穿短褲拖鞋在貢寮的森林裡逛 , 那種暗無天日 的低海拔森林 . 直到走出森林才看到兩隻腳的腳底各有一隻螞蝗 , 當時嚇呆了 . 我知道不能 硬拔 , 否則傷口會流更多血 , 於是將拖鞋拿起來用力朝螞蝗 k 七八下 , 螞蝗會自然鬆口 . 另一隻也同樣 k 了十幾下才鬆口 . 皮膚上也沒有明顯的傷口或流血 , 後來也沒感染 . 但看到 螞蝗還是讓我覺得很噁心 . 台灣的螞蝗都小小的 , 5~6 cm 吧 !! 只是吸完血後變的好肥 . 用煙頭燙螞蝗 or 灑鹽都可以讓螞蝗鬆口 , 再不然就用打的 , 多打幾下自然會掉落 . 用拔的最 容易流血 .
-- 作者: 福勞爾
-- 發表時間: 2004/05/14 03:16pm
本人怕蛇又怕蟲 , 這篇對常走山林的塔友真的很有用.. 曾聽一位住在山上的老長輩說 , 螞蝗通常站在葉面上 , 遇到人經過時感應到人體的溫度和氣味 , 然後一彈而吸附在上.. 再談一個經驗: 某次爬陽明山時在步道石階上休息 , 無意中發現石階旁有一枝小東西站在葉面上 , 仔細近瞧..幸好聽過前面長輩說過螞蝗的事 , 立即反應是..螞蝗! 當天是潮濕的下雨天... 我有個疑問: 螞蝗是"爬上"還是"彈上"人身的?
-- 作者: coolee
-- 發表時間: 2004/05/19 10:41pm
我有個疑問: 螞蝗是"爬上"還是"彈上"人身的? ------------------------------------------------------------------- 他會"垂降" ! 嘿... 在葉片下端.. 有任何會動的東西經過他就會玩自由落體掉到身上來.. 我的脖子上曾有一隻.. 也會"匍匐前進" ! 螞蝗身體移動時會像 Ω 般移動.. 只是速度飛快.. 才會有"彈"到腳上的感覺.. 因為移動速度快.. "彈"一下可以前進個好幾公分呢 ! 巴福越嶺.. 左腳上中了2隻.. 右腳上中了3隻.. 手上1隻.. 我朋友更誇張.. 全身上下有7隻之多 ! 鞋子裡還有ㄌㄝ.... 當時的做法.... 打火機 ! 他直叫"腿毛都快燒光了..螞蝗還不下來" 笑倒一堆人..
-- 作者: taralee
-- 發表時間: 2004/06/22 11:23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taralee[/u]在 [i]2003/09/27 08:44pm[/i] 發表的內容:[/b] 其實這些蟲蟲咬,最怕的還是個人對此蟲毒的 沒有過敏者當然沒什麼關係, 但過敏者小者副作用,重者死亡的都有。 我對螞蝗而言算是過敏,過敏徵狀主要在蕁麻疹,算是小狀況。 ... [/quote] 最近有興又被螞蝗給盯上了 在腳趾頭 過去經驗告訴我 對我而言 被螞蝗咬到不好處裡 尤其傷口不易癒合好轉 只好找醫師看看 書田皮膚科醫師劉紹毅看的 效果不錯 不到二星期就好了 跟過去三個月才好的經驗天壤之別 劉醫師開的藥方 口服藥 每日早晚飯後兩次 1.Allegra 60mg/cap 抗組織胺 2.Ponstan(Passton) 250mg/cap 解熱、鎮痛、抗發炎 3.Keflex 500mg 抗菌(抗生素)--->怕會引發蜂窩狀組織炎 要求他加入的 外用塗擦 每日二次 Betnovate- N oint 5gm/Tube --類固醇塗劑 這藥方是針對我的體質開出來了 療效不錯 給對螞蝗吻身過敏的人做參考
-- 作者: f8510026
-- 發表時間: 2004/07/31 03:15pm
我之前去學校的林場做調查的時候也有遇到過 那時剛好是颱風天哩... 一共去三天...每天身上都會有一隻螞蝗 一次是在身體..因為覺得身體癢就去抓....結果回到家才發現有一大塊血跡 我想就是爛掉的螞蝗吧...?? 第二次是在脖子上...我用力拉幾下就不見了...後來回到家也找不到... 第三次是在腿上....一直到下山後去吃飯的時候 我才發現腳上有一隻螞蝗在吸血哩.... 好險我的身體對螞蝗沒有很大的過敏.... 之前對螞蝗的了解也不多 一直看到這篇文章才多少可以了解了.... 恩....下次上山死都要把雨褲塞進襪子裡(只塞進雨鞋是沒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