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birthday1988
-- 發表時間: 2006/03/13 07:57pm
各位大大好阿∼小弟我是苗栗人∼現在高三∼之前就讀國中時∼我是學校負責復育蓋班鬥魚的人....所以對於原生蓋斑蚾有研究......當時縣府所發放的魚苗為苗栗三義型的.......後來畢業了!於也留在學校∼ 最近因為學校課程(專題報告)又重回研究蓋班鬥魚∼ 於是自己又去尋找魚的來源∼後來也經過農業局∼及本地生態保育團體得到部份的原生種蓋斑鬥魚(三義型).....自己也深入三義鄉及銅鑼鄉等鄉鎮各處詢問∼關於此魚的訊息......也經由好多老一輩的人取得一些他們從前養到現在的蓋斑.....而且也代我去某山上的小池塘撈這種魚∼老伯伯還告訴我說∼這池塘從他年輕到現在就一直存在∼當時就有蓋斑鬥魚了!希望我別到處宣揚∼他說這魚已經很多地方看不到了!所以想讓這些魚在野外還有些許的棲地∼我在苗栗已蒐集將近8處不同來原的蓋斑∼不過想請教為何有部份有些許的差異??改天我會傳圖上來分享∼不知是否也有住苗栗的朋友能相互交流?
-- 作者: ONEWIN
-- 發表時間: 2006/03/13 10:42pm
期待您傳圖上來, 讓大家來交流研究.
-- 作者: ljkyeh
-- 發表時間: 2006/03/15 02:18am
birthday1988 大大 ~ 1).「苗栗縣蓋斑鬥魚回娘家」活動,以客家古禮從台北縣水產種苗繁殖場迎接二千 尾的鬥魚返苗復育,放流到各國中小學池塘。... 2). 三義鄉除參觀木雕外,當地許多鄉民均飼養蓋斑 ... 3). 銅鑼鄉 舉辦過兩次蓋斑活動 ... 4) 水族彩兔... 你覺得 在一片熱絡的飼養及防制登革熱鼓勵之下 ... 苗栗當地原生種還剩多少? 以我所觀察到的所得,本省原所謂的6型純當地型,放在同一場所經2,3代的繁殖後, 以同型的魚隻多數的樣本觀察其體型,顏色等均可歸納表現出穩定的特徵, 然後 不同地方型的魚隻,擺設就近對照 ! 那麼所得到的差異 就比較清楚, 若非你親眼所見的差異, 同種的魚,以DNA都難 歸類, 更何況是要用肉眼來區分 ! 所以樣本數要夠多,歸納出的特徵要夠穩定,這樣也較客觀 ! 地方型 就是在當地的環境,氣候,食物等等條件下,經年累月所演化所得 ! 本就差異不大,一經混種,實在難分 ! 基本上從民國79年列為保育類起,部份較封閉的場所,一直留存至今的魚種 ! 應該還是純的當地型 ! 你搜集近8處,應可就近比較,若能歸納出所謂的真正苗栗當地型的特徵就算蠻 成功的了! (苗栗當地蓋斑,統稱為三義型). 願你找出經議會通過定為我們苗 栗縣,縣魚的特色! 別忘了, 保留原棲地,及在當地適度的分散保存魚種的重要.
-- 作者: KenKuo
-- 發表時間: 2006/03/21 03:58pm
小弟也期盼看到大大您的美圖、謝謝!
-- 作者: 志明
-- 發表時間: 2007/07/19 05:48pm
如果可以送樣本給特有生物中心保育及研究更好
-- 作者: JasonLin
-- 發表時間: 2007/07/20 00:13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志明[/u]在 [i]2007/07/19 05:48pm[/i] 發表的內容:[/b] 如果可以送樣本給特有生物中心保育及研究更好 [/quote] 不要冀望"特生"了,裡面有權力的不做事,沒權力的做不了什麼事! 只有在官員到訪時,叫幾個懂得名詞的出來應付一下而已; 每年編那麼多預算給他們,不知作出什麼"東東"出來,連中台銀鮈與史尼氏小魞都保不住,真是夠了------。 我看裡面那些人才是"特有生物"呢!! 倒是3樓大大的意見很有建設性,希望樓主多多努力了--------。
-- 作者: chris66
-- 發表時間: 2007/07/20 11:48am
po 幾張我養的三義型蓋斑: [IMG]http://i186.photobucket.com/albums/x53/chris66tw/fish4.jpg[/IMG] [IMG]http://i186.photobucket.com/albums/x53/chris66tw/fish2.jpg[/IMG] [IMG]http://i186.photobucket.com/albums/x53/chris66tw/fish5.jpg[/IMG] [IMG]http://i186.photobucket.com/albums/x53/chris66tw/fish3.jpg[/IMG]
-- 作者: 志明
-- 發表時間: 2007/07/24 11:22am
的確,保護生物國外執行最用心的還是NGO團體,因此台灣不需要管制太多的政府體制,但需要強而有力的民間自主性團體,如何建立機制才是最重要的,希望台灣的富有階層,能效法國外一樣,帶頭多贊助環境與社會公益事項推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