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塔內植物園 (/tbgweb/cgi-bin/leobbs.cgi)
-- [ 水族世界 ] (/tbgweb/cgi-bin/forums.cgi?forum=39)
--- 我的新魚缸魚一直掛.. (/tbgweb/cgi-bin/topic.cgi?forum=39&topic=1572)


-- 作者: DINGDING
-- 發表時間: 2005/09/23 11:24am

各位先進
我設缸約一個月了,一呎半的缸,有水草...
但魚以每天平均一至二隻的速度在死亡,
我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檢察魚缸,然後就以很沈重的心情去撈魚屍..
這種感覺真的很令人難受..
是為什麼呢?
我裡面有不少的水草,有鋼瓶(一秒一顆氣泡的速度)、單管燈...


-- 作者: fatcat7
-- 發表時間: 2005/09/23 12:59pm

你養的是什麼魚
有沒有照片上傳看一下(魚缸或魚屍)
有可能那些魚買回來就受傷了
或者不同種的魚打架
先簡單說明一下吧


-- 作者: Phil
-- 發表時間: 2005/09/23 01:10pm

[這篇文章最後由Phil在 2005/09/23 01:14pm 第 1 次編輯]

新設立的魚缸常會發生這種情況, 別難過.
當你開始去關心魚的死因時, 這也就是你累積養魚經驗與技術的開始.
先說說你平常是如何管理你的魚箱的 ? 例如, 換水方式與頻率, 缸裡是否加了啥藥劑之類的, ..魚的種類數量..等等, 或許可從中看出魚死亡的端倪.
暫時先別急著買新魚入缸. :em25:  :em25:  
:em25:


-- 作者: focus
-- 發表時間: 2005/09/23 02:38pm

1.新設的缸其生化與硝化系統都未完全建立起來,在放魚之初的確是會有些魚因此陣亡。
2.一尺半的缸算是小型缸,放養的魚、蝦數不可太多,否則其生態系統是無法承受的,不知能否告知一下您在起初時放養了多少的魚或蝦?還有您的過濾系統為多大?


-- 作者: DINGDING
-- 發表時間: 2005/09/26 05:49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fatcat7[/u]在 [i]2005/09/23 12:59pm[/i] 發表的內容:[/b]
你養的是什麼魚
有沒有照片上傳看一下(魚缸或魚屍)
有可能那些魚買回來就受傷了
或者不同種的魚打架
...
[/quote]

to fatcat7:

  我的缸裡只有五、六尾孔雀魚+五、六尾燈科的魚...+2顆笠磥+3隻玫瑰蝦+2隻大和藻蝦而已....


-- 作者: DINGDING
-- 發表時間: 2005/09/28 06:16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Phil[/u]在 [i]2005/09/23 01:10pm[/i] 發表的內容:[/b]
新設立的魚缸常會發生這種情況, 別難過.
當你開始去關心魚的死因時, 這也就是你累積養魚經驗與技術的開始.
先說說你平常是如何管理你的魚箱的 ? 例如, 換水方式與頻率, 缸裡是否加了啥藥劑之類的, ..魚的種類 ...
[/quote]

phil:
死因..最近掛掉的兩隻母魚,我發現牠們在前一天都好好的,只是公魚似乎精力旺盛,會有好幾隻公魚猛追一隻母魚的 狀況,然後第二天母魚就掛點了..>< 其它之前的魚死因已不可考....都前一天好好的,後一天就暴斃了..
管理...剛設缸一個月,一個星期換1/3的水,1個星期加一次水草的營養劑、硝化菌.. 就匠子而已...


-- 作者: DINGDING
-- 發表時間: 2005/09/28 06:18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focus[/u]在 [i]2005/09/23 02:38pm[/i] 發表的內容:[/b]
1.新設的缸其生化與硝化系統都未完全建立起來,在放魚之初的確是會有些魚因此陣亡。
2.一尺半的缸算是小型缸,放養的魚、蝦數不可太多,否則其生態系統是無法承受的,不知能否告知一下您在起初時放養了多少的魚 ...
[/quote]

嗯..初初時放了約莫10隻孔雀、10隻紅蓮燈、5隻蝦子、2顆螺..
現在只有5隻魚、2隻蝦了...


-- 作者: cashho
-- 發表時間: 2005/09/30 11:33am

先測NH4ˋNO3


-- 作者: 南俠
-- 發表時間: 2005/09/30 02:42pm

[這篇文章最後由南俠在 2005/09/30 02:44pm 第 2 次編輯]

其實最快令魚死的是pH度, 你缸底用什麼介質? 用了二氧化碳之後的pH是多少? 如果你用鹼性的水養燈魚, 燈魚會死得好慘. 如果過酸, 蝦, 螺及孔雀會死得很慘, 如果一開始就不停的死魚, 就應該不是硝化系統未建立的原故, 因為NH3也不會一兩天就積聚到毒死魚兒.

南俠


-- 作者: 南俠
-- 發表時間: 2005/09/30 02:45pm

忘記了問, 剩下的是什麼魚?

南俠


-- 作者: Phil
-- 發表時間: 2005/09/30 04:36pm

[這篇文章最後由Phil在 2005/09/30 08:06pm 第 3 次編輯]

硝化菌可以不用加了.
肥料暫時不用加, 等系統穩定後再少量的加(即比肥料說明使用量更少的用量, 至少要少一半以上的量).
餵餌不要過量.
公孔雀正處於鼎盛時期, 可考慮暫時將母魚撈到別的容器養.若沒多餘的容器就不必.
暫時不要添購新魚.
因水箱很小, 所以循環水流不可太強勁, 強大的水流極消耗小型魚的體力.小型外掛式過濾器即可.
養魚講求簡單化有效率, 只要保持水質的過濾系統健全, 其餘的測試劑, 添加劑..等等, 能不用就不要用, 因那些東西都不便宜, 也不是萬靈丹.
靠技術與知識來養魚, 省錢省事又快樂.  :em25:  :em25:  :em25:

放心, 您的愛心會使魚很快恢復健康.


-- 作者: cashho
-- 發表時間: 2005/10/01 02:27am

如無試劑
先少量多次換水
或許又是新缸症候群
參考看看....^^


-- 作者: 台灣鬥魚王
-- 發表時間: 2005/10/04 11:19pm

南俠大   可進詳說明嗎  ~~我也愈過此事~~多謝


-- 作者: 南俠
-- 發表時間: 2005/10/05 12:31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台灣鬥魚王[/u]在 [i]2005/10/04 11:19pm[/i] 發表的內容:[/b]
南俠大   可進詳說明嗎  ~~我也愈過此事~~多謝
[/quote]

王爺有興趣聽故事, 就讓我說說吧, 不過只供參考.

有個糟老頭兒時在家用玻璃的糖果瓶養孔雀魚, 沒氣泵, 沒濾水, 沒水草, 沒放沙, 開始時是一瓶, 之後開枝散葉, 一瓶變成十多瓶, 同時糟老頭的老爹受到傳染, 也養了四個大缸, 養的是東洋刀, 七彩神仙等, 老爹換水也沒什麼先把水放一晚等等, 只是用長長的水管利用虹吸把水放走一半 (那時糟老頭吸水時也不知喝了多少次), 再直接用水管把自來水放入缸內. 所以在糟老頭思想中, 養淡水魚, 尤其是孔雀魚是容是不過的事, 想她們死也很困難.

幾拾年後, 糟老頭和惡妻及猴兒們星期日去金魚街跑, 見到一些40L套缸, 包缸, 掛濾, 燈, 氣泵也是300個大洋 (約1300新台幣), 心癢癢的就買了一套, 同時買了一袋淡水沙, 買了一些水草, 買了一瓶去氯劑, 就開開心心的回家把缸安置好, 忙過不亦樂乎.

兩三天後, 糟老頭去金魚街買了些平價魚回家, 包括一大包50多條的燈魚 (還不到30個大洋, 約130新台幣), 一包4條的孔雀, 4條白鼠, 2條花鼠, 4條非洲王子回家, 慘劇開始上場了, 燈魚以每天10條8條的速度死亡, 幾天後缸內餘下不足10條燈魚, 但其他的魚就沒事, 一條也沒死, 糟老頭心也慌了, 心想可能是燈魚嬌生慣養, 但大家都說燈魚很易養, 糟老頭也不知所以. 決定不養燈魚, 就養兒時的老伴 - 孔雀好了. 於是再到金魚街買些孔雀.

去到金魚街買魚, 當然和店員聊聊天, 店員問過情況後, 就說糟老頭用沙放缸底, 水會變鹼, 就只可以選些適合鹼性的魚, 可以挑的魚種不多, 而且沙沒養料, 我種的水草會很快就死. 於是店員就提議糟老頭買一包ADA的啡泥 (180個大洋, 約770新台幣), 買了一瓶硝化菌回家, 教我把缸底的沙換成泥, 定期加入硝化菌. 於是糟老頭買齊東西就回家把缸重新裝置,

幾天後再去買了一袋燈魚, 今次好多了, 只是頭一天死了2條, 第二天死了2條, 之後就沒事了. 糟老頭很高興, 但對這些水族的問題, 還是兒時的程度, 什麼酸鹼度 (糟老頭在實驗室工作, 知道什麼是酸鹼, 但不知對各種魚的影響), 什麼硝化系統等, 都不甚了了, 想認識多一點 所以就上了個談魚的論壇問問. 結果弄得很不愉快, 論壇上的人只懂說糟老頭的缸這麼小, 養這麼多的魚, 不死才奇, 還會繼續的死呵. 跟本就沒人告訴糟老頭出了什麼事, 可以用什麼方法改善.

於是糟老頭買了一堆書, 在網上爬了一大堆的網頁, 還買了一些試劑, 發覺:
香港的自來水是弱醶的, 約為7.6,
放了沙的pH約為8.2 (不同的沙, pH不同),
用了ADA的啡泥是6.6,
用了CO2的氣瓶後會變成4.8.
加了珊瑚骨在濾桶後變回6.7.

結合pH及魚的變化:
8.2    不宜燈魚, 孔雀沒問題
6.6    燈魚, 孔雀及蘋果螺適宜
4.8    孔雀會燒尾, 蘋果螺會白化.

同時買了一些NH3及NO2-及NO3-的試劑, 發現只要勤一些換水, 這三個值都不會很高.

糟老頭說完故事了.

南俠


-- 作者: focus
-- 發表時間: 2005/10/05 01:36pm

[這篇文章最後由focus在 2005/10/05 01:38pm 第 1 次編輯]

南俠版大:看了您的精彩故事之後,有關ph值等的問題,我來雞婆補述一下好了。

1.每種魚、水草、水生動物等都有其生存的範圍,不單是ph值而已,還有溫度、硬度(kh)、亞硝酸、溶氧等其他指數,當我們想要佈置一個魚缸時,個人建議不妨先去瞭解我們要養的魚或水草是要什麼環境條件、能與什麼撘配混養,然後再去動手佈置好這個環境,等這個環境穩定之後再去放養我們想要養的魚種或水草。

2.ph雖然是養魚的指標之一,但不是絕對,因為要看影響ph值的因素是為何?如:酸性的水,除可能是因為CO2、材質(如泥炭土、黑水等)等所造成,但也有可能是亞硝酸造成,若是後者,水是酸了,但魚一樣是陣亡。

3.另外個人覺得養魚注重生態的平衡很重要,如:我們給予的環境條件都ok了,為什麼魚還是一直在陣亡?那就是這個環境未達成平衡,所以,我們常常可以發現似乎我們的缸一直都只有能有某種數量的魚,多了,不是死舊魚就新魚死。且高密度飼養,就算魚不死,也常發現魚不是長大大,就是脾氣會變得較差,攻擊性、排擠性也增加了。

4.硝化菌的添加不是萬靈丹,若是沒有一個讓硝化菌著床附生的良好環境,倒再多品牌再好的硝化菌都是無用浪費錢而已,而硝化系統的建立也是建立一個魚缸生化的重要一環。當硝化系統建立完成之後硝化菌就不須再添加了,而添加的時機就只有在清洗過生化濾材與用葯之後才須添加,另外在清洗生化濾材時也只有濾材堵塞(毛孔)時才做清洗,清洗時不要搓揉或洗太乾淨,用水沖過即可。

5.家中備些試劑有時是必須的,但也可養些指標物種,如:紅鼻剪刀、蛇魚、大帆三間等都屬這類,牠們有時會比我們的試劑還好用,因為我們不可能每天沒事都在量水質那太累,有這些指標魚種,回家看一眼就知道缸中有無出間題,那時再拿試劑來測試,就不太失誤與失去先機。

6.放養魚時最好看看這些魚種適不適合混養,與魚的體形、食性等都要考量,如您故事提及的例子,非洲王子,與孔雀、白鼠、燈魚混養,即使是水質ph值對了(更何況這些魚都不對盤),魚不死也半條命了,放魚時也不是光對溫而已,新魚放養前最好先放在原缸用隔離箱養幾天,一來,讓新魚適應新環境的水質,二來也可藉此馴餌換我們在用的飼料,三來也可增加原缸舊魚的熟悉度,避免被當成食物,尤其是體形相差太多時,放新魚的時機,最好就是在餵食時,舊魚會只顧進食,而沒空理會新魚,讓新魚有足夠的時間來適應新環境。


以上是個人養魚的小小經驗,內容繁鎖,若有不是之處請見諒!  


-- 作者: 南俠
-- 發表時間: 2005/10/05 02:09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focus[/u]在 [i]2005/10/05 01:36pm[/i] 發表的內容:[/b]
南俠版大:看了您的精彩故事之後,有關ph值等的問題,我來雞婆補述一下好了。
[/quote]

其實我也是雞公一只, 說說故事讓大家參考一下.

[quote][b]下面引用由[u]focus[/u]在 [i]2005/10/05 01:36pm[/i] 發表的內容:[/b]
1.每種魚、水草、水生動物等都有其生存的範圍,不單是ph值而已,還有溫度、硬度(kh)、亞硝酸、溶氧等其他指數,當我們想要佈置一個魚缸時,個人建議不妨先去瞭解我們要養的魚或水草是要什麼環境條件、能與什麼撘配混養,然後再去動手佈置好這個環境,等這個環境穩定之後再去放養我們想要養的魚種或水草。

2.ph雖然是養魚的指標之一,但不是絕對,因為要看影響ph值的因素是為何?如:酸性的水,除可能是因為CO2、材質(如泥炭土、黑水等)等所造成,但也有可能是亞硝酸造成,若是後者,水是酸了,但魚一樣是陣亡。

3.另外個人覺得養魚注重生態的平衡很重要,如:我們給予的環境條件都ok了,為什麼魚還是一直在陣亡?那就是這個環境未達成平衡,所以,我們常常可以發現似乎我們的缸一直都只有能有某種數量的魚,多了,不是死舊魚就新魚死。且高密度飼養,就算魚不死,也常發現魚不是長大大,就是脾氣會變得較差,攻擊性、排擠性也增加了。
[/quote]

糟老頭什麼也不懂就買缸養魚, 結果傷亡慘重, 我講個故事也只是讓大家參考一下, 多搜集資料, 做好規畫才動手, 以易生靈塗炭.

[quote][b]下面引用由[u]focus[/u]在 [i]2005/10/05 01:36pm[/i] 發表的內容:[/b]
4.硝化菌的添加不是萬靈丹,若是沒有一個讓硝化菌著床附生的良好環境,倒再多品牌再好的硝化菌都是無用浪費錢而已,而硝化系統的建立也是建立一個魚缸生化的重要一環。當硝化系統建立完成之後硝化菌就不須再添加了,而添加的時機就只有在清洗過生化濾材與用葯之後才須添加,另外在清洗生化濾材時也只有濾材堵塞(毛孔)時才做清洗,清洗時不要搓揉或洗太乾淨,用水沖過即可。
[/quote]

這正正是糟老頭的問題, 亦是很多菜鳥的問題, 店員說什麼, 我就跟什麼, 結果後來看原一大堆資料後, 那瓶硝化菌就放在家中, 掉了它又浪費, 不掉又阻地方.

[quote][b]下面引用由[u]focus[/u]在 [i]2005/10/05 01:36pm[/i] 發表的內容:[/b]
5.家中備些試劑有時是必須的,但也可養些指標物種,如:紅鼻剪刀、蛇魚、大帆三間等都屬這類,牠們有時會比我們的試劑還好用,因為我們不可能每天沒事都在量水質那太累,有這些指標魚種,回家看一眼就知道缸中有無出間題,那時再拿試劑來測試,就不太失誤與失去先機。
[/quote]

可能因為糟老頭是在實驗室工作, 每天也是對著試管及試劑, 喜歡記錄一個確實的數值, 看到還在低水平, 心才能安樂. 加上有些因素對魚兒的影響不是漸進的, 否則就不會突然反水, 一日之間全軍覆沒了.

[quote][b]下面引用由[u]focus[/u]在 [i]2005/10/05 01:36pm[/i] 發表的內容:[/b]
6.放養魚時最好看看這些魚種適不適合混養,與魚的體形、食性等都要考量,如您故事提及的例子,非洲王子,與孔雀、白鼠、燈魚混養,即使是水質ph值對了(更何況這些魚都不對盤),魚不死也半條命了,放魚時也不是光對溫而已,新魚放養前最好先放在原缸用隔離箱養幾天,一來,讓新魚適應新環境的水質,二來也可藉此馴餌換我們在用的飼料,三來也可增加原缸舊魚的熟悉度,避免被當成食物,尤其是體形相差太多時,放新魚的時機,最好就是在餵食時,舊魚會只顧進食,而沒空理會新魚,讓新魚有足夠的時間來適應新環境。 以上是個人養魚的小小經驗,內容繁鎖,若有不是之處請見諒!
[/quote]

大大又點中了我的死穴了, 之前塔內的網友已經告訴我非洲王子的問題, 已經把她們搬開, 另擇小窩了.

我也是希望學多一點, 才班門弄斧, 希望大大能多加指點.

南俠


-- 作者: 台灣鬥魚王
-- 發表時間: 2005/10/05 10:02pm

各位大大  用砂水會變見鹼~可是不是大家都說用中性比較適當~~~還是因為可讓水變鹼的底砂~~有其它另外功能!~有些不解


-- 作者: focus
-- 發表時間: 2005/10/06 09:23am

不同的魚有不同的環境,底砂也是控制環境的方式之一,相同的也不是所有魚都是中性水的環境,一般來自南美洲亞馬遜河、西非的魚都是酸性水,但是如東非三大湖、河口魚等就是要鹹性的硬水,在此時我們就可運用底砂來做水質的控制。


-- 作者: 台灣鬥魚王
-- 發表時間: 2005/10/11 10:35pm

請問前輩新缸症候群種所謂的異營性菌種和自營性菌種∼兩者的繁植條件∼剛剛設缸若沒有胡亂餵食水中有機物濃度過高∼可使異異營性菌種暴增∼導致氨中毒∼∼∼∼可是我想問自營性菌種如消化菌雖然繁殖較慢不是也要靠有機物凡分解得到所需的養份∼∼若是如此∼∼剛開新缸停止餵食動作∼∼消化菌如何繁殖!


-- 作者: focus
-- 發表時間: 2005/10/13 07:46pm

這個問題問的好,我再來雞婆一下好了!^_^
異營性菌種,是將有機氮轉化為氨與亞硝酸,這些物質對魚而言是一種有毒物質,且在轉化過程中必須消耗掉許多的氧。
再來是自營性菌種,它們會將有機氮轉化掉,但不會產生亞硝酸與氨,甚至有些屬於厭氧菌的菌種,更不太會消耗掉太多的氧氣(甚至有的還會產生氧),但也正如您所說,它們的成長速度不如前者來得快,當我們新設缸立即大量餵食,過多的排泄物與未吃完的魚食,在硝化菌未來得及成長之前,就已經先營造了前者大量繁殖的機會,而產生的物質,不但對魚有害相對的對硝化菌也是一種傷害,所以這二者是一種相互的競爭與制衡。
而當我們魚缸設立之後,也放魚了,其實即使我們不餵食或少量餵食,魚多少都還是會有嗯嗯的產生,但卻不會太多,也不會提供給異營性菌成長的環境,讓自營性菌有成長的時間,讓後者成為優勢菌種,讓前者就無法大量的繁殖。
所以,當我們在設立新缸或有清洗生化濾材之後,通常要再補充一些硝化菌的用意,就是在建立硝化菌的絕對優勢,而硝化菌也須要有附著生長的地方。


-- 作者: 台灣鬥魚王
-- 發表時間: 2005/10/15 08:38pm

多謝


© 中文版權所有: 塔內植物園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程式翻譯:auron 版本: LeoBBS X Build0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