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塔內植物園 (/tbgweb/cgi-bin/leobbs.cgi)
-- [ 水族世界 ] (/tbgweb/cgi-bin/forums.cgi?forum=39)
--- 高身鏟頜魚 (/tbgweb/cgi-bin/topic.cgi?forum=39&topic=1403)


-- 作者: rm6y7
-- 發表時間: 2005/06/30 00:41am

高身鏟頜魚,俗名: 霞面,免仔
喜棲於流速湍急水流量大的水域中,最大體長可達60公分~
雜食性,以水生昆蟲和石頭上的矽藻為主食
本種魚類分布在高屏及花東水域,為保育類魚種
據了解,本種魚類族群目前還算龐大~
與棲地重疊的何氏期爬相較~何氏期爬族群近年有變少的趨勢
本土需要保護的淡水魚類其實滿多~
這隻魚是否有必要再繼續保育~個人感覺實在應該審慎再評估

[UploadFile=DSC00101_1120063223.jpg]
[UploadFile=DSC00106_1120063249.jpg][UploadFile=DSC00108_1120063273.jpg]


-- 作者: 台灣白魚痴
-- 發表時間: 2005/06/30 09:54am

rm6y7兄:這種魚真的還蠻多的不過何氏棘魞也不少啦!近年來有向北擴展的趨勢 .烏溪流域已經有自然繁殖的記錄.個人覺得和人類重疊的生存環境的台灣原生種小型魚才真的需要保護.而還有一些局部分部的小魚也是該保種啦!局部分佈的小魚我真的覺得很危險.因為棲地一個個被開發找尋多一些適當棲地分擔風險才不至於此魚的絕跡.像這次南部的水患中間鰍鮀的族群少了很多.有消失的危險.陳氏鰍鮀經過去年的七二水災.以往數量多到不行烏溪竟然現今難以發現.這也是令一個危機.


-- 作者: joekao
-- 發表時間: 2005/06/30 11:44am

拍得真棒 是那支新的數位嗎~


-- 作者: rm6y7
-- 發表時間: 2005/06/30 04:42pm

[這篇文章最後由rm6y7在 2005/07/20 01:55pm 第 1 次編輯]

hi joe~
不是新的相機,魚越玩越小隻,三四年前拍的囉
這隻魚對環境的忍受度很大
若是棲地能加以保護和人們捕食的觀念能夠修正一下
族群肯定可以更龐大

魚痴兄
何氏棘魞的確還有相當數量但和多年前相較數量明顯減少許多…
不知烏溪流域何氏棘魞的發現
是為人為野放或是原本就存在著?過去似乎不曾聽說採集紀錄
如果是人為野放~那當地流域的魚種似乎必須等待著未來的生態衝擊?


-- 作者: 台灣白魚痴
-- 發表時間: 2005/06/30 04:53pm

rm6y7 兄:烏溪的何氏棘魞應該是人為放的.在這幾年清華都有在此溪調查.發現的都是幼魚所以此溪已經有自然繁殖的情形了.還有謝謝你的鼓勵啦!畢竟我想法很單純只是想為了這些魚謀生存啦!不過版大說的也是有理所以我們再為這些小型魚謀福利時也是要多加注意別的物種啦!有機會大家大家認識一下審慎的放流對這些魚是有幫助的呦!


-- 作者: KenKuo
-- 發表時間: 2005/06/30 05:25pm

[這篇文章最後由KenKuo在 2005/06/30 05:26pm 第 1 次編輯]

這個魚是不是也叫:高身"魚固"魚?

以前有看過某個節目、在某個地方保育成功
攝影機拍攝的一個溪流中的清澈小潭、魚隻多到快要滿出來了...
餵食的時候更是萬頭鑽動、恐怖喔...


-- 作者: 台灣白魚痴
-- 發表時間: 2005/06/30 05:56pm

高身固魚和高山固魚一字之差會造成很多誤會.高山固魚就是苦花啦!高身固魚是霞面.而先前在報導應該是達納伊谷啦!那是一群苦花啦!


-- 作者: KenKuo
-- 發表時間: 2005/07/01 11:30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台灣白魚痴[/u]在 [i]2005/06/30 05:56pm[/i] 發表的內容:[/b]
高身固魚和高山固魚一字之差會造成很多誤會.高山固魚就是苦花啦!高身固魚是霞面.而先前在報導應該是達納伊谷啦!那是一群苦花啦!
[/quote]

可是我明明看到那集的主題
就是「高身"魚固"魚保育成效」
苦花也是固魚的一種、但兩者確實不相同
不然那邊的保育、保錯對象、不成超級笑話了?


-- 作者: rm6y7
-- 發表時間: 2005/07/01 02:51pm

其實媒體以訛傳訛也不是一次兩次的事了~
Ken兄參考一下下面的圖片~這圖是在嘉義某村莊拍的~
沒猜錯的話~您看到的節目就是這裡
對象全是所謂的''高山固魚"正名應該叫做"台灣產頷魚"就是俗稱的苦花

[UploadFile=P110042_1120200357.jpg]

[UploadFile=P110032_1120200493.jpg]


野生魚類養到搶飼料~老實說~看了覺得很可笑~哈~~


-- 作者: maxx
-- 發表時間: 2005/07/01 07:45pm

ㄏㄏ~~那是觀光資源囉!!~功能=錦鯉!!..不過苦花能多一點活著..也是好事阿!!


-- 作者: rm6y7
-- 發表時間: 2005/07/02 03:39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maxx[/u]在 [i]2005/07/01 07:45pm[/i] 發表的內容:[/b]
!!..不過苦花能多一點活著..也是好事阿!!
[/quote]

我並不認為這樣是好事~當然,活著是好事!!
但當某日來個豪雨~雨量夠大~這些魚勢必被沖到下游
當雨水退去~魚兒開始上朔..........
您知道台灣甚麼最多?沒錯就是攔砂壩~全台超過3000個
於是這些魚兒卡在攔砂壩下~再來~釣手登場~
您隨便想吧~肯定百發百中彈無須發~為甚麼?
1.不怕人,2.吃慣人工飼料了
上面照片小弟貼了~你仔細看~
1.人就站在岸邊~魚兒一點也不怕
2.上頭那位原住民朋友正在灑飼料
3.那尾獨照的苦花雄魚~竟然遊到我旁邊讓我拍特寫~見到人還會游過來
依照國人的釣魚習性~大多數人是會帶魚回家而且大小通吃的
因為這樣~小弟不得不說"我不認為這是件好事"

當然~這是我自己的看法啦~~~~~~~~~~~


-- 作者: 愛魚人
-- 發表時間: 2006/01/16 11:48pm

高身鏟頷魚數量確實有增多的趨勢,在楠梓仙溪,高身鏟頷魚比何氏棘魚八還多,而且高身鏟頷魚的凶狠是出了名的,任何魚都不敢靠近牠,不然只有負傷逃離的份了,其實當地公所及民眾,一直要求主管機關開放垂釣高身鏟頷魚,只是答案一直是不準,結果是主流裡的苦花都被高身鏟頷魚趕到支流了,剩下一大堆不能垂釣的高身鏟頷魚,搞的是大家既生氣又無奈,連其牠的溪魚都想要抗議了只是一昧的保育高身鏟頷魚,卻沒想到其他溪魚卻越來越少了,只能說這種保育方式是有瑕疵,欠缺整體考量的方式,畢竟整體的生態保育,必須是要達到物種之間平衡才是正確的
以上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 作者: 飛蝴蝶
-- 發表時間: 2006/01/17 02:14pm

嘉義那些魚美其名是要保育,但用飼料養大、多以後想也知道另有其用途,不必擔心他會被洪水沖走。


-- 作者: huxia
-- 發表時間: 2006/01/17 02:49pm

達納伊谷內
高喊保育苦花
卻又賣苦花料理
真的是一兼二顧


-- 作者: 台灣鬥魚王
-- 發表時間: 2006/01/20 06:32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rm6y7[/u]在 [i]2005/06/30 04:42pm[/i] 發表的內容:[/b]
hi joe~
不是新的相機,魚越玩越小隻,三四年前拍的囉
這隻魚對環境的忍受度很大
若是棲地能加以保護和人們捕食的觀念能夠修正一下
...
[/quote]
這種魚在颱風之前就少ㄉ可憐∼∼何況是之後烏溪百分80溪床慘不忍賭


© 中文版權所有: 塔內植物園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程式翻譯:auron 版本: LeoBBS X Build0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