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塔內植物園 (/tbgweb/cgi-bin/leobbs.cgi)
-- [ 水族世界 ] (/tbgweb/cgi-bin/forums.cgi?forum=39)
--- 請協助我建立淡水原生種魚教學區 (/tbgweb/cgi-bin/topic.cgi?forum=39&topic=1396)


-- 作者: chuang5507
-- 發表時間: 2005/06/24 02:00pm

我任職國中感嘆現在的環境太差,很多台灣原生種魚在野外不益見到,計劃在學校的噴水池飼養,讓學生認識原生魚種。不知可行否?希望大大門也能提供魚種給我。


-- 作者: Quota
-- 發表時間: 2005/06/24 04:25pm

環境太差
應該是教導孩子們如何尊重大自然 如何尊重生命
台灣原生動植物的消失 除了環境變化外 另外有一部份 是因為人為的破壞
只要環境良好 原生動植物就可以好好生存
以櫻花鉤吻鮭為例 我們已經有很好的繁殖技術 但是為什麼族群無法擴充?
只要高山的農場一日使用農藥生育地就不可能恢復正常

我想要提的是  我們要給孩子的觀念 是保護整個棲地  而不是特定的物種

我個人認為 學校教育 應該要教導孩子 如何不要任意棄養 所謂的放生
如何能珍惜 愛惜身旁的環境與動植物  這比較重要

如果有池子 養孔雀魚 有何不妥? 但是重點是 如何讓孩子們愛惜 還有 不要
任意放生巴西烏龜下去 這樣才有意義

原生動物 對孩子們是沒有特別的感覺 只是大人們覺得好而已

原生動物怎麼消失 倒不如弄一個孔雀魚或大肚魚環境 給孩子們看  讓她們知道
人類是怎破壞環境 這還比較好

一點建議 還請參考
謝謝


-- 作者: focus
-- 發表時間: 2005/06/24 04:58pm

同意版大的說法,與其刻意去營造一個生態不如教導學生如何尊重生態,因為若將台灣原生的魚種放養於學校池中,難保不會有調皮的學生或是略有照顧上的疏忽時,結果是可惜了那些台灣原生的魚。
其實過去在學有關物種絕滅時的主因,棲地的消失比物種競爭弱或人類濫捕所佔的比例還高,國寶魚之所以一直這麼難復育,問題不是出在繁殖技術,而是出在沒有一個好的棲地可以安置牠們,來讓牠們生生不息。


-- 作者: trapa
-- 發表時間: 2005/06/24 08:00pm

同意上面2位的意見...看過太多這種例子了...
學生極度容易陷入"稀有"或"濱危"的迷思中...而失去"尊重生命"的意義...
最後各校學生比的是收集的生物的珍稀度...拼的是誰收集的種類多...
這現象太常見了...

帶學生到野外實地觀察...即使是被污染沒生物的死溪也是警惕教材...
認識環境就由身邊開始...了解才能真正愛惜...


-- 作者: tjming
-- 發表時間: 2005/06/24 08:52pm

我覺得一般小溪裡的大肚魚或者去買大量繁殖的蓋班鬥魚,
就足以從事教學,
鼓勵學生、遊客不要在學校水池放養鯉魚、吳郭魚、牛蛙、巴西烏龜,
其實也是很不容易的事,
尤其是自以為是的長官跟自以為全世界只有他納稅的遊客!
一個在我們學校木桌上違規使用瓦斯爐的遊客留下一句名言:
「我知道啊!這些都是用我們的納稅錢買的!」


-- 作者: ljkyeh
-- 發表時間: 2005/06/24 11:37pm

chuang5507   老師大大:

何不從您先開始呢 !  歡迎您從最基本的魚養起 !
當您充份了解到魚的一個生態 cycle(生老病死)
後,從中體會,領悟也多 !
逐漸了解魚性,食物,溫度,生態,等等 ... 如此一來 !
該養什麼魚,該營造什麼環境,該如何觀察,該如何記錄...都非常重要 !
我想在這裡的許多前輩,都歷經了這段過程,
試想 您的小孩病了,您有多急 ~
戶外棲地之破壞,長遠當然需要由小教育開始,期望這些主人翁日後
會對周遭大自然多一分關心,疼惜 !
此外 一個學校生態教學,除了建構之外,永續的維護均非一人所及,
所以學校的政策支持,團隊的成立,課程的安排等等,都需源源不絕 !
否則 有頭無尾,三分鐘熱度 終究害了這些原生種魚 不是嗎 !
當您及學校都實際進行了成效 ! 那麼種魚 從政府機關or保育團體申請
都是良好而正當的管道,且有教學相長的技術支援 !
熱誠的老師 ~~ 歡迎您的加入 一起來到魚兒的世界 ~~~ 這裡的大大都很
願意與您一起分享經驗喔 !


-- 作者: 台灣白魚痴
-- 發表時間: 2005/06/25 07:28am

[這篇文章最後由台灣白魚痴在 2005/06/25 07:32am 第 1 次編輯]

維護生態是對這些魚兒的生存是最好的方法.可是大家要考慮現實的問題.如何去恢復台灣的生態才是問題的解決之道.


-- 作者: chuang5507
-- 發表時間: 2005/06/25 09:44am

感謝諸位先進的指教!本想藉由認識再進一步的去愛護野生動物,我想我要修正這個想法了。


-- 作者: 台灣鬥魚王
-- 發表時間: 2005/06/25 09:45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trapa[/u]在 [i]2005/06/24 08:00pm[/i] 發表的內容:[/b]
同意上面2位的意見...看過太多這種例子了...
學生極度容易陷入"稀有"或"濱危"的迷思中...而失去"尊重生命"的意義...
最後各校學生比的是收集的生物的珍稀度...拼的是誰收集的種類 ...
[/quote]
對阿  學生時間最喜歡比較了  所以當老師的要多多更改它們的觀念    


-- 作者: focus
-- 發表時間: 2005/06/27 10:10am

其實,要以人工的方式去營造一個原生環境的生態,學理上是可行的,但實際上,卻無法完成的,因為有太多的變異數了,如同先前所說的永久免換水的缸是相同的道理。
樓主的用心,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但要去建一個生態池,並非挖個池子,放養些本土魚種便罷,而是有著太多的細節須要留心與經營,否則真的會落入一個蒐珍的迷思。
所以,比較建議,帶這些小朋友到戶外走走,看山、看草、看魚,一來可以放鬆一下平日課業的壓力,一來也可藉機做個機會教學,不管是漂亮的或是已破壞的,都是教材,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要辦課外教學的真正目的,否則,不過是校外遠足而已。


-- 作者: chieh-ff
-- 發表時間: 2005/06/27 10:19am

有機會的話, 可以帶學生到大湖公園看看,

亂放生的結果, 只會造成生態浩刧與遍地的垃圾魚


現代人的覺醒, 經常都是在浩刧過後


© 中文版權所有: 塔內植物園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程式翻譯:auron 版本: LeoBBS X Build0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