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我愛羅
-- 發表時間: 2005/04/07 09:20pm
幾天前帶回來一隻看似健康(至少無夾尾、身上無白點..)的藍孔雀,結果... 不出幾天同缸內幾乎所有的公魚、母魚都夾尾了... 只有它的尾巴還是一樣散的開開的~~看起來很健康活動力很強。 :em14: 原本很納悶,因為戶外養到了第三代從未發生過這種事... 後來想想也許是那隻新來的藍孔雀帶菌回來, 目前下了鹽再搶救中...各位大大有何其它的方法嗎? :em22: 還有想請問一下剛買回來的魚如何先幫它消毒一下... 避免將水族館的細菌寄生蟲傳染給其它的魚呢? :em12: 下鹽可以嗎?
-- 作者: focus
-- 發表時間: 2005/04/07 10:25pm
有新魚進缸時,若有發病,一般帶原者通常是最後發病或不會發病,反倒是原本在缸中的舊魚,因長期在少菌少蟲的好環境中生活,變的毫無抵抗力。 一般新魚若要在進缸前做消毒,可以將魚用個桶子打氣,內放少許黃葯與甲基藍和粗鹽少許,若是,您的膽量夠且下葯經驗豐富的話,可以滴幾滴福馬林,是最好用的,但褔馬林的毒性也非常強。
-- 作者: 我愛羅
-- 發表時間: 2005/04/08 00:35am
哎呀..原來如此! :em16: . focus大大~再請問一下: @ 桶子打氣是用什麼打阿?我是室外缸放養對這比較不懂..用養好的水來消毒可以不用打氣嗎? @ 進缸前的消毒大致上需要幾天? 換水方面該怎換比較好?(爬文發現有人說換掉1/5還有人說1/3...) @ 目前已生病夾尾的魚再加入甲基藍和黃藥治癒率高嗎?要如何換水呢? 麻煩您了! :em16:
-- 作者: focus
-- 發表時間: 2005/04/08 10:08am
1.用打氣設備將空氣打進桶子內,因下葯之後,水中的溶氧度會降低,且葯多少是具有少許毒性的,加強溶氧量有減低魚的死亡率。 2.一般而言,進缸前的消毒差不多三~五天就夠了,消毒期間端看水質的變化,若水質較渾濁且魚的狀況較好就可多換些水,提早結束消毒過程,養魚(種花、養蟲)等,有些方式不是公式化的,有許多是要靠看當時的狀況而做不同的決定。 3.一般若是在在發病初期治癒率都會很高,當魚的體質變弱之時,再去治療,效果當然會不好,換水,可以虹吸原理,儘量換取底部的水。
-- 作者: 我愛羅
-- 發表時間: 2005/04/08 02:12pm
:em11: 幸好是夾尾的第一天就發現了... 前兩天有幾隻孔雀一直待在缸底休息,和平時意氣風發的樣子完全不同... 昨先稍加入了鹽先消毒一下,今天缸底已經沒有魚停在那了。有兩、三隻魚的尾已放開,待買藥後再下藥來處理了。 :em25: 病魚的換水和治療也是和進缸前消毒方式一樣嗎? 爬文有人說孔雀的耐鹽度很高...紅蓮燈(紅色日光燈)也是嗎?若要一起消毒的話會不會把紅蓮燈鹹死了? :em17:
-- 作者: focus
-- 發表時間: 2005/04/08 02:28pm
1.魚病的治療與消毒的時間與過程不太一樣,一般病魚的體質較弱,較不宜大量換水,且是必須是長時間的葯浴直到魚好為止,而消毒是假設新魚帶有細菌病毒等,魚是未發病的個體,為求保險而為之,因此,葯浴時間不用太長,幾天就夠了,原則上連換水的機會都沒有。 2.加鹽不是為了消毒,而是替魚補充微量元素,所以粗鹽比精鹽好,而孔雀是將魚類,的確是耐鹽性比日光燈較高,但不是因此就可以加許多鹽,因淡水魚身上是沒有鹽腺來排鹽的,因此,不管耐鹽性為何,都只要加少許即可,否則,魚病未治好,就先成了鹹魚了。
-- 作者: 我愛羅
-- 發表時間: 2005/04/08 11:35pm
:em11: 哇哇阿~~是吼~~原來不是消毒用的阿, 補充微量原素是讓它的抵抗力增加嗎?我發現有幾隻都恢復正常了,覺得很有用說...(我是加水族館買來的粗鹽) :em12: ps.那隻疑似細菌散播者--小藍魚 ,至今仍是看起來十分的健康...= =? 已經五天了呢.....有"潛伏期"這麼久的嗎?
-- 作者: focus
-- 發表時間: 2005/04/09 09:44am
1.有時帶原都是不會發病的,或是要經很久才會發病,要看牠的體內的抵抗力而定,所以,不能稱之為潛伏期,而發病者因無抵抗力,所以反而發病的快。 2.微量元素,簡單的說是可以說為了增加牠的抵抗力與補充體力,如同我們要吃各種維他命一樣,維他命算是我們人所須的微量元素之一,缺了不行,吃多也不行。
-- 作者: chang6431
-- 發表時間: 2005/04/09 09:49am
通常室內做觀賞的魚缸,盡可能不要放母魚,因為如果產子會排出髒東西,造成水質變差而夾尾,嚴重的話全缸魚會得病死亡. 建議: 1.一般觀賞的魚缸魚數量會很多,如果母魚產子通常都會被吃光,讓你沒得發覺有產子現象,造成水質變差,所以就會有夾尾發生,一但發生此狀況,就要清洗魚缸加入新水加鹽還有水質穩定劑,就可降低死亡. 2.如果你可以發現有產子情形,沒有二話,清洗魚缸加入新水加鹽還有水質穩定劑(早發現早預防). 3.可將快生產的母魚移到小容器生產生,產完後母魚和仔魚都要換上新水避免夾尾. 4.觀賞的魚缸盡可能不要放母魚,這樣你就可以省下處理水質的問題,除非是庭院建造的大池子,放母魚影響就不會很大. 以上建議,僅做參考.
-- 作者: 我愛羅
-- 發表時間: 2005/04/11 12:12pm
原來有那麼多的學問阿...謝謝大大們的指教!! :em25: 我的孔雀魚們已經恢復健康,夾尾情況也已經好轉囉~~^^
-- 作者: focus
-- 發表時間: 2005/04/11 12:26pm
恭喜您了,您不但將魚的病治好了,也可從此學到許多寶貴的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