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胡馬度
-- 發表時間: 2005/05/06 09:40pm
[這篇文章最後由胡馬度在 2011/11/04 08:21am 第 1 次編輯]
-- 作者: 花花公子
-- 發表時間: 2005/05/06 10:02pm
好特別喔 常常跑山裡 沒看過... 不過有點像攀木的保護色變成綠色... 綠的很美耶^^
-- 作者: 小安
-- 發表時間: 2005/05/07 11:23am
[這篇文章最後由小安在 2005/05/07 11:24am 第 1 次編輯]
讚......在我心中就是呂氏和南部族群的牧氏.....並列台灣最美的攀蜥..... :em18:
-- 作者: 花花公子
-- 發表時間: 2005/05/12 02:10am
實在好美 可惜我跟他不熟 請問有沒有更多關於他的資料呢? 請大家多多指教^^?
-- 作者: 小安
-- 發表時間: 2005/05/12 09:13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花花公子[/u]在 [i]2005/05/12 02:10am[/i] 發表的內容:[/b] 實在好美 可惜我跟他不熟 請問有沒有更多關於他的資料呢? 請大家多多指教^^? [/quote] 有興趣可以去買向高世學長的台灣蜥蜴自然誌......如果喜歡台灣蜥蜴的話這本粉棒喔.....
-- 作者: japalura
-- 發表時間: 2005/05/12 03:54pm
節錄參考自台灣蜥蜴自然誌: 呂氏攀蜥 學名:Japalura luei Ota, Chen, & Shang,1998. 英文名:Lue's Japalura 俗別名:肚定(台語) 發現及命名緣由:本種是為表彰師大生物系呂光洋教授對台灣兩棲爬行動物研究推展所作之貢獻,而用其姓氏(Lue)拉丁化而得之。 形態特徵:全長最大不超過27公分,尾長則約為軀幹長之2倍左右,其雄蜥為現今台產攀蜥屬中,顏色最鮮豔者,身體帶有綠、黑、黃色及淺藍色,尾巴還偶帶有紅棕色調,雌雄個體於體長差異不大,但於體色上仍具明顯之二型性,體背部底色以綠色為主,口腔外緣微黃;體腹面及下頷部為均一之綠色且不具任何雜斑,尾巴中後段常為紅褐色;成體頭部有明顯之過眼黑帶,雄體具較明顯之鬣鱗及喉垂,下唇及喉部常帶有淺籃色,體側縱斑為黃綠色且常會有橫向發展之趨勢,使得其形常略成梳齒狀,雌體除喉部之藍斑不明顯或缺如外,於體色上除不若雄體鮮豔,其體背顏色亦大致分為兩型,一為側邊梳齒狀斑成擴散狀或不明顯的「均一擴散型」,另一則為背脊帶有突兀紅褐色的「棕背型」。 辨識重點:過眼具明顯之黑帶,雄體在下唇及喉部常帶有淺籃色,體側亮色斑 略成梳齒狀。 生態習性:晝行性,卵生,一窩可產4-8顆蛋,會以小型昆蟲或其他節肢動物為食,喜於森林邊緣活動,日間常會於較空曠的樹幹或地面曬太陽,尾巴不會自割,體色亦常會隨所處環境改變而形成良好之保護色;生殖期以夏天為主;雄體在其他動物接近時,會有明顯的伏地挺身示威行為,受威脅時除往樹上逃外,亦常會由樹幹上往下逃入草叢中逃跑。 地理分布:台灣特有種,之前僅於宜蘭縣境內有記錄,包括南澳、東澳以及三星一帶,主要分布於海拔 900-2000公尺左右之山區,近年亦於花蓮縣境內發現。
-- 作者: japalura
-- 發表時間: 2005/05/12 03:55pm
這是那拍的ㄚ, 神秘湖嗎???
-- 作者: 花花公子
-- 發表時間: 2005/05/12 07:55pm
[這篇文章最後由花花公子在 2005/05/12 07:57pm 第 1 次編輯]
哇哈哈哈 宜蘭耶 我有機會也要去抓一隻來拍拍^^ 謝謝 japalura 大大的介紹 ************************* 我也住基隆^^ 目前
-- 作者: 小安
-- 發表時間: 2005/05/12 08:16pm
[這篇文章最後由小安在 2005/05/12 08:16pm 第 1 次編輯]
加油吧.....我也想找到傳說中的攀蜥....南部族群的牧氏攀蜥....他是我心中最愛的攀蜥.... :em18:
-- 作者: 明亮
-- 發表時間: 2005/05/14 09:04am
美 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