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塔內植物園 (/tbgweb/cgi-bin/leobbs.cgi) |
-- 作者: ii
[這篇文章最後由ii在 2004/11/15 09:43pm 第 1 次編輯] 美國有一名五歲的女童,患了一個相信與基因突變有關的病,就是在受傷情況下,也不會感到痛楚。 她吃燙口的食物時不會感到灼熱,因此很容易燙傷; 她也曾伸手入高溫的洗碗碟機內因不感到痛楚,致令雙手嚴重燙傷。 亦因此而完全欠缺警惕和預警的能力。 “痛楚”是訊號,讓人知道身邊出現危險。 “痛楚”於人生是有其意義和需要 : 它一方面提醒我們血肉之軀的身體是脆弱的、有感覺的。 另一方面,它更提醒我們人是有情的,對成敗得失愛恨生死是有反應的,所謂“七情”即喜怒哀懼愛惡欲,都是人之‘常’情,是人生不容或缺的一部份。 一個人感到痛楚,不論是皮肉之痛抑或心靈之痛,其實是令我們“醒”過來。 有情的人才會醒,而醒了的人才能體悟自己的有情。 聖經說 : 主雖然以艱難給你們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 痛苦與艱難,原來是人之為成長的要素; 痛苦的滋味固然不好受,但沒有了它,人生只在原地踏步,心靈也得不到開發。 如果一個人要開發智慧,生命茁壯成長,必須嘗過痛苦的滋味。 在苦中走過的人,只要保持不怒不怨,不失去美善的心,他的胸襟是廣大的,他的步履是平穩的,他對人生的體悟是深刻的。 [color=#3CB371]痛苦有時叫人痛不欲生, 但沒有痛苦的人生, 算不上真正的人生![/col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