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塔內植物園 (/tbgweb/cgi-bin/leobbs.cgi)
-- [ 大陆博物志 (大陸博物誌) ] (/tbgweb/cgi-bin/forums.cgi?forum=31)
--- 非洲朋友你在廣州還好嗎 (/tbgweb/cgi-bin/topic.cgi?forum=31&topic=248)


-- 作者: JOHNHILL
-- 發表時間: 2012/02/27 10:47am

http://news.xhby.net/system/2012/02/25/012794522.shtml

  近年來,隨著媒體不斷報道,非洲黑人成規模出現在廣州的現象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僅通過「百度」搜索網站搜索一下關鍵詞「非洲黑人在廣州」,竟出現455萬個搜索結果,而且每天還在快速增加。瀏覽一下頁面,大多數網頁對這一現象論述還是比較客觀,不乏包容、熱誠的態度。但是,坦率地講,也有相當一部分論述是膚淺的、不寬容的,有些根本就是負面或者比較負面的,甚至有些網文還冠以侮辱性字眼。為了深入瞭解外國人、特別是非洲國家人員在廣州的真實情況,記者一行專程赴廣州深入採訪。

  「中國比我們想像的好多了」

  一個工作日的早晨,記者隨著上班的車流,乘車來到位於廣州越秀區小北路附近的天秀商廈,據說這裡是非洲人最集中的地方。記者來到天秀大廈門口卻發現商廈內外冷冷清清,用「門可羅雀」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進入商廈,上下四層經營場所均以小商舖形式對外出租,經營商品以服裝、家電、通訊器材為主。時間已是上午10點多,大多數商舖卻沒有開始營業,「難道真的像一些網文所說,自從2009年7月以後,黑人都被請走了?」狐疑之中,記者看到二層有一家賣穆斯林大袍的商舖開門了,商舖主人是一位中年男子,記者走過去以生意人的口吻與他搭話:「都10點多了,這裡怎麼沒有多少客人?」

  「你們是北方人吧,一看就知道。黑人一般中午12點以後才過來,商舖一般11點以後才有人,我今天是有貨要發,來得早點。」

  「這裡什麼時候非洲人最多?」

  「下午開始上人,晚上一直到11點是人最多的時候。為了做生意,連商廈也跟著黑人習慣改了營業時間。」

  「這兩年生意怎麼樣?」

  「還可以,也不是太好,利是越來越薄了。最好的日子是2007年、2008年的時候,那時候掙錢太容易。好多人那時候都發了,包括黑人。那批人現在都不做商舖了,都開公司了。」

  天秀大廈一層有兩家咖啡館,一家叫魔卡,另一家叫藍爵。中午12點以後,咖啡館裡開始有人,一水兒的非洲朋友,一杯咖啡、一塊麵包,這是他們的早點,由此開始一天的生活。有的人端上一杯咖啡坐到靠窗的電腦旁,開始與遠在萬里之外的祖國親友視頻對話,在這裡上網一小時5塊錢包括視頻。

  咖啡館門外有一個地道的土耳其烤肉攤,烤爐上的牛肉卷羊肉卷此時已發出吱吱的聲音,烤得正好。由於寒流侵襲,廣州氣溫降到10攝氏度以下,應該是一年裡最冷的了。烤肉的是兩個小伙子,衣著單薄,一邊等著客人一邊剁著腳。看膚色及長相像北非人,記者過去與他們打招呼。為了得到他們的接納,我們順便買了一份牛肉薄面卷,25塊錢,包括番茄、洋蔥及辣椒醬。

  通過交談,記者得知兩位小伙子來自埃及,一個叫阿里,另一個叫納比。記者問他們:「怎麼來廣州幹這活?」阿里用口音很重的英語說:「我們國家人口太多,好多人找不到工作。兩年前來到廣州找到了這份烤肉工作,雖然身在異國他鄉無依無靠,但也比在國內無事可做強。」

  納比則不同,在廣州留學3年,能說比較流暢的漢語和一些廣東話。納比說,埃及政局動盪造成社會很混亂,青年人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份工作,但從目前的局勢來看,回到埃及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適的工作。他喜歡廣州這個城市,打算先幹點活生活下來,然後再找一份相對固定的工作。

  在天秀大廈底層一家快餐店,記者遇到5天前才到廣州的馬裡女商人拉瑪,她正在和一位同鄉擺弄剛剛買來的新款手機,愛不釋手。拉瑪身材不高,戴著在非洲非常時髦的深棕色假直髮。除法語外,拉瑪還會說英語,言談話語中透著商人的幹練。她當晚就要返回馬裡了,但似乎還沉浸在「第一次發現中國」的亢奮狀態中,邊說邊笑,與周圍那些「非洲老廣」形成鮮明對比。

  拉瑪告訴記者,此前一直從美國和中東迪拜進貨,後來通過在廣州經商的同鄉介紹決定來廣州試試。來廣州的時間雖然不到一周,除了天氣比她的國家冷一些,廣州的一切都令她滿意。她喜歡這裡的環境、這裡的人、這裡的貨物,她說:「中國比我想像的好多了。」首次中國之行可謂滿載而歸,她買了沙發、電器,還有一些布料,加上此前在美國和迪拜進的貨物,能賣上一年了。她對從中國進的貨物感到滿意,尤其喜歡中國的家電和服裝布料。「一回生兩回熟。」拉瑪說下次來要進一些中國的手機,「智能手機」,「太棒了」。拉瑪表示,她不用在廣州常駐,這裡有同鄉,他們可以成為自己在廣州的合作夥伴,但明年還要來廣州,好好看看中國。

  「中國讓我過上富足生活」

  記者在小北路一家咖啡館,用法語打開了奧斯馬·內薩雷的話匣子。奧斯馬6年前從馬裡來到中國做生意。

  今年37歲的他告訴記者,因為家裡孩子多,生活困難,中學畢業後就到美國闖蕩,在美國做了3年多的生意,主要是從美國進貨到馬裡賣,積累了第一桶金。那個時候,他偶爾從在廣州經商的馬裡同鄉那裡聽說在中國做買賣比在美國有賺頭。於是沒有過多久,廣州成為他冒險生涯的另一個天地。與大多數非洲人一樣,奧斯馬主要在中國購買服裝,大約佔他全部進貨的70%左右,另外30%是小家電和其他日常生活用品。幾年下來,奧斯馬靠自己吃苦耐勞,不僅生意越做越大,還結交了一批中國朋友,「用耳朵」學會了一些中國話,現在已經能夠與廣州人簡單交流了。

  奧斯馬告訴記者,在馬裡有一種說法:馬裡人是非洲的猶太人,意思是說馬裡人像猶太人那樣精明,善於經商,但他覺得馬裡人更像中國人。選擇在中國經商,而且一住就是6年多,主要是因為這裡好賺錢。他覺得,儘管現在全球經濟,尤其是歐洲的經濟不景氣,但對他的經營影響並不太大,無論如何,人總要穿衣,而中國的商品物美價廉,價格只有非洲的三分之一,非洲人可以接受。

  奧斯馬說他已經有6個孩子,第6個孩子是去年年底妻子來廣州探親時生的,妻子和剛出生的孩子暫時在廣州和他一起生活,其他5個孩子在馬裡老家巴馬科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說到非洲人在廣州的生活狀態,奧斯馬說,在廣州的非洲人來自不同國家,來的人也越來越多,人一多事就多。有事就會找自己同胞中的「能人」提供幫助,為了幫助自己的同胞,也為了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利益,就像中國人到了外國一樣,非洲人建立起自己的社團組織,並且推選出德高望重和來華時間比較長、會說中文的人組成了「管理委員會」,不論是非洲人之間發生矛盾還是非洲人與中國人產生糾紛,一般由「管理委員會」負責出面調停或交涉。平時,非洲人之間都能夠和睦相處,大家相互走動,尤其是結婚、生孩子或老家來人,大家都要聚會慶祝一下。

  談到與中國文化的融合,奧斯馬說,按照馬裡的宗教和風俗,男人可以娶四個老婆,但他至今仍只有一個老婆。奧斯馬笑著說,早先是家裡太窮,娶不起更多的老婆,後來則是中國朋友「幫助的結果」,中國的一夫一妻制很好,加之在美國的生活經歷和在中國的耳濡目染,他已經自覺自願地決定「從一而終」。他笑著說,在國外生活就是要「入鄉隨俗」,尊重當地的法律、文化和風俗習慣,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這也可以算是在廣州經商賺錢之外的另一個收穫吧。

  奧斯馬說,在廣州經商的非洲人雖然各自有他們的中國合作夥伴,但總的來說,與中國人的交往主要是商業上的關係,與中國人交知心朋友不容易。非洲人生活在自己的圈子裡,文化、種族、語言的巨大差異,迫使他們將自己封閉起來,人們往往看到非洲人經常聚在一起,泡在酒吧和咖啡館裡,實際上他們很孤獨,很喜歡與中國人交朋友。

  奧斯馬認為,非洲人與中國人一樣注重家庭生活和孩子教育,但遺憾的是,廣州沒有非洲人學校,而非洲人又無力開設自己的學校,孩子上學成了問題。因此,在廣州經商的大部分非洲人只好把到了學齡的孩子送回非洲接受教育,這又造成了孩子和家長分離,給家庭生活帶來不便。還有,由於廣州沒有非洲人公墓,非洲人一旦在廣州去世,只好將遺體運回本國安葬,手續繁瑣,還要花很大一筆錢。奧斯馬認為,非常希望中國政府能夠在廣州給非洲人開闢一塊公墓。

  奧斯馬說起自己最大的理想:「早些把錢賺夠,把中國的業務交給信任的人打點,我回到馬裡享受生活。但賺多少錢是夠?我也不知道。」奧斯馬還自豪地告訴記者,他已在馬裡首都巴馬科郊外建起了自己的新住宅樓,就在中國援建的「第三大橋」旁邊。他說,「是在中國的事業讓我過上了富足生活」。

  福蘭剋夫婦的幸福生活

  在天秀大廈二層,記者看到一位非洲人坐在經理室裡正忙碌,待他有空閒時,我們與他攀談起來。他來自加納,名叫福蘭克,在天秀大廈二層與他太太一起開了一家物流公司,在一層大廳還開了一家國際電訊服務公司,僱有好幾名中國人。

  健談的福蘭克自豪地說他太太是一名廣州姑娘。平時,都是他太太在這裡管理日常業務,他大部分時間則是在非洲、歐洲、中國之間飛來飛去,在倫敦有自己的辦公室。他的主要業務就是利用倫敦的物流條件,將非洲客商在中國、主要是在廣州珠三角地區採購的貨物運往非洲,也就是他所說的:「我們非洲兄弟在廣州買好了貨,找人托運回國,又怕運費太貴或者時間不確定。好吧,就交給我吧,我的工作就是幫助他們聯繫空運、快遞、或者海運,只要把貨交給我,告訴我正確的地址和收貨人,一切就OK了。」

  說著,福蘭克就帶我們到一樓,把他太太介紹給我們,看著福蘭克熱情開朗的表情,與記者來廣州之前所聽到的,關於非洲人對外人有防備心的說法完全不同。

  福蘭克的太太叫羅捷婷,是一位開朗漂亮的廣州姑娘。羅捷婷說,她2006年剛來天秀大廈打工的時候,一句英語不會,「但我不怕,也不信那些對非洲人的傳言。熱情接待每一位來這裡的非洲人,學習他們的語言。後來碰到了福蘭克,我覺得我跟他就是有緣,我們倆人接觸沒有什麼文化隔閡,我好像就是他們那裡的人。很快我們就結婚了。我們現在有兩個孩子,一個男孩五歲,一個女孩三歲,我們很幸福。和天下所有幸福的家庭一樣,我們也有拌嘴的時候,都是福蘭克讓著我,我想是因為他比我大幾歲吧。」說到這裡,羅捷婷臉上充滿了自足真誠。

  羅捷婷說,她與福蘭克結婚有孩子後,這兩年都帶著孩子到加納看望他的父母、兩個姑姑及姐姐妹妹。「我覺得加納雖然是個非洲小國,但是他們那裡民風很好,很尊重女性,老夫老妻還拉著手上街。他們那種感情是發自內心的,不是裝的。每年,他們這個大家庭都要找一個地方聚會,大家很注重親情,他們還準備來中國與我們聚會。我真盼著那一天。」

  福蘭克滿足的生活中也有苦惱。他很鄭重地用英語強調,企業的誠信太重要了。他舉例子說,非洲客商在廣州看好了一款睡床,款式很好,在非洲一定受歡迎,於是就使勁砍價,中國客商為了拿下這單生意也將價格壓得很低。誰知當貨物遠涉重洋到了非洲,打開貨櫃一看,睡床只有床框沒有床墊。這裡面有非洲客商的因素,便宜、便宜、再便宜,也有中國客商的因素,很低的價格怎麼賺錢?最終受損的是中國貨的信譽,中非雙方都沒有受益。這是因為有好的價格,才有好的產品,沒有好的價格,就不會有好的產品。也就沒有誠信。(本報記者馬曉毅 劉 軍 吳春燕)


© 中文版權所有: 塔內植物園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程式翻譯:auron 版本: LeoBBS X Build0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