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taralee
-- 發表時間: 2003/09/09 09:39pm
郭的遠流圖鑑中說在中海拔可見 但在新店山區200-400公尺與陽明山區七星山的高低海拔 聖蕨是常見植物 郭的照片在新店山區拍攝的相當多 他應該知道 為何書中會寫中海拔呢?
-- 作者: 胡馬度
-- 發表時間: 2003/09/09 10:35pm
個人認為 一、作者原意僅供參考(常在大自然的人 要舉例不勝枚舉) 二、作者無法足跡遍佈世界各地 三、海拔的界定 對物種而言 只是現階段普遍的概念 非全面性(1000m山 北中南就有差異) 所以個人認為此問題義意不大
-- 作者: taralee
-- 發表時間: 2003/09/10 09:43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胡馬度[/u]在 [i]2003/09/09 10:35pm[/i] 發表的內容:[/b] 個人認為 一、作者原意僅供參考(常在大自然的人 要舉例不勝枚舉) 二、作者無法足跡遍佈世界各地 三、海拔的界定 對物種而言 只是現階段普遍的概念 非全面性(1000m山 北中南就有差異) ... [/quote] 我會去CARE海拔高度的正確性除了 求資料正確性之外 還有就是在山區遇到大霧時 植物可以作為導引山路的依據之一 有一次在七星山南峰遇到迷天大霧 四處芒草尾根本無法分辨方向 後來我上山時有注意地上草本植物的差異 下山時靠著這些植物的差異安全的尋源路下來 同樣的蕨類的分部也可以當作海拔高度的判斷依據之一 因此才會care書中蕨類海拔分布的正確性
-- 作者: 胡馬度
-- 發表時間: 2003/09/10 11:27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taralee[/u]在 [i]2003/09/10 09:43pm[/i] 發表的內容:[/b] 我會去CARE海拔高度的正確性除了 求資料正確性之外 還有就是在山區遇到大霧時 植物可以作為導引山路的依據之一 ... [/quote] 閣下追跟究底的精神的確可嘉 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在為政者長期注重經濟科學下被忽視和排擠現象 也的確這領域與世界先進比較有些落後 當然也有改善和爭議之處 但就我接觸而言 它們是長期不計代價默默為這塊土地耕耘(長期在野外上山下海的辛苦 相信您能體會)如果可以的話 閣下不妨多與它們接觸 並與它們交流或參與來代替質疑 也許能帶來較不同的眼光。 另依據植物分佈來判識方向 本人經驗認為較不妥 只能判別自己所處的大約海拔 但有可能更往它處去更加迷途身陷險境 必竟同海拔林相非常相似。 以上所言僅代表個人 提供您參考
-- 作者: trapa
-- 發表時間: 2003/09/10 11:49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胡馬度[/u]在 [i]2003/09/10 11:27pm[/i] 發表的內容:[/b] 閣下追跟究底的精神的確可嘉 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在為政者長期注重經濟科學下被忽視和排擠現象 也的確這領域與世界先進比較有些落後 當然也有改善和爭議之處 但就我接觸而言 它們是長期不計代價默默為這塊土地耕砥@... [/quote] 胡大大說的極是... 許多學術研究或許不能直接/立即的提供有用資訊...但總為後世墊立基礎啊... 民間許多對拔山涉水甚至以性命相博的研究群光怪陸離的要求也的確讓許多研究者心灰... 手中拿著人家辛苦研究的資料反過來批判人家...這樣的趣味者真的令人心寒... 台灣高度民主發展後...本土意識演化出研究本土生物資源的風氣... 大家都可以鑽研自己的喜好科目...這是好事一件... 但如果硬是喜歡用自己的邏輯編纂一切...那就非生態之福了... 這也只是個人小小心得...無涉其他...版大擇日砍了本篇發文吧...^^
-- 作者: 花癡
-- 發表時間: 2003/09/11 00:12am
[這篇文章最後由花癡在 2003/09/11 00:56am 第 2 次編輯]
[quote][b]下面引用由[u]胡馬度[/u]在 [i]2003/09/10 11:27pm[/i] 發表的內容:[/b] 閣下追跟究底的精神的確可嘉 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在為政者長期注重經濟科學下被忽視和排擠現象 也的確這領域與世界先進比較有些落後 當然也有改善和爭議之處 但就我接觸而言 它們是長期不計代價默默為這塊土地耕砥@... [/quote] 胡兄.......你的話我深表贊同 讓我回想起當初求學經過,......一次上有機化學實驗時,一位高分考進的高才生,自視甚高,教授在上實驗課時,方法和書本上略有不同,此高材生當面詢問教授(話中感受有批評的意味),教授很不高興的說:實驗方法有多種,堂堂一個博士,至少懂得也比你多,你當書本是聖經阿,全世界一定要照著做嗎?不然你可以上來教.......................還好那個學生沒被當掉. 我想人不是萬能的,亦不可能走遍所有生物棲息之地,生物分布之海拔高度與緯度有相當關係,而一些地形地物所造成的微氣候和當地的環境又會有所不同,而不同物種,有的適應環境的彈性相當大,有的只侷限於分布狹小區域,雖然這是蕨版,我常去中高海拔原始林觀察蘭科植物也是會有相同的問題. 一個登山者或野外求生者都知道,應該不會笨到只利用單一的方式來辨別高度方向吧,更何況生物是多變的.不迷路才怪............所以我在深山野嶺餐風露宿不曾用植物來辨別高度方向的. 如果真的介意分布海拔,可以把資料收集好,寄給筆者,或許在再版時會更改喔....... :em04: :em04:
-- 作者: taralee
-- 發表時間: 2003/09/11 07:33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胡馬度[/u]在 [i]2003/09/10 11:27pm[/i] 發表的內容:[/b] 閣下追跟究底的精神的確可嘉 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在為政者長期注重經濟科學下被忽視和排擠現象 也的確這領域與世界先進比較有些落後 當然也有改善和爭議之處 但就我接觸而言 它們是長期不計代價默默為這塊土地耕砥@... [/quote] 植物作為登山的判斷依據之一 是去程有紀錄回程時可以根據紀錄找回原路 這在迷天大霧時只能看到近距離物體時可以使用的判斷依據之一 那種狀況 看不到林相拉 至於提到那些 資料的正確性是學術單位的基本功 這一點再日本人於十九世紀就做的不錯 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學者與我自己都有待加強
-- 作者: 鹿角蕨
-- 發表時間: 2003/09/11 10:42am
期望您的大作早日問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