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bassget
-- 發表時間: 2003/04/17 00:08am
前一陣子大家都在問這一家賞蕨的位置 現在將照片貼上來...... 不過他的東西真的....好貴好貴.... 小小一小板台灣馬尾杉......要2000大洋...... 真是嚇死人了........ :em11:
-- 作者: bassget
-- 發表時間: 2003/04/17 00:10am
這是他室內的樣子 可以看出他的著生蕨類不少 但是....還是貴 一根鱗葉時松.....一根喔......要1000大洋.....天啊.....
-- 作者: bassget
-- 發表時間: 2003/04/17 00:12am
圖片上這隻垂枝石松是展示品....不賣... 但是聽說他曾經開價.......上萬...... 還是一句....好貴喔....
-- 作者: 花癡
-- 發表時間: 2003/04/17 01:35am
他都沒有貼上標價..........真怕會看人做生意亂開價喔.....還是要殺殺的好
-- 作者: forestaray
-- 發表時間: 2003/04/17 09:32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花癡[/u]在 [i]2003/04/17 01:35am[/i] 發表的內容:[/b] 他都沒有貼上標價..........真怕會看人做生意亂開價喔.....還是要殺殺的好 [/quote] 沒錯,他的確是看人開價的 :em23: :em06:
-- 作者: 小強
-- 發表時間: 2003/04/17 09:51pm
可能是不捨得割愛吧!! 在開這家店前不知道上了幾次山才有今日的成就
-- 作者: vergil
-- 發表時間: 2003/04/18 09:52am
聽說他是請原住民幫忙採的 最後一張垂枝讓人有感而發 之前在內洞沿路看到很多棵 有一叢特別大近上百條在溪岸 超壯觀的... 過沒幾個月去...整條路垂枝被拔的一棵都不剩 那個時候氣到想哭... 那一叢最大棵的..慘不忍睹 因為被一些藤蔓纏住..又在溪谷邊難靠近 被扯得亂七八糟..剩幾根斷掉的枝條在藤蔓間飄蕩 缺德死了.. 只為的幾個錢...這樣回去又活的了嗎 自然資源是我們向子孫借貸來的..並不是前人遺傳給我們的 這樣的人...我很難不想到他會不會絕子絕孫 口氣重了點..sorry
-- 作者: kct
-- 發表時間: 2003/04/20 11:28am
贊同! 建議大家看看就好 雖然專賣台灣原生植物的園藝店可減少外來種植物的到處氾濫 但是因為原生植物就生活在台灣 我擔心被炒熱之後 不是大家開始重視原生植物的棲地被破壞 就是開始上山自己來採 尤其賣那麼貴的話 我的作法供大家參考 我要是到野外去 看到路邊有工程施工 就停下車來看看有沒有被剷下來植物可以撿 像我的槭葉石葦就是人家拆舊房子時 過去救回來的 這樣的機會不多嗎? 你會發現不喜歡植物的人 對待所有植物只會冠上"雜草"兩字 而且台灣每天各地都上演著各種植物被剷的戲碼 因為伴隨建設的破壞隨處可見 所以我許多植物就這樣來的 當這樣收留而來的植物越來越多 你說我該高興還是難過呢?
-- 作者: campbell
-- 發表時間: 2003/04/21 12:27pm
您說的話 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了.... 其實 小弟並不是針指您意見甚不對...只是在出口之前 可想想說了真的有效果?..能得到預期的答案嗎(或者您們根本沒有預期....) 說穿了 這是台灣教育的通病 只是為教而教之而不是為思而教之 所以每當這類大同小異的議論響起....很可惜 我覺得它們就像城市中喧囂的車塵馬足聲 地下道羅列的宣傳海報一樣默默接替前行代被壘進牆壁........ 沒有一個行人會真的留意 基本上說這些話只是私以為 持這類意見的個人或團體 可以找新方針... 還有 請別一文多貼謝謝配合^^
-- 作者: kct
-- 發表時間: 2003/04/21 11:25pm
>>我覺得它們就像城市中喧囂的車塵馬足聲 >>地下道羅列的宣傳海報一樣默默接替前行代被壘進牆壁........ 坦白說,上述兩行真是貼切,果真是見識過人的版主(發自內心的佩服),我想您大概看過太多這樣的衛道文章吧,但是我想植物愛好者中,偶爾出現這樣的聲音,多少有些制衡的作用吧,若塔內到處充斥著哪裡可以買到某種植物,哪裡可以挖到那樣小苗的文字,也不是好事,所以我的牢騷沒有回應我倒還可以理解,但被您上述兩句寫的很好的實話給潑了冷水,感覺只有苦笑.(但還是很高興有人理我) 至於一文多貼,在這邊向大家抱歉,從我的發表數字可知(請原諒我這討論區的菜鳥不懂規矩) :em06:
-- 作者: Kano
-- 發表時間: 2003/04/24 02:00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campbell[/u]在 [i]2003/04/21 12:27pm[/i] 發表的內容:[/b] 您說的話 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了.... 其實 小弟並不是針指您意見甚不對...只是在出口之前 可想想說了真的有效果?..能得到預期的答案嗎(或者您們根本沒有預期....) ... [/quote] 也許說多了只是浪費唾液,而且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為啥達不到效果呢?因為總是有些人自以為是的拼命在野外採集搜括.........
-- 作者: campbell
-- 發表時間: 2003/04/24 06:30pm
採亦有道 很多事情都不是這麼概念化..可以用二分法來對立 不管網路或現實社會都不是小說故事 並非黑白分明的..事實上人們傾向具真實性的描述 舉金庸為例好了 裡面的正反派角色都不那麼極端 ex:神鵰: 楊過...真的足以為正道嗎?(姑且將"正道"是不是一個概念先擱著) 笑傲江湖假若由 岳不群的角度來闡述..未必不能較 令狐.任...二人為主軸的故事激發觀眾俠心:p... 這是人擇的 許多事情都不只一個觀點... 所以事實雖然只有一個. 卻囊括了許多性質........ 所以 搜刮採集一定只能解釋成 自以為是嗎? 再繼續分解 搜括 與 採集 這兩個辭原本各不相同 併在一起後使人感覺在描述採集的"原罪"? 久而之久便形成概念化... 回到主題 衛道人士的口水也是如此脫離了原意而成為標本 擺在很多地方供人憑弔已經"死亡"的主體 好像它從來沒有活過 說了這麼多 只是希望看到的人可以多多獨立思考...想來我們都已經過了偶像崇拜的年齡^^||||....
-- 作者: Kano
-- 發表時間: 2003/04/25 02:58am
我想我能體會kct的心情,衛道又如何?總比假道學好些,是吧!愛這片土地的人難免會有急切的心情,就算一稿多貼,流於口水,但總是盡了力啦,雖然成效不一定顯著,不過人總有發言的權利,何必限制別人發稿次數,它的出發點至少是針對議題,而且是善意的,不是嗎! 對於採亦有道我不敢茍同,因為當中根本沒有標準可言,稍微誇張點,道就成了採的最佳掩護詞,每個人拿東西(不管是採集或攫取)都有他的理由,對或不對都會有一套圓滿的說詞,所以,誰來評判或是用什麼標準評判,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至少在法律約束前,想拿的人依舊在拿,而且都有自圓其說的理由,因此又何必干涉他人發言的自由. 18,19世紀因為科技不發達,許多學術理論的研究得靠標本採集判斷,現在數位影像如此發達,塔內諸先進日日靠著數位圖檔聯絡感情,若是採集只是為了一般研究用途,那何不改用數位相機來紀錄呢?還是說採集有私藏上私慾的問題? 以上僅為個人淺見,不用為此再回應,以免淪於口水戰,若有任何得罪諸先進之處,尚請多多見諒
-- 作者: bassget
-- 發表時間: 2003/04/25 07:11am
網路空間有限 故限制一稿多發為版面管理 並不是限制言論自由 請勿混為一談 每個人的觀點不同,您有您自己的觀點大家會給予尊重 不過請勿將版面管理與言論自由綁在一起 珍惜網路資源與保育是沒有什麼必然性的關係的 所以,在發表意見同時,同時也請珍惜網路資源 另外個人小小淺見 我見過一些人,嘴上罵著上山野採的業餘喜好者破壞環境 卻同時喜愛到花市去購買商人採栽的山採株,然後回家又種不活 所以我覺得這些事在於身體力行,依自己的理念去做自己相信的事 自己的想法可以給大家知道,但不必強要他人同意 另外,據我所知,研究植物其構造與分類,似乎有時需用到解剖的方法 這並不是幾張相片可以取代的,專業的問題需由專家們來說明 有時候"想當然爾"會是一種災難的開始......
-- 作者: campbell
-- 發表時間: 2003/04/25 11:23am
針對此議題不再回應並不是很負責的作法. 從頭到尾我一直看不出誰有那麼情緒化 所以若您可以心平氣和...何必擔憂口水戰的發生呢? 如bassget兄所言 言論自由..保育...版面管理並沒有什麼相關性 最後要解釋一下我認為的採亦有道 容小弟引述trapa別處的文章 http://www.sivanet.idv.tw/dwarfcichlids/bbs3/topic.asp?topic_id=4574&forum_id=18&cat_id=14 再來 謝謝各位對此議題的關心..很高興:p
-- 作者: kct
-- 發表時間: 2003/04/25 12:30pm
哇!好熱鬧喔. 一件一件來好了. 1.首先感謝Kano容忍我的一文多貼,不過基於大家寶貴時間,看了不同主題卻有相同內容的文章,恐怕會讓人反感,所以我承認剛剛入塔,經驗不多加上當時義憤填膺,所以對那家蕨店的看法來個萬箭齊發,所以惹來兩位版主的注意,我想這點我會注意啦. :em06: 2.就採集與攝影的不同做法,我想還是要看目的為何哩,若是研究用途當然無法只看照片,若是園藝愛好,那必須準備充足的相關知識與謹守基本的採集原則,所以不同目的有不同做法,只是做法上要注意而已啦,我想. 3.說到最後重點,campbell提到"採亦有道",大家可以談談自己的採集原則嗎?提供參考吧.例如:數量上或方法上等等,像我較以園藝的目的來採集,約有半數來自被破壞地或者施工現場,甚至我看過台大校園教室旁的小水溝也有一堆鐵線蕨,但晚個一步被'打掃'乾淨了,所以這樣的機會大家可以注意還不少哩,另外部分則來自野外,但我的原則是不多取,若數量很少就不取,有孢子的盡量取孢子,這樣的原則算採亦有道嗎? 提出來給大家批評指教啦. :em15: 以前很少上討論區,終於見識到討論區熱鬧的程度,或許發言資歷尚淺,不過我想這不算口水戰啦,標準口水戰模式請見立法院問政的錄影吧. :em04: 最後謝謝campbell,Kano,bassget的熱烈回應.
-- 作者: kct
-- 發表時間: 2003/04/25 12:38pm
哇! 晚了campbell一步,一早進塔內寫了一半,剛剛才全部寫完,卻已見campbell回覆囉! 這樣的討論真是有益健康呢!(不慍不火的認真討論事情)
-- 作者: Kano
-- 發表時間: 2003/04/25 04:11pm
好吧,如果要我負責任會讓大家舒服點,我就再囉唆一下,希望塔內其他先進莫怪. 1.攝影在某方面的確不能取代採集,內部構造原理目前非得靠解剖察析,但是不能諱言,許多人打著研究的旗幟,行掠奪之實.只見家中板子一塊一塊懸起,沒事還相互吹噓現寶一番,更有甚者,拿著採集品去建花陳老頭處買賣交換,若說這也是研究,那我實在不敢茍同.當然我絕不是一竿子打翻一條船,我見過許多研究人員真心默默的為大地生態付出,不過也見過許多口號喊的震天價響的人,專門鎖定一些稀有植物,逮到機會就佔為己有.不過話說回來,人各有志嘛,這些問題也是見仁見智的,大家自己覺得爽就好了,不是嗎? 2.網內空間資源有限,一點浪費不得,但我想kct兄絕對是出於善意,尤其經過這一番討論後,大家應該都會注意到網空間的善加利用.只是批評別人意見的同時,也要有雅量接受別人的看法,這是雙相交誼的場所空間,不該是一言堂吧! 3.不用再對此回應,主要是在於這個問題一體多面,很難有唯一的答案,大家發表過心中看法後即可,毋庸再浪費別人的版面爭自己的面子.所以爭論是不必要的,這不是情緒化或心平氣和的問題,大家應該都是很理性的. 4.若是情緒不能緩和,請發簡訊給我,別再浪費版面了. 5.浪費及偏離了bassget兄的主題感到非常抱歉,尚祈原宥是幸. 6.亦請塔內諸先進對小弟自身的看法得以諒解,有不當之處也請大家多多包涵
-- 作者: campbell
-- 發表時間: 2003/04/25 05:47pm
呵呵這不是舒不舒服的問題呀 而且 目前好像也沒有人露出傷重感冒的徵狀:p 所以 您假如覺得自己說的話 會使某些人不舒服的話 似乎忒也概念化了... 我必須很真誠地說....Kano兄..您想法的投射作用太概念了...用辭也因此尖銳. 這跟一言堂有關係嗎?.. 我亦不覺得我有"批評" 所以我決定封鎖這個主題不再開放回應 喜歡的人另開主題這又是另外一件事了..... 很早以前就想成立蕨類交流區 不過單靠幾人可能遙遙無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