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塔內植物園 (/tbgweb/cgi-bin/leobbs.cgi)
-- [ 昆蟲 ] (/tbgweb/cgi-bin/forums.cgi?forum=2)
--- 近似奇蹟的螳螂針孔孵化法 Pinhole method (/tbgweb/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3494)


-- 作者: Dakota
-- 發表時間: 2008/01/27 09:30pm

[這篇文章最後由Dakota在 2008/01/28 08:37pm 第 2 次編輯]

近似奇蹟的螳螂針孔孵化法 Pinhole method
看到討論螳螂熱烈  忍不住手癢也來貼一篇新作

[UploadFile=P1010059_1201523809.jpg]
螂針孔孵化法 Pinhole method 照片


[UploadFile=P1010058_1201440169.jpg]
歐洲螳螂螵蛸使用本法孵育中

[UploadFile=P1010028_1201440451.jpg]

甘比亞拳擊螳螂

根據 "Praying Mantids Keeping Aliens"  一書作者 Orin McMonigle 提出的大膽想法

把螵蛸置於罐子內密封起來

完全不做任何事  包括噴水保濕

只在蓋子鑽一針孔供緩慢的換氣

然後放在黑暗的室溫環境中  如櫥櫃內

孵化時間到再檢查是否孵出即可

這是一個極其有趣的想法

簡單而有效的做法

當然完全看是否能成功

這個方法至少有兩個頂尖繁殖高手證明可行

可是令人好奇為何沒有被普遍採用

顯然這方法看起來似乎簡單

但是有時候看起來越簡單其實越難

舉例而言

我學過幾年小提琴

發現拉一個簡單的長音其實是最難的


針孔法對機械系再清楚不過

溫度是一個相對穩定狀態

換句話說不容易或可以看成隨時間做立即變化

所以很單純是罐子內溼度隨早晚之間微小的變化

罐子內水份或濕度在兩個穩定溫度間蒸發與凝結

加上這兩個穩定狀態間少量的水份或濕度變化

這可以使用熱力學得到解釋

照片中使用食物空罐

蓋子鑽一0.5mm針孔

使用電子級 Kepton 膠帶保證密封良好

放置於室溫環境中

標示日期

第一次實驗拿一顆刺花試驗

好不容易35天到就經常看是否孵化

別的同期刺花蛋早已孵化

此時也開始緊張

進而失望 近乎絕望

沒想到這兩天竟然孵化

接著就再接再厲

放入第二個螵蛸

這次選歐洲螳螂

我相信為何沒有人廣泛採用

因為他們在鑽孔沒有熱力學概念

若蟲發育的濕度無法保持

導致失敗

反而不如開放系統濕度容易得到補償

而我的改良方法

裡面放置一片泡棉提供適當環境微氣候濕度補償

這改良方法應該也是世界上首先發表

同樣也要如先前作者一樣著作權保護

在此與各位讀者分享


原文收錄於
http://tw.myblog.yahoo.com/mantids-taiwan/

Copyrighted C. Luke Su


-- 作者: neilabc127
-- 發表時間: 2008/01/28 07:30am

每次看都覺得好神奇呢!不過相對這也有風險吧,如果把室內一直維持在飽和蒸氣壓下,會不會將小螳螂悶死呢?會不會有黴菌寄生的可能呢?~~~~~~~~~~~~~~~~~~~~~~~~老師解個惑吧


-- 作者: Dakota
-- 發表時間: 2008/01/28 08:52pm

容器基本上不是絕緣
所以容器內外溫度可以視為室溫

容器內外有一針孔
表示容器內外氣壓一致

用簡單的理想氣體定律可以得到基本解釋
當物質也就是水份含量變化極其緩慢可以試為穩定狀態

因此只要計算早晚溫差水份蒸發量
如此可以精確預估(測) 孵化與 水含量的函數關係
或藉由實驗驗證孵化所需最佳水含量

也許是科展的一個題材


-- 作者: don060
-- 發表時間: 2008/01/31 09:49am

搞不清楚為什麼要這麼做?
隨便放著就可以了.


-- 作者: 小草莓
-- 發表時間: 2008/02/01 09:14am

第三張照片中的小螳螂 好可愛喔^^


© 中文版權所有: 塔內植物園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程式翻譯:auron 版本: LeoBBS X Build0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