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塔內植物園 (/tbgweb/cgi-bin/leobbs.cgi)
-- [ 食蟲植物 ] (/tbgweb/cgi-bin/forums.cgi?forum=19)
--- sorry...這篇才有東東... (/tbgweb/cgi-bin/topic.cgi?forum=19&topic=2133)


-- 作者: ohya
-- 發表時間: 2003/07/30 04:29pm

不好意思...我是高中生,想做和食蟲植物有關的專題...就是類似科展的東西,可是目前就我了解,食蟲植物的相關論文或研究好像不多,不曉得有沒有人知道有關這方面的論文或研究,可不可以告訴我?!另外在研究方向上面,我大概歸納出了幾個,不過可行不可行還有待方法的行不行(好像繞口令),希望如果可以的話大家可以提供些見意,不管好或不好我都會接受...謝謝...


-- 作者: hounght
-- 發表時間: 2003/07/30 04:42pm

親愛的ohya兄

關於您的問題以及所需要的資料,請多花一點時間參考一下本版過去的討論文章,過去一年來有滿多相似的討論。

為了科展,花點時間蒐集資料應該不為過

祝您科展成功


-- 作者: csyin
-- 發表時間: 2003/07/30 06:48pm

嗯...以下是網站要做的內容, 但沒寫完...看看就好 :em15:


-----------------------------------------
因為經常有人問我製作科展的問題,因此特地寫這一個專欄來提供一些我的看法以及解決的方法。

不過,首先我要先澆個冷水:「食蟲植物的科展沒什麼好做的!」

懷著興奮的心情,看到我的網站有科展製作的文章,你一定滿心期待我的文章能給你什麼啟發。但是,以我這樣研究食蟲植物的人卻告訴你,食蟲植物的科展沒什麼好做的,想必一定令你感到失望、困惑,或者生氣。

我也曾經是高中生,也曾想做食蟲植物的科展,不過最後是以失敗收場。我之所以不讚成做食蟲植物的科展,那是因為我看見你也正在重蹈我的覆轍。

高中對我來說已經有點遙遠了,但是高中生活對我來說是段多采的經驗,許多往事仍令我回味不已。高中生活對我來說是非常忙碌的,因為我將許多的時間投入在校刊編輯上,為校刊付出許多,也為此與老師、家人吵過架。不過幸運的是我的成績還過得去,不像有學長姊為了社團而留級。升上高三時卸任社團的職務,本來應該就此專心唸書,準備聯考,但此時我的心思卻逐漸轉向食蟲植物。

在我讀高二時,假日花市突然有人進口一些食蟲植物,從此之後便為此而著迷不已。在此同時,我的生物成績也大幅進步,僅次於一位有參加生物研習社團的同學,因此引起生物老師的注意,也因此和該老師有較多的互動。

在高二要升高三時,我也像各位一樣興沖沖地跑去找生物老師,說我想做個食蟲植物的科展。那生物老師說「好啊!」之後就讓我去做。但事實上,我和老師一點頭緒也沒有,真不知該做什麼。那時老師想說做個環境中氮的含量對食蟲能力的影響。所以一開始父親就要陪我去野外採一些小毛氈苔回來種。那時經常每個星期要去野外,有時找不到什麼就空手而回。後來在實驗中要控制環境中的氮含量,所以想用水耕的方法來控制環境中的元素含量。老師讓我開藥品清單,讓我買我想要的藥品;藥品買回來後我便開始配培養液。但那培養液並不是很容易配製,特別是想配一個不含氮的培養液更難。因為配培養液所用的成份很多是含氮鹽類,例如硝酸鉀。如果要配一個不含氮的培養液,那你就必須找其他不含氮的鹽類來代替,例如使用不含氮的鉀鹽,像是氫氧化鉀。另一方面,高中實驗室所用的天平並不是非常好,所以不知道最後所配的培養液究竟準不準確。我一直到大三時學了植物組織培養,才真正能配出正確的配方。大學實驗室不但有精密的電子天平,很容易便能秤出毫克的藥品,而且老師本身的經驗豐富,有些特別的技巧還是老師教的或專業書籍上才有的,因為有些難溶的藥品必須在某些條件下才會順利溶解。我在高中時也僅得知培養液的成份,根本就不知道配培養液會有些特別的技術存在。

另一方面,在當年幾乎沒什麼文獻可供參考。那時網際網路還沒出現,頂多只有BBS。後來碰巧在台北市立圖書館找到一本原文的食蟲植物書,我雖然很快地就把它借回來,並印了它,不過因為我的英文很差(高三畢業前還得去補考),所以一直沒有看那本書。
反正,後來漸漸地發現自己能力的極限,以及實驗上的問題越來越多,於是在幾個月後跟老師說我放棄做科展了。

好了。行文至此,我所做的是不是和你相似呢?若你做了科展,你會不會覺得你將來也會與我一樣,陷入同樣的困境?的確,做任何一種科學研究,都不可避免會有困難、瓶頸,但是,這些研究上的障礙你有沒有能力去面對呢?我常覺得中小學生對於科學研究並不是非常了解,通常將學術工作當作是一件「神聖的工作」,以致於興沖沖地想要做一個科展,而完全忽略到背後的困難。因為中小學生還沒有真正受過科學研究的訓練,也沒有真正了解過主題,以致於他們經常會提出一個非常困難的研究題目。說真的,那難度有時可能也不是一個博士班的學生就能解決的,可能得是教授花上數十年的光陰才比較可能研究得出來。
做研究有多難呢?

究竟研究上的困難在哪裡?困難到什麼程度?以下我可以舉一些例子來說明,並告訴你可能的解決方式,如此你應該就能了解到這種困難不是現在的你就能解決的。

1.如何分析毛氈苔黏液的成份?
食蟲植物之所以有趣便是在於其食蟲的特性,也因此許多人最常想到的研究便是研究其消化液的成份。豬籠草的消化液算是容易收集的,但是若想收集毛氈苔的黏液那就不太簡單了。這個研究首先遇到的困難就是要如何收集足夠量的黏液才能去分析。你覺得毛氈苔的黏液好收集嗎?不過,在真正動手前,我們可以先計算一下。

計算結果顯示若你想收集到1毫升的黏液,那你至少需要15000根腺毛。但是你不可能能把每根腺毛上的黏液都收集得很乾淨,一定會有殘留,因此保守的回收率應是50%,如此你就需要30000根腺毛了。其實要這麼多的腺毛並不是件難事,幾株D. capensis便能提供這麼多數量的腺毛了。當然,若你要使用較小型的毛氈苔作為研究樣品,那就要多準備一些了。

關鍵問題來了,你要如何把黏液拿出來?當然我們不可能一根根地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水洗,用沖洗的方式將黏液沖下來,並收集起來。但是這麼一來又有新的問題了,你想要分析的成份被大量稀釋了!我們原先希望能收集到1毫升的黏液,但是你在收集的過程中可能得用到數百到數千毫升的水來洗,因此樣品就被稀釋數百到數千倍。這麼稀的樣品當然很難分析,所以有必要去濃縮它。你覺得要如何去除水呢?蒸餾當然是不可行的,因為高溫會使你要分析的成份變質。有一簡單的方法便是用「冷凍乾燥」,這做法便是將樣品冷凍成冰塊,然後抽真空,因此在低壓下冰塊會昇華,因此便能去除水份而不傷害樣品了。不過,冷凍乾燥機並不是個便宜的產品。

假設你能得到濃度夠高的樣品,接下來的分析也是非常困難的工作。各位不要認為現在科技那麼發達,能夠很簡單地定出分子結構。要分析那究竟是什麼分子,前提是你得先把那些未知物各別地純化出來,如果你直接將不純物拿去分析,那肯定只會得到一些亂七八糟的數據。

你或許會說,那麼我們不要做那麼難的,我們只要大概知道那含有什麼東西就好了。那麼我可以簡單地告訴你答案大概會是什麼,毛氈苔的黏液大概就是蛋白質(消化酵素)、多醣類(讓水變黏的物質)、一些離子及水。但是若你科展只求出這樣的結果,那能解釋什麼嗎?


[b]想做科展者常犯的錯誤[/b]

1. 沒有完整的研究計畫
中小學生的科展並不要求要做什麼偉大的實驗,只要你所做的實驗能夠證實你最先所提出的假設就可以了。科學研究的基礎便是「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實驗」與「提出解釋」。中小學生最常陷入的盲點便是想要做某一個實驗,但是這樣的實驗所得出來的結果並沒有說明什麼,簡單地說就是沒有明確的研究動機。比方說我之前所舉的毛氈苔黏液成份的研究,即使你能真的分析出來,但又解釋了什麼嗎?「分析成份」這只是一個工具,你所要做的便是使用工具來解決問題,例如分析黏液成分的變化來說明其食蟲的過程(這個題目當然很難做,因為要做定量分析是更難的工作)。

2. 沒有掌握實驗材料
做科學研究一個很關鍵的前提便是你掌握實驗材料的來源了沒?你可別實驗做到一半,才發現你的毛氈苔怎麼始終長不好,豬籠草怎麼不結瓶子,捕蠅草缺貨!遇到這種情況你除了停下實驗之外別無他法。想要確保實驗材料不虞匱乏,前提便是你要完全掌握你的實驗材料是如何栽培,而且最好能有個溫室以提供遮風避雨較為恆定的環境,這樣你才比較能得到品質穩定的實驗材料。如果你還不太會種食蟲植物,那麼你至少要確定你的研究材料很容易在市面上就能買到,不然就是你必須設計出易於執行的實驗,能在產季之中就能做得完的。

3. 不了解食蟲植物
想做研究之前最基本的工作便是先研讀相關的文獻資料,這樣你才會知道目前的研究進展到哪裡了?前人的研究欠缺什麼?可以做什麼研究?許多想做食蟲植物研究的學生,可能才剛接觸食蟲植物沒多久,又碰巧遇到學校要做科展了,便匆匆忙忙地就要拿這作為研究題目,如此便很容易陷入「食蟲植物有什麼題目可做」的老問題。

另外要注意的一點便是,有問題時向人請教並非全然是一件好事;不當的發問常常代表你根本沒有去做功課。例如你完全不了解食蟲植物,當然就不會知道食蟲植物有什麼題目好做的。

而老師或者其他供你諮詢的對象,你並不能過於依賴。過於依賴指導者你就會淪為助理,而且只聽命行事只會令你越來越不了解自己在做什麼。你應該能夠提出你的看法,或者提出你想做的實驗;指導者為你做的,便是幫助你判斷你的想法、做法是否可行、正確。

因此,如果你自己從未吸收課外知識,就必須要加緊努力,多拿出一點時間上圖書館或者書店找尋你所要的資料。另外很重要的,便是要有勇氣面對英文的資料。你絕對不能期待中文的資料能提供很多有用的資訊。食蟲植物的研究在華人世界現在才剛開始,這一方面的研究我們早已落後歐美至少兩百年的歷史,落後日本至少一百年,而且我們這裡並不盛產食蟲植物。要等到我們這裡的栽培者人數夠多了,做網站的人夠多了,做學術研究的人夠多了,我預估或許要再五十年(約2050年),到那時中文的資料才可能夠多到可以不用那麼依賴外國。

4. 為什麼執意要做食蟲植物的科展?
其實我認為這是一種怪現象。世界上的植物有那麼多種,為什麼你偏偏就要挑食蟲植物作為研究對象呢?與食蟲植物有關的研究中,容易做的早就被做完了,你再做只不過是重覆前人的研究,了無新意,而且更可能在比賽中遇到題目雷同的競爭者。

科展其實只是一種學習,目的只在讓你了解何謂科學研究,至於研究的主題為何倒不是那麼重要。我建議,若你想做科展,應當先參加相關的社團,重頭學起,並完成老師給你的題目。只要你對那個題目還算有興趣就夠了,然後認真地研讀相關的資料、做實驗、寫報告,如此科展便完成了。

人生並非都是事事順心如意,執意只做某某事物往往是限制自己的發展,你應該要試著接受做一些並非你原先所預期的事,只要那些事物你還算對它們有興趣就可以了,這樣才會增加你視野。

5. 課外知識太薄弱
想做科展非常重要的一點便是要有廣泛的課外知識。學校課本所教內容因為是最基礎的知識,同時份量不能太多,才能減輕學生的負擔。而且,為了減少授課上的爭議,所以太新的知識是不會放進課本。所以,你從課本所得到的知識基本上是不會有錯的,但因為那些知識都已經是定論,所以課本上的知識是不具研究價值的。所以,如果你只憑課本所學便想要來做科展,那是不會有什麼創見的。

與食蟲植物不太相關的事物,例如量測的方法,你也應該事先去找一些書來看看;你不能完全依賴課本所教的,課本所教的非常有限,甚至與實際脫節,像是酸鹼值的量測我們都是用儀器來測量,儀器本身也不貴,不然也有可測小數點下一位的酸鹼試紙。然而,課本還是在用紅色與藍色的石蕊試紙來教。除非你所要做的實驗很簡單,用課本的方法便能解決。

未完..... :em06:


-- 作者: 鹿角蕨
-- 發表時間: 2003/07/30 11:44pm

這真的很精采!

但有沒有可能歸納出比較可行的方向呢?
比如提供一些簡單的主題?
我不懂這類研究,但我相信只要曾付出過
一定會有收穫,哪怕是一些前人作過的主題,
或者是失敗的研究.....
但是,一但親自參與過,對於未來的人生,决對會有豐富的體驗......

像 csyin  兄以上這麼精闢的內容,就不會是小弟這種不讀書,又沒體驗的人,所能寫出來的,不是嗎?


-- 作者: csyin
-- 發表時間: 2003/07/31 00:01am

這個我也有在想....
不過說真的不是很樂觀.... :em16:
要想出恰當的題目很難啊
而且又想不出那麼多個 :em15:


-- 作者: amosyu
-- 發表時間: 2003/07/31 00:32am

好精彩!提個意見做參考.研究一下豬籠草的消化液對人體的益處好嗎?本地除了把豬籠草的袋拿來煮飯以外(ㄛ!今天剛吃到一個.裡面是椰漿飯!味道還不錯!)如果它的消化液對人體有供獻的話(例如壯陽.治SARS.或消腫止癢)那麼它的命運就不會這麼慘了!
ps:本想貼照片.但覺得太慘忍.想想還是算了!


-- 作者: vergil
-- 發表時間: 2003/07/31 00:55am

Moran, J.A. Merbach, M.A. Livingston, N.J. Clarke, C.M. Booth, W.E. Termite prey specialization in the pitcher plant Nepenthes albomarginata--evidence from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Journal article] Annals of Botany. [London ;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Aug 2001. v. 88 (2) p, 307-311.

Merbach, M.A. Zizka, G. Fiala, B. Maschwitz, U. Booth, W.E. Patterns of nectar secretion in five Nepenthes species from Brunei Darussalam, Northwest Borneo, and implications for ant-plant relationships. [Journal article] Flora: Morphologie, Geobotanik, Oekophysiologie. [Jena : G. Fischer Verlag, 1970-] 2001. v. 196 (2) p. 153-160.

An, C.I. Fukusaki, E.I. Kobayashi, A. Plasma-membrane H+-ATPases are expressed in pitchers of the carnivorous plant Nepenthes alata Blanco. [Journal article] Planta. [Berlin ; New York : Springer-Verlag, 1925-] Mar 2001. v. 212 (4) p. 547-555.

Cresswell, J.E. Resource input and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larval infaunas of an eastern tropical pitcher plant Nepenthes bicalcarata. [Journal article] Ecological Entomology. [Oxford, U.K. : Blackwell Science Ltd] Aug 2000. v. 25 (3) p. 362-366.

Owen, T.P. Jr. Lennon, K.A. Santo, M.J. Anderson, A.N. Pathways for nutrient transport in the pitchers of the carnivorous plant Nepenthes alata. [Journal article] Annals of Botany. [London ;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Oct 1999. v. 84 (4) p. 459-466.

Owen, T.P. Jr. Lennon, K.A.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itchers from the carnivorous plant Nepenthes alata (Nepenthaceae). [Journal article]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Columbus, Ohio : Botanical Society of America Inc] Oct 1999. v. 86 (10) p. 1382-1390.

Moran, J.A. Moran, A.J. Foliar reflectance and vector analysis reveal nutrient stress in prey-deprived pitcher plants (Nepenthes rafflesiana). [Journal artic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Chicago, IL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1992-] Nov 1998. v. 159 (6) p. 996-1001.

Moran, J.A. Booth, W.E. Charles, J.K. Aspects of pitcher morphology and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six Bornean Nepenthes pitcher plant species: implications for prey capture. [Journal article] Annals of Botany. [London ;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May 1999. v. 83 (5) p. 521-528.

Schulze, W. Frommer, W.B. Ward, J.M. Transporters for ammonium, amino acids and peptides are expressed in pitchers of the carnivorous plant Nepenthes. [Journal article] The Plant Journal: for Cell & Molecular Biology. [Oxford : Blackwell Sciences Ltd] Mar 1999. v. 17 (6) p. 637-646.

Athauda, S.B.P. Inoue, H. Iwamatsu, A. Takahashi, K. Acid proteinase from Nepenthes distillatoria (Badura). [Book chapter. Conference Publication] Aspartic proteinases : retroviral and cellular enzymes. New York : Plenum Press, c1998.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medicine and biology, v. 436. p. 453-458.

Sota, T. Mogi, M. Kato, K. Local and regional-scale food web structure in Nepenthes alata Pitchers. [Journal article] Biotropica. [Lawrence, Kan.: Association for Tropical Biology] Mar 1998. v. 30 (1) p. 82-91.

Cresswell, J.E. Morphological correlates of necromass accumulation in the traps of an Eastern tropical pitcher plant, Nepenthes ampullaria Jack, and observations on the pitcher infauna and its reconstitution following experimental removal. [Journal article] Oecologia. [Berlin : Springer-Verlag, 1968-] 1998. v. 113 (3) p. 383-390.

Schulze, W. Schulze, E.D. Pate, J.S. Gillison, A.N. The nitrogen supply from soils and insects during growth of the pitcher plants Nepenthes mirabilis, Cephalotus follicularis and Darlingtonia californica. [Journal article] Oecologia. [Berlin : Springer-Verlag, 1968-] 1997. v. 112 (4) p. 464-471.
慢慢看吧...都是豬的....
如果你真的看完了.....記得告訴我心得感想...


-- 作者: csyin
-- 發表時間: 2003/07/31 09:01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amosyu[/u]在 [i]2003/07/31 00:32am[/i] 發表的內容:[/b]
好精彩!提個意見做參考.研究一下豬籠草的消化液對人體的益處好嗎?本地除了把豬籠草的袋拿來煮飯以外(ㄛ!今天剛吃到一個.裡面是椰漿飯!味道還不錯!)如果它的消化液對人體有供獻的話(例如壯陽.治SARS.或消腫止癢)芋@...
[/quote]
這個可能超出科展的範圍..因為動物實驗不好做...
而且很花錢 :em16:


-- 作者: 鹿角蕨
-- 發表時間: 2003/07/31 10:00am

哇....猪籠飯!!!
那不就會有蟲屍扮飯????
不知味道如何?


-- 作者: sleeppig
-- 發表時間: 2003/07/31 11:34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鹿角蕨[/u]在 [i]2003/07/30 11:44pm[/i] 發表的內容:[/b]
但有沒有可能歸納出比較可行的方向呢?
比如提供一些簡單的主題?
我不懂這類研究,但我相信只要曾付出過
一定會有收穫,哪怕是一些前人作過的主題,
或者是失敗的研究.....
但是,一但親自參與過,對於未來的人生,决對會有豐富的體驗......
[/quote]

所以 我想這類研究
就必須要請要做科展的人 自行去找資料
像是vergil所提供的paper

雖然 我不是那麼信任「科學」
但是 所有的知識 都是站在前人的腳步上的
不管是累積 推翻........
都必須要對前人的研究有個瞭解

而不是來這樣一個業餘興趣分享的網頁來問科展怎麼做
卻不去蒐集相當的資料
唸過一些前人的paper之後 一定會有許多的疑問出來
不管是對方法論的質疑 對研究過程的反對....等等
那不就有題目可以繼續下去了嗎??

跟cysin說得一樣
題目不是不好找 但 研究者有沒有能力處理??


-- 作者: tjming
-- 發表時間: 2003/07/31 02:54pm

http://www.whchang.net/sujudy/judy/science/36-1.htm
http://www.whchang.net/sujudy/judy/science/37-1.htm
http://www.whchang.net/sujudy/judy/science/38-3-2.htm
國中科展中的食蟲植物,參考看看吧!


-- 作者: csyin
-- 發表時間: 2003/07/31 03:17pm

還有...
如果研究的題目夠好做, 那我自己做就可以了 :em01:
在我身旁有很多儀器可用 :em03:
幾萬元的實驗花費我還可以自付 :em17:


-- 作者: orchids
-- 發表時間: 2003/07/31 03:39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tjming[/u]在 [i]2003/07/31 02:54pm[/i] 發表的內容:[/b]
http://www.whchang.net/sujudy/judy/science/36-1.htm
http://www.whchang.net/sujudy/judy/science/37-1.htm
http://www.whchang.net/sujudy/judy/science/38-3-2.htm
國中科展中的食蟲植物,參考看看吧!
[/quote]

第一個嘉義高中科展作品中
有關於外形構造和捕蟲囊觀察
高中生要做這樣的實驗蠻厲害
大學生都不一定做的出來 :em05:


-- 作者: amosyu
-- 發表時間: 2003/07/31 10:00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鹿角蕨[/u]在 [i]2003/07/31 10:00am[/i] 發表的內容:[/b]
哇....猪籠飯!!!
那不就會有蟲屍扮飯????
不知味道如何?
[/quote]當然要清洗乾淨.然後把袋口割掉.裝米下去煮.口味則看個人喜好!我倒不覺得有什麼特別味道!還是吃樹蛾虫.白白肥肥那種比較刺激!
哎呀!本篇是討論科展.不是討論野味!不打擾了!


-- 作者: yh777777
-- 發表時間: 2003/07/31 11:07pm

過程重於結果
無論找不找得到題目
無論有沒有能力處理
自己走過一次後必有所得
找不到題目就多讀文獻 於不疑處有疑
沒有能力處理就想辦法變通 設計新的東西
失敗了也沒關係
科學精神與進步的原動力正存在其中
真的 過程重於結果


-- 作者: csyin
-- 發表時間: 2003/07/31 11:47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orchids[/u]在 [i]2003/07/31 03:39pm[/i] 發表的內容:[/b]
第一個嘉義高中科展作品中
有關於外形構造和捕蟲囊觀察
高中生要做這樣的實驗蠻厲害
大學生都不一定做的出來
[/quote]
我個人是覺得還好啦
應該是老師指導有方吧 :em05:
反正觀察什麼植物不都是照一套程序來做?

不過中小學生科展大家的老問題是題目大多都要弄得很"活潑"
真不知這樣的慣例是從何開始的....
"活潑"的題目是很不正確的做法,
光看那個題目根本讓人無法得知那科展是在做什麼 :em12:
對正式的科學研究來說, 題目下得不好就是失敗的開始...
因為可能會因此就讓其他人沒注意到你的研究 :em16:

還有前言都寫得太少了....並沒有真正指出做科展的動機....


-- 作者: ohya
-- 發表時間: 2003/08/01 04:06pm

謝謝大家的意見跟幫忙
我真的真的....很感動!!
不過專題跟科展有點不一樣
結果不一定拿去參加比賽
而是在高二下會有一場專題研究成果發表會
重點是在於自己對這個專題所投注的心血跟研究過程
我相信只要努力去做無論結果如何都不會有太大的遺憾!!
聽起來很像癡人說夢話
不過總之我還是想試試看....
謝謝大家啦!!


-- 作者: csyin
-- 發表時間: 2003/08/02 12:53pm

喔! 如果是做專題那倒沒那麼多問題
如果時間夠長的話你可以觀察其生活史, 調查生態,
食蟲植物與昆蟲之間的關係.....
至於生理的實驗通常是不太好做, 儘量避開...
除非你有想出什麼巧妙的做法可以克服.
如果時間不夠那觀察形態就好, 然後多找點資料把論文寫多一點就好.

至於論文要怎麼寫, 或者你想知道實驗或觀察該做到什麼樣的程度,
可以去下面網站下載一些植物研究的全文論文....
http://192.83.186.1/theabs/1/
也買點植物觀察的書來看看,
就照那些做法來完成對食蟲植物的觀察.... :em03:

如果希望論文寫好一點, 可以仿照碩士論文的方式寫,
不要加入自己的感情因素(比方說你要研究這個是因為在花市看到後覺得它很特別云云....)
那論文的參考資料比較簡單的就是查國外的網站, 不然就是買原文書
好好地看完幾篇後再寫...
比較簡單的做法就是純翻譯就好...
如果你自我要求較高那就是多看一些資料
再以自己的想法整理, 重新寫出文章 :em03:


-- 作者: ohya
-- 發表時間: 2003/08/03 11:45am

謝謝...不過高中生的專題跟大學生的不太一樣
其實不需要寫論文啦....^^""ㄏㄏ...
不過會有專題發表...
csyin兄
可不可以請你收一下你的短訊息
我寄ㄌ兩封都無回應...XD
有夠傷心的~~~><""
thanks...


-- 作者: csyin
-- 發表時間: 2003/08/03 12:11pm

這個...
高中的專題和大學的會有什麼差別嗎?
反正做完一個研究再怎樣都得寫個報告....
報告的架構大概都是一樣
只是大學的報告總得寫得深入一點....


-- 作者: rio
-- 發表時間: 2003/08/08 08:27am

ohya ,請問你是數理班的嗎?
我覺得高中做專題,不妨聽聽老師的建議,或者接老師給的題目
畢竟學校條件是有限制,而且通常老師會挑自己專長的東西
會學到比較多,我等一下有事情要忙,只是簡單的提個意見
當然如果你堅持自己的方向,也會有不同的體驗
祝順利


-- 作者: trapa
-- 發表時間: 2003/08/08 12:24pm

對不起...插個嘴...
其實看過很多科展...只有一個想法...
作的好的幾乎都不是自己的東西...好聽些是在老師指導下完成...
難聽些只是變成老師的分身...為老師完成一個他未完的夢而已...
有太多科展是老師在**大學或研究室的資源挹注下完成的...
這樣的科展我並不認為有太多意義...
再者...科展跟社會習性很相關...要噱頭而不是真正有心...
所以往往選擇的條件是"明星物種"...要知名度高的生物...
因此...食蟲植物/水生植物這一類具噱頭的生物在近年頗為受用...
可惜的是..如csyin兄所說...大多數的這些科展都沒有明確的切入點...
也就是沒有明確的研究動機...因此最後往往以雜亂收場...
這2年來...更是遇到很多想藉由科展直升大學的高中生...
(甚至有老師早安排好一切...就是要把學生push上大學...)
這對真正有心的高中生真的是蠻大的諷刺...
而個人是建議...對高中生來說...如果真的僅是想學習研究的精神...
不如由觀察入門...生態觀察是門簡單...卻又可深可淺的課題...
優點在於...可以在觀察的過程中找出問題...進一步去研究...
(所有的研究都是由觀察-->發現問題開始的...)
或者這是不需要很多經費也可以獨立完成的事...任何學問都是要付出時間精神去作的...
我保證如果您夠用心...在觀察的過程中一定可以發現很多問題...
也不必在網路上想找到題材...


-- 作者: moonshade
-- 發表時間: 2003/08/12 00:15am

離題了 不過忍不住要說

每次看到這種文章就覺得很奇怪

我想要問csyin,你在科展準備到放棄的過程難道沒有學到任何東西?

難道科展只是為了得獎?

我想csyin你跟得獎者的差別可能只是在有沒有得獎 其實學到的東西是差不多的

而且失敗的經驗還可能學到更多

我覺得應該只要提出失敗可能性非常大的意見就好了,不需要

叫別人不要做這個題目。畢竟人家可能是有興趣才選這

個題目的

告訴要做科展的人不太可能會成功之後,如果他還堅持的話

讓他自己去學習失敗的經驗不是很好嗎?

再者  原發文者只是來詢問何處可得到資訊

唸過高中的人都知道 高中生不知道去哪裡找論文吧

我建議你們這些碩士博士不要沒事就澆別人冷水

讓孩子自己去探索 去發現問題  這樣才會有擁有創造力的下一代


-- 作者: orchids
-- 發表時間: 2003/08/12 00:37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moonshade[/u]在 [i]2003/08/12 00:15am[/i] 發表的內容:[/b]
離題了 不過忍不住要說
每次看到這種文章就覺得很奇怪
我想要問csyin,你在科展準備到放棄的過程難道沒有學到任何東西?
難道科展只是為了得獎?
...
[/quote]
我想cysin 說過大部分好的科展作品, 老師抓刀的比例很高, 有些實驗設計
是需要訓練的, 高中有好的想法, 但很少人有辦法設計一個比較合理的實驗
去證實他的構想和創意 (中研院上課的學生除外 ), trapa 說的沒錯高中生如
果要獨立完成觀察性的東西會比較好,以高中生的資源和實際的狀況比較好
但這類要得獎很難  :em05:


-- 作者: csyin
-- 發表時間: 2003/08/12 08:24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moonshade[/u]在 [i]2003/08/12 00:15am[/i] 發表的內容:[/b]
離題了 不過忍不住要說
每次看到這種文章就覺得很奇怪
我想要問csyin,你在科展準備到放棄的過程難道沒有學到任何東西?
難道科展只是為了得獎?
...
[/quote]
哦哦
我想這位網友沒認清什麼樣的失敗才是值得學習的
:em05:  :em05:  :em05:

比方說"稀釋濃硫酸"這個常見的工作好了...
每個老師都會一再強調做這個工作的程序一定是濃硫酸是往水裡倒, 而且要緩緩加入,
程序絕對不能相反過來.
那麼你要不要試著反過來做呢?
你一定要堅持用反過來做的方法才能學習到何謂失敗的經驗嗎?

很多失敗的經驗並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帶過,
像上面這個稀釋濃硫酸如果做錯了, 你要面對的是嚴重的灼傷, 毀容....
你認為付出這麼大的代價來學習失敗是值得的嗎?

當然, 做個失敗的科展並不一定會受到皮肉上的傷害,
做失敗科展的代價通常是浪費時間而已.

人之所以能夠進步是因為經驗能夠傳承,
現在我之所以公布我失敗的經驗, 便是希望以後這些想做科展的人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而能去找出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新的方法不見得就能解決問題, 但就是因為沒人做過的事才值得做,
而這樣的失敗也才是有價值的, 這樣別人就會知道這條路不可行,
才能去試其他的路...

所以, 要怎麼培養下一代, 我是建議不要用"重蹈覆轍"這種方法.... :em17:


-- 作者: csyin
-- 發表時間: 2003/08/12 08:37am

還有啊
要有創意, 最基本就是要做到不重蹈覆轍 :em05:


-- 作者: yun
-- 發表時間: 2003/08/12 12:55pm

這裡插個花
其實我蠻贊同csyin的說法
我研究植物經歷一段蠻長久時光(20年)
辦科展以植物為主題真的很難收一時之效
需經年累月不斷探索'失敗
再不斷研究'發堀問題
而一來一彺
很抱歉你早已大學畢業
不再是高中生
不然就是從前人研究中發現新問題
而能從中突破
不然從0到1是一條很漫長的路


-- 作者: hsm8678
-- 發表時間: 2003/08/12 09:19pm

看到csyin對後輩的關心實在感動.要我打那麼多的字.可能要三天三夜.
.
但是如果看完所有的相關論文.我想想要有創意也難.
.
如果沒有年輕的一意孤行.豈有殺豬拔毛派的創立. 雖說要知道歷史的教訓.可是歷史卻一再重演.只是換年輕的一輩演
.
如果相關論文叫"有"------那"無"的空間還有無限大 .


-- 作者: eddy
-- 發表時間: 2003/08/13 07:17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hsm8678[/u]在 [i]2003/08/12 09:19pm[/i] 發表的內容:[/b]
如果相關論文叫"有"------那"無"的空間還有無限大 .
[/quote]
看不懂!? :em21:
這是哲學問題嗎?還是單純的數學問題? :em14:


-- 作者: csyin
-- 發表時間: 2003/08/13 09:02pm

表示能研究的空間還很大啦


-- 作者: csyin
-- 發表時間: 2003/08/14 08:22am

最近是有想到一個可行性的做法 :em03:
因為高中的科展並沒要求要那麼有創意....
所以最簡單的做法便是參考其他的植物學研究, 然後套用在食蟲植物上...
所以可以去買一些大學的植物學實驗課本(博愛路的書店有賣, 中文的),
和一些儀器分析的書....
快速瀏覽之後, 整理一下這些書裡所提供的做法有哪些是你看得懂的, 儀器是學校有的,
然後以這些你可用的實驗方法, 工具, 來評估是否可以湊出一個完整的實驗...

嗯嗯...要做科展前先趕快看一點大學的教科書
大學課本並不會太難, 大一大二的書通常只是高中課程的沿續而已, 只是換成英文...
當然我們可以不要看英文的, 找一些中文書就可以了....
因為大學的課本講比較多, 這樣比較知道有哪些事是可做的...

我以前在做科展時, 班上有另一個同學也在做, 但他很早就開始做,
而且有受到老師的訓練(他有參加社團..), 也有看大學的生物課本,
所以他的科展就比我好很多(當然他不是做食蟲植物)...

唔..還有, 做科展並不是隨便玩玩就好..
也應該要以拿獎為目標, 不然至少也得做出你覺得可以和人一較高下的作品...
不然如果你只是想學個經驗, 那就做為你個人的私人研究就好,
這才會比較輕鬆 :em25:
至於詳細的理由, 等我想出來再說吧 :em06:


-- 作者: Jimmy
-- 發表時間: 2003/08/14 02:09pm

原來csyin 也是學化學的
我還以為這裡幾乎都是學植物的
剛來時我覺的好像只有我的本科與植物扯不上邊


-- 作者: csyin
-- 發表時間: 2003/08/14 03:55pm

為什麼你會覺得我是學化學的呢?
我現在是在化工系, 但做的是動物細胞方面的研究,
大學是唸的是生物相關的...

這個...並非是對植物有研究的人就是學植物出身的
你可知植物系園藝系不會種植物的大有人在...
所以興趣才是最重要的啦


-- 作者: Jimmy
-- 發表時間: 2003/08/14 05:55pm

我也是唸化工
但剛要升科技大學


© 中文版權所有: 塔內植物園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程式翻譯:auron 版本: LeoBBS X Build0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