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塔內植物園 (/tbgweb/cgi-bin/leobbs.cgi)
-- [ 食蟲植物 ] (/tbgweb/cgi-bin/forums.cgi?forum=19)
--- 【文獻】三種毛氈苔的葉片與莖頂組織培養 (/tbgweb/cgi-bin/topic.cgi?forum=19&topic=10536)


-- 作者: biosaa
-- 發表時間: 2010/07/03 10:06pm

[這篇文章最後由biosaa在 2010/07/04 08:12am 第 3 次編輯]

文獻來源:Kawiak, A., Krolicka A., Lojkowska E.. 2003. [b]Direct regeneration of [i]Drosera[/i] from leaf explants and shoot tips[/b]. Plant Cell Tiss. Org. Cult. 75:175-178.

[color=#7FF000][b]洗碗精的前言[/b][/color]
毛氈苔種類多樣,組培的需求也各不相同,這篇論文針對三種毛氈苔進行不同的培養基成分、性質、有無添加植物賀爾蒙進行分析,找出適合它們的配方,您會發現,平平是毛氈苔,怎麼配方差這麼多!!??

註:[b]黑色的字[/b]是整理自原作者的文獻內容,[color=#7FF000]綠色的字[/color]是洗碗精在下的附註唷!

------------------------------------------------

[color=#7FF000][b]前言[/b][/color]
毛氈苔是食蟲植物的一大宗,目前全球超過130個品種,但是受到濫採、濫墾的影響,已經日漸稀少,歐洲有些毛氈苔甚至被列入瀕危物種!毛氈苔植株具有1,4-naphthoquinones[color=#7FF000](Naphthoquinone,萘醌,C[sub]10[/sub]H[sub]6[/sub]O[sub]2[/sub])[/color],用於治療呼吸道痙攣的症狀(antispasmodic of respiratory tract ailments)。已知組織培養能夠快速且大量地生產植株,有助於藥用、瀕危植物等的繁殖,在本文之前已經有文獻報導[i]Drosera rotundifolia[/i]葉片的組織培養,本文則更進一步針對三個品種的毛氈苔組培進行探討。

------------------------------------------------

[color=#7FF000][b]試驗設計[/b][/color]
[b]三種毛氈苔:[/b][list][*][i]Drosera anglica[/i]-[color=#7FF000]北半球溫帶地區,種子需經過冷積層才會發芽,不過本文對於種子萌芽並無多加著墨,關於[i]D. anglica[/i]的發芽可以參考[url=http://saaxd.no-ip.info/saaBlog/viewtopic.php?f=13&t=759]【文獻】打破[i]D. anglica[/i]種子休眠的條件[/url]。[/color]
[*][i]Drosera binata[/i]-[color=#7FF000]叉葉毛氈苔,原產澳洲,無法自花授粉,本文利用葉片培育培植體。[/color]
[*][i]Drosera cuneifolia[/i]-[color=#7FF000]原產於南非好望角,可自花授粉,其他資料不詳。[/color][/list]

[b]三種處理:[/b][list]
[*]5種培養基-MS、1/2MS、RM、VW、Fast。
[*]7個比例的植物賀爾蒙-NAA與BA的含量從0μM、0.005μM、0.05μM、0.01μM、0.2μM 進行調配。
[*]2種型態的培養基-固態或液態。[/list]

[b]其他條件:[/b][list][*]2% sucrose
[*]35ml
[*]固態培養基添加0.7% agar;液態培養基120rpm
[*]溫度21±2ºC、16小時光照、亮度900 lux
[*]5重複[/list]

[b]種子消毒:[/b]
[i]Drosera anglica[/i]、[i]Drosera cuneifolia[/i]種子先以70%酒精浸潤10秒後以3%次氯酸鈣(CaCl[sub]2[/sub]O[sub]2[/sub])消毒20分鐘,無菌水洗三次後播種。

[b]葉片消毒:[/b]
[i]Drosera binata[/i]葉片先以自來水洗淨,接著浸泡5%介面活性劑(其實就是泡洗碗精...)30分鐘後,以70%酒精浸潤10秒,再以1.25%漂白水(次氯酸鈉)消毒25分鐘,水洗三次後置於培養基上。
[color=#7FF000]*作者葉片消毒時比較[b]1%氯化汞(HgCl[sub]2[/sub])10分鐘[/b]、[b]3%次氯酸鈣(CaCl[sub]2[/sub]O[sub]2[/sub])20分鐘[/b]、[b]1.25%次氯酸鈉25分鐘[/b]的消毒效果,結論是次氯酸鈉清潔效果以及培植體存活率比較高。[/color]

[b]發芽率:[/b]
4~6周後[i]Drosera anglica[/i]發芽率62%、[i]Drosera cuneifolia[/i]發芽率71%。


無菌播種萌芽八周後取培植體(葉片與莖頂)開始實驗。


------------------------------------------------

[color=#7FF000][b]結果[/b][/color]
實驗八周後統計成功產生芽點的培植體比例(Explant regeneration %,[color=#7FF000]此處譯者統稱[b]繁殖率[/b][/color])以及出芽數目(No. of shoots per explant,[color=#7FF000]此處統稱產生幾個[b]芽體[/b][/color])。

[b]效果最佳的培養基以及植物賀爾蒙[/b]
[i]Drosera anglica:[/i]Fast medium,0.05μM BA、0.005μM NAA,繁殖率(regeneration)可達87%,平均每個培植體產生約8.3個芽體。
[i]Drosera binata:[/i]VW medium,不添加植物賀爾蒙,繁殖率81%,平均每個培植體產生約14.5個芽體。
[i]Drosera cuneifolia:[/i]1/2MS,0.2μM BA、0.2μM NAA,繁殖率25%,平均每個培植體產生約6.4個芽體。

[b]效果最佳的培養基型態[/b]
[i]Drosera anglica:[/i]液態培養基添加植物賀爾蒙
[i]Drosera binata:[/i]液態培養基[b]不[/b]添加植物賀爾蒙
[i]Drosera cuneifolia:[/i][b]固態[/b]培養基添加植物賀爾蒙


好,結束!

...喂不是啦!接下來是討論@@

------------------------------------------------

[color=#7FF000][b]討論[/b][/color]
[list=1][*][i]Drosera anglica[/i]使用0.005μM的BA與NAA時,繁殖率可達92%,但是培植體平均僅產生7.2個芽體;使用0.05μM BA、0.005μM NAA,繁殖率雖然只有87%,但是平均每個培植體產生約8.3個芽體。算起來是後者產生的總量比較多。液態培養基增殖的效果較固態又高出一倍,固態培養基平均最高僅能產生8.3個芽體,但是改為液態培養基加入同量的植物賀爾蒙,繁殖率可高達90%,培植體平均產生16.4個芽體。
[*][i]Drosera binata[/i]在不加植物賀爾蒙的情況下長得較好,加入賀爾蒙後反而抑制生長。液態培養基效果亦較佳,固態繁殖率僅有67%,平均產生7.4個芽體;液態培養基繁殖率達92%,平均產生13.6個芽體。
[*][i]Drosera cuneifolia[/i]組培時會因為[b]氧化發生褐化(oxidative browning)[/b]的情形,導致繁殖率僅有25%,產生的芽體數量也較少,可加入維生素C、PCP、cysteine等抗氧化劑來減緩這種狀況,作者表示加入維生素C的效果最佳,可以使繁殖率提高至60%。[i]Drosera cuneifolia[/i]葉片以液態培養基培養的培植體全軍覆沒,全部褐化死亡,也就是說這個品種液態培養還需要更進一步研究。[/list]

------------------------------------------------

[color=#7FF000][b]結論[/b][/color]
[color=#7FF000]小苗長到與當初培植體一樣大後出瓶馴化,作者表示根莖發育完整的小苗已順利移入泥炭土栽培(Plantlets with fully developed shoots and roots were successfully transferred to peat.),但是沒有發育完整的咧?文中就沒有提及了,這是比較看不懂的地方。

本文提供的表格僅呈現效果最好的培養基成分,例如[i]D. anglica[/i]只有顯示它在Fast medium中對應添加不同植物賀爾蒙的效果,但是沒有顯示在1/2 MS裡面狀況究竟如何。以在下個人來說,要配置MS已經很麻煩了,不太可能有時間和空間再去配這麼多種培養基,因此[i]D. anglica[/i]使用1/2 MS的效果如果不如Fast,但是也能有一定成功率的話,方便起見當然還是會通通用MS,作者沒有呈現所有的數據實在可惜(全部顯示的話會爆炸多...)。

總的來說,這篇4頁的文獻建立了一個指標,包含葉片消毒、植物賀爾蒙用量、類似的品種可能可以使用哪種培養基等等...,都可以作為參考。比較可惜的是沒有北嶺毛啊!叉葉毛這種隨便插隨便長的其實用不到組培的說...@@ 以上是這篇的報導,謝謝收看,歡迎討論囉![/color]


-- 作者: playerst
-- 發表時間: 2010/07/03 10:14pm

是SCI論文嗎??
如果是說不定能從Introduction中的References中找到相關資料


-- 作者: csyin
-- 發表時間: 2010/07/03 10:34pm

MS培養基不會難配啦!
不就是配幾瓶濃縮液, 使用前稀釋就好了嗎?
如果更懶, Sigma有賣配好現成的MS medium.


-- 作者: biosaa
-- 發表時間: 2010/07/04 08:08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playerst[/u]在 [i]2010/07/03 10:14pm[/i] 發表的內容:[/b]
是SCI論文嗎??
如果是說不定能從Introduction中的References中找到相關資料
[/quote]
這篇reference的文章都沒有北嶺...主要是Drosera rotundifolia比較多@@


[quote][b]下面引用由[u]csyin[/u]在 [i]2010/07/03 10:34pm[/i] 發表的內容:[/b]
MS培養基不會難配啦!
不就是配幾瓶濃縮液, 使用前稀釋就好了嗎?
如果更懶, Sigma有賣配好現成的MS medium.
[/quote]
之前沒有配過養液的時候覺得很困難,不過配過養液之後就發現MS真可愛...配了1L母液可以用上好幾個月,只要麻煩一次就好了@ˇ@


-- 作者: li3167
-- 發表時間: 2010/07/04 12:00pm

有沒有像似巫婆的感覺.........


© 中文版權所有: 塔內植物園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程式翻譯:auron 版本: LeoBBS X Build0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