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cysung
-- 發表時間: 2002/08/16 11:13pm
台灣植物資源調查研究史 關於台灣植物資源調查研究史,許建昌教授(1975)已作過一番 考據詳實的介紹,可謂光復迄今回顧此段歷史之最重要文獻。雖然早 於1624年已有歐洲人到達台灣,但關於植物的調查工作至今可考者, 則屬1854年英人Robert Fortune的採集記錄為最早;例如其在淡水所 採的蓪草(Tetrapanax papyriferus)標本即為該種之模式標本。時 至今日,台灣的植物調查史已歷138年,可說是台灣各類生物資源調 查中起步最早者。根據所調查種類的多寡、地區範圍的大小、研究主 題和方向,台灣植物調查史可大致區別如下: 一、開拓時期(1854-1894) 本時期從1854年4月20日英人Robert Fortune由福州乘船抵淡水, 在附近採集一日而返開始,至1895年日人據台之前。此時期內相繼有 英、德、美、日等國之學者來台採集,可考者達15位(參見附綠一) ,其中泰半屬英人,採集地點都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山區或平地, 大部份在北部的基隆、淡水一帶,少部份在台南、高雄和恆春,偶有 在東部地區者;其原因與當時的交通狀況及民風有關。其中Robert Swinhoe於1856,1857,1861三度來台,其採集以動物為主,但所採集 植物亦不少,曾於1863年發表「台灣植物目錄」(List of Plants of the Island of Formosa),記錄了246種,其中包括蕨類33種, 可說是第一部研究台灣植物的文獻(賴,1978);而M.Kurita於1874 年來台,為第一位來台採集之日籍人士。以上除日人M. Kurita外, 所採集之標本絕大部份送往英國,由當時著名的分類學者如J. D. Hooker, A. R. Rolfe, H. F. Hance, N. E. Brown等進行研究, 但由於彼等所發表之立章零星分散於各其刊,缺乏綜合性的整理。 直到1892年,英人Augustine Henry來台停留較長的時間,進行較 全面的調查,才算對台灣植物的種類和特有初步的了解。氏於1896 年發表「台灣植物目錄(A List of Plants from Formosa)」, 文中共列出顯花植物628屬、1,288種(其中包括81種栽培植物及20 種歸化植物),隱花植物149種,1,347種,為本島植物研究史上重 要的文獻,文中且指出:
(1)台灣特有種103,分別屬於79屬,皆為採自山區者,當 高山植物調查完全時,特有種可能更多, (2)特有種之外大部份均為中國大陸的華中、華南與日本共 同種, (3)平地植物與印度平原者多相同, (4)與菲律賓、澳洲共同種與屬只有極少數; 前兩點與今日多數學者的意見並無二致,殊為難得。約在同一 時期,F. B. Forbes和W. B. Hemsley於1886至1905年間陸續發表「 中國植物目錄(Index Florae Sinensis)」,其中增列了不少台灣 的植物種類,記載了台灣顯花植物約2,000種,幾達A. Henry的兩倍 。雖然他們的論文有部分不在本時期內發表,但因為他們所參考的 標本均採集自本時期,故亦歸屬於此。綜合言之,Henry, Forbes, Hemsley等人的工作,雖只是草創時期不完整的調查,但都是研究本 省植物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 二、 日據時期(1895-1945) 1895年日人佔領台灣以後,即著手進行全島植物調查事宜,本 時期大約可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研究重心在東京帝大,其派遣不 少學者來台採集,標本均送回東京研究。最初研究工作由松村任三 負責,早田文藏繼其後從事研究,並於1903年來台採集。1906年松 村及早田二氏合著「台灣植物誌(Enumeratio Plantarum Formosanarum)」。其時,台灣總督府設立植物調查科,由川上瀧 彌負責,在全島進行大量的採集調查(採集成員見附錄一),此時 可謂台灣植物調查最盛之時,然而大部份的標本(包括模式標本) 均送回日本收藏。1908年早田氏發表「台灣高山植物誌(Flora Montana Formosae)」,記載本島山地所產植物共79科、266屬、 2,199種(外來種57科、141屬、170種),早田氏亦於此時攜帶無 法鑑定的標本前往英國Kew Garden之標本館進行比較研究,將所得 之成果,於次年(1911年)發表了「台灣植物資料(Materials for a Flora of Formosa)」,記載109科、343屬、735種,其中2科 、72屬、567種為新增加的分類群。而早田氏並且自1911-1921年陸 續發表了「台灣植物圖譜(Icones Plantarum Formosanarum)」 ,記載了170科、1,197屬、3,568種及79變種,並附部份植物之圖 版,此為台灣植物研究史上不朽的皇皇巨著,描繪出台灣植物整體 的大要及特性。在此時期,必須一提法國採集家U. Faurie,氏曾 於1903年首度來台,並於1913-1915年在台進行大規模採集,但不 幸於1915年客死台北,留下數萬份標本,分送歐、美、日各國標本 館,氏對台灣植物之研究貢獻很大。
第二階始自金平亮三接掌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之 後逐漸充實林業部之標本館(即現今台灣省林業試驗所臘葉標本 館),台灣植物研究的重心乃逐漸由東京移至台北。1917年,金 平氏發表「台灣樹木誌」,以木材解剖為主,進行台灣樹木的分 類,並於1936年增訂新版。1925-1932年,山本由松陸續發表了 「續台灣植物圖譜(Supplementa Iconum Plantarum Formosanarum) 」五卷,繼承早田氏的台灣植物研究工作。1928年,佐佐木舜一 編著了「台灣植物名彙」,記錄了台灣維管束植物185科、1,121 屬、3,265種、5亞種、312變種,並附有台灣本地之俗名,氏稍 後於1930年編纂了「林業部腊葉館植物標本目錄」。 第三階段始於1928年4月台北帝國大學成立,植物調查工作 轉交由工藤祐舜主持的植物分類生態學室繼續進行,並建立腊 葉標本館(即今台灣大學植物系標本館)。工藤氏早逝(1932 年),由正宗嚴敬及山本由松繼任,至1936年,正宗氏主編之 「最新台灣植物總目錄」出版,係當時所有台灣維管束植物的 總覽,共收錄了188科、1,174屬、3,841種、12亞種及396變種 。隨後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軍染指中南半島及南洋群島,台 北帝大亦負責上述地區的植物資源調查。此時,除了植物種類 數目的調查研究工作特續進行外,研究方向已逐漸偏重於草本 植物的專論性及訂正性的研究,如菊科由北村四郎,莎草科、 禾本科由大井次三郎,類由田川基二,蘭科由福山伯明等。 三、 光復後之進展 1945年台灣光復,由國人接手植物資源調查研究工作,起 初由於經濟蕭條,學術界呈現青黃不接之相,正宗氏留任台大 ,1947年,蔣英、傅書遐、林渭訪、李惠林等先後由大陸來台 。蔣英曾主持林試,但不久後返回大陸,傅氏則負責採集工作 達半年之久,而林試所標本館則在林氏主持下,持續不斷的山 區採集,進行本省森林植物分類工作。林氏以後,這些工作仍 持續進行,在標本館中研究分類的人員先後有壬仁禮、藤詠延 、柳榗、廖日京、章樂民、徐國士等諸位。而所藏標本已從當 初接收時倖存之二萬六千份增為現今之十餘萬份。另一方面, 李惠林則至台大主持研究工作,並成立弓植物學研究所,旗下 有侯定、林信子、謝阿才、林敬瀨、陳建鑄、高木村等在標本 館服務,並有碩士班研究生耿烜、趙傳纓等。而後不久,李氏 、侯氏、耿氏、趙氏先後出國,台灣植物的研究調本工作一度 失去重心,幸賴劉棠瑞教授於主持博物館之外,分別在台、師 大、中興大學等校的植物、森林等相關科學系講授植物分類學 及樹木學,後任教台大森林系,更訓練了不少學生,門下有廖 日京教授、曾樵博士、黃增泉教授、莊燦暘博士、許建昌博士 、莊清漳博士等,並於1960及1962年出版「台灣木本植物圖誌 」上下兩卷,內容涵括了大部份栽培或本地之木本植物,為台 灣光復後,植物研究的一大鉅作。1963年,李惠林教授出版了 英文版之「台灣樹木誌(Woody Flora of Taiwan)」,二者 實乃相得益彰之作。1964年,台大森林學研究所成立,亦訓練 了不少植物分類人才。此外,專長蕨類之美籍教授棣慕(C. E. Devol)於1959年主持台大植物系標本館,大力推展植物調查 工作,黃增泉、許建昌亦學成歸國任教,於植物系分別在孢粉 學及細胞分類方面展開研究工作,彼等的努力也造就了不少現 在台從事研究的中生代植物分類學者如徐國士、楊遠波、郭長 生、張惠珠、陳世輝、彭鏡毅、劉和義、謝長富、趙淑妙、鄒 稚華、王震哲等(參見附錄二)。植物系標本館日益充實,標 本總數約達二十二萬份,也加強了草本植物的研究。可惜許建 昌教授已於1976年赴日定居。 除台灣大學外,師範大學生物系黃守先教授,林試所柳榗 教授亦對植物分類及生態方面之研究調查貢獻良多。台中中興 大學有劉業經教授主持樹木及分類學講座,並於1972年出版「 台灣樹木誌」,復於1988年與呂福原、歐辰雄兩位教授重新撰 寫,出版「台灣樹木誌」。內容詳實精闢,為一不可多得之工 具書,研習樹木者不可或缺。門下有植物系謝萬權教授、森林 系歐辰截教授等,其植物及森林研究所亦造就了不少後進學者 。此外東海大學王忠魁教授,除研究苔蘚植物分類外,亦攻植 物生態、地理,林善雄教授為其後起之秀;屏東技術學院(原 屏東農專)張慶恩教授(現已退休),專精於恆春半島及蘭嶼 之植物分類,對其生態、地理亦有涉獵。彼等對台灣光復後之 植物調查工作,亦功不可沒。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於1960年代初期在 莊燦暘先生的努力下,創建標本館,不欠,莊先生旋即赴美深 造,獲學位後定居美國,在伊諾州立大學任教職。及至二十年 後彭鏡毅教博士自美返國,受聘中央研究院,從事植物細胞分 類學及生物系統分類研究,並接掌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標本館 ,乃從事大量採集,並特別著重標本製作的品質及標籤資訊之 完整,充實分類學文獻,對推動國際合作與標本交換不遺餘力 。目前中央研究植物所並先後羅致趙淑妙博士(專長授粉生物 學/系統分類學/分子生物學)及鄒稚華博士(專長植物胚胎 學/系統分類學)。 四、 「台灣植物誌」 1969年1月,中美雙方政府簽定一項關於學術合作竹的協定 ,而後兩國學者於同年九月開始討論合作編撰台灣植物誌事宜, 並獲得當時國科會主任委員吳大猷博士的贊同,於1972年7月獲 經費補助,開始進行,期限至1975年。編輯委員會於1973年組成 ,成員包括李惠林、劉棠瑞、黃增泉、小山鐵夫及棣慕華等五位 教授,並從1972年至1979年,陸續出版了「台灣植物誌(Flora of Taiwan)」六卷,此為台灣分類學者共同努力之成果,也是 本省維管束植物資源較完整之學術報告,可說是台灣植物分類 研究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頗獲許多國外學者的好評,然而對一個 記錄了四千餘種高等植物的植物誌而言,三年的計畫執行時間太 過短促,疏漏與錯誤在所難免。於是有修訂之議。 1984年,台灣植物誌第二版策劃委員會成立,成員包括中央 研究院植物所周昌弘博士、彭鏡毅博士,台大植物系黃增泉教授 、謝長富副教授,台大森林系廖日京教授,林業試驗所徐國士博 士,中興大學植物系謝萬權教授,嘉義農專呂福原教授,屏東農 專張慶恩教授,並向國科會提出規劃報告,根據這份報告書,國 科會於1985年開始支持一項為期五年的台灣植物誌修訂計劃,並 且組成執行委員會,1988年此計劃進行一次重整檢討,重組執行 委員會,成員包括:屏東農專張慶恩教授、台大植物系黃增泉教 授、謝長富副教授、台大森林系廖日京教授、中興植物系謝萬權 教授、國科會生物處林榮耀處長、嘉義農專呂福原教授、中央研 究院植物所彭鏡毅研究員、林試所楊遠波副研員。以上參見黃 (1986),Huang (1990)。 五、 中美合作「台灣植物資源調查及資料庫建立」 自第一版「台灣植物誌」出版後,至今已有數以百計的新種 或新記錄種陸續在本省被發現並報導(參見附錄三)。因此,本 省究竟有多少種類的植物資源,仍須要繼續進行廣泛而深入的採 集調查。1898年,美國密蘇里植物園園長Peter H. Raven博士應 國科會邀請來台講習一週,並向國科會主委夏漢民博士表示有意 與中華民國就植物資源方面進行合作研究,夏主委亦至表同意。 1990年5月間,由黃增泉、彭鏡毅、場遠波及郭城孟等教授組團 前往密蘇里植物園商討合作推動「台灣植物資源調查及資料庫建 立(Botanical Inventory of Taiwan)」,美方由Robbin C. Moran(美方聯絡人:美國密蘇里植物園),Bruce Bartholomew (加州科學研究院),Warren L. Wagner(史密森研究院國家 標本館),Timothy K. Lowrey(新墨西哥州立大學)及Thomas G. Lammers(芝加哥博物館)五位植物學者組成學術委員會,與我 方才彭鏡毅研究員為中方聯絡人)合作進行採集研究,並由密蘇 里植物園提供TROPICOS軟體,協助建立台灣植物資源資料庫系統 。此項中美合作計劃執行後,該植物園除可協助我國建立本省植 物資源資料庫系統,並獲得世界其它地區植物趼究的資訊外,雙 方的學術交流將能提昇我國植物學研究的學術地位及研究生訓練 的品質,且對於本省自然資源的保育工作將有莫的助益。
http://www.sinica.edu.tw/~hastwww/taiwandesrp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