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塔內植物園 (/tbgweb/cgi-bin/leobbs.cgi)
-- [ 生物與生命科學 ] (/tbgweb/cgi-bin/forums.cgi?forum=14)
--- 掠食者的存在,使蛙類死於殺蟲劑 (/tbgweb/cgi-bin/topic.cgi?forum=14&topic=101)


-- 作者: ycsung
-- 發表時間: 2004/05/22 07:42am

[這篇文章最後由ycsung在 2004/05/22 07:43am 第 1 次編輯]


撰文╱倫納(Rebecca Renner)
翻譯╱張雨青

兩生類的數量正日漸減少,而起因仍眾說紛紜。

最初人們懷疑殺蟲劑就是元兇,不過,這類有毒物質的作用並不顯著。
只有少數報告認為兩生類的減少與殺蟲劑有關,而且就連這些為數不多的研究中,
殺蟲劑的濃度似乎也低得不足以殺死兩生類。

但是,美國匹茲堡大學生物學家芮利亞(Rick A. Relyea)認為,
標準毒物學可能嚴重低估殺蟲劑對野生蛙類的影響力。

他在2003年12月號《生態應用》(Ecological Applications)期刊中指出,
一種以賽文(Sevin)為商標的常見殺蟲劑加保利(carbaryl),
與另一種壓力源(亦即掠食者的存在)並存時,對蝌蚪的殺傷力會高達平常的46倍。

芮利亞把蝌蚪養在幾個加保利含量不同的水槽中。

一如預期,這些在標準毒性試驗中顯示為無害的濃度本身,並未產生出人意表的效應。
然而,當水槽中以一網之隔放入會獵食蝌蚪的火焰蠑螈(red-spotted newts)時,
許多蝌蚪卻一命嗚呼。

芮利亞表示,蝌蚪對於危險的氣息極度敏感:例如,1000公升的水中只要有1隻蜻蜓的幼蟲
(它們也是蝌蚪的獵食者之一),蝌蚪就會有所反應。

芮利亞由前述蠑螈與加保利的數據為基礎,陸續做了其他的研究,迄今已做了七組實驗,
將六種蛙類暴露於加保利中,並記錄牠們所受到的協同作用結果。
芮利亞也將在一篇發表在即的論文中,說明一種常見除草劑在掠食者的存在下,
會產生同樣的雪上加霜效應。美國耶魯大學生物學家斯科利(David Skelly)表示,
芮利亞的研究顯示,「自然界中的主要壓力源類型,可能是了解殺蟲劑對野生動物的真實
作用之關鍵。」

美國環保署審視了芮利亞過往的研究結果,但他們相信該署的規範足以保護兩生類,
因為其毒性標準的制定是以大西洋鮭為依據,而大西洋鮭比蝌蚪對加保利更為敏感。
儘管如此,美國環保署和其他爬蟲學家依然關注芮利亞所提出的協同效應。

美國南伊利諾大學生物學家斯帕林(Donald W. Sparling)表示,
「我們很難證明現代殺蟲劑就是使兩生類數量減少的主因」,
即使是滴滴梯對野生動物的影響,也是歷時數年才真相大白。

他指出,「我們勢將仰賴夠份量的證據,而芮利亞的研究便增添了極有力的份量。」

轉載於 科學人月刊的電子報


© 中文版權所有: 塔內植物園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程式翻譯:auron 版本: LeoBBS X Build0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