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一覽:[貼圖] 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台灣阿嬤 (新回覆在最前面,最多列出 6 個) [列出所有回覆] |
akira |
發表於: 2005/05/09 02:09pm |
天池 大大 : 您提及到 "倒U型" 您可以參考 ( 分類區版主EnergyStar---文章主題: 新幾內亞的amabilis) 很容易分辨
臺灣蝴蝶蘭的復育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和台東區農改場都曾經對臺灣蝴蝶蘭進行復育的工作 墾丁國家公園--臺灣蝴蝶蘭的復育自民國74年9月起至77年止共歷時3年,種原來自於欖仁溪至出風鼻南仁山生態保護區一帶, 查獲山胞盜取臺灣蝴蝶蘭, 經交墾管處保管, 尚存15株 , 墾管處保育人員以此作為母株, 進行復育
台東區農改場所進行研究復育的是蘭嶼種的白花蝴蝶蘭 , 其母株是在民國50年代在蘭嶼採集到的蝴蝶蘭,
提供另一方面參考資料: 1928年9月發行的 植物研究雜誌中 "臺灣植物 ( 二 ) 胡蝶蘭 "由 理學士 山本 由松所撰寫中記載著:日籍植物學者 佐佐木舜一 與 農學博士 川上瀧彌 於1912年2月首次來臺灣採集,後序陸陸續續來臺採集, 將採集到臺灣白花蝴蝶蘭帶回置於 "小石川植物園 "栽種,或許到 "小石川植物園" 還可以看到當時來臺採集到的臺灣白花蝴蝶蘭吧!!!!!! 蝴蝶蘭原住民語 (KARARA) , 高士佛及紅頭嶼也有 , 其中產地以牡丹社是最有明的, 文中有臺灣恆春蝴蝶蘭的生態照及 "小石川植物園 " 溫室中的 (Phalaenopsis Aphrodite REICHB. FIL.)
至於鑑賞部份還是請最有權威的 "劉醫師" 鑑賞 ,
花花公子:感謝提供的相關圖片 您所提供的相關圖片是原生種的並非交配種
飛蝴蝶兄: 期待你們的照片!
akira
|
|
天池 |
發表於: 2005/05/05 11:54am |
[這篇文章最後由天池在 2005/05/05 11:57am 第 1 次編輯]
wecan 兄貼的這棵瘤狀體看來似乎是單突尖, 不像雙突尖, 不過我以前都沒 有注意到瘤狀體的構造, 現在都很注意了.
到目前若說單突尖的瘤狀體不是純台灣阿婆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 若說有雜交到amabilis , 被稱為瘤狀體雙突尖的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的表徵, 應該也會在其雜交後代或多或少有其表徵, 可是我 栽植過兩整批這種被稱為台灣阿嬤的雜交株, 卻未發現瘤狀體的表徵有何差 異, 所以若是要用瘤狀體的突尖來分別是否是純Phal. aphrodite var. formosana , 這是要再探討商確的.
有關屏管處的那棵台灣阿嬤是否為純種, 也很難說清楚了, 友人送我那棵 大武的台灣阿嬤, 輾轉經過兩人栽植有三十多年了, 我是去年初要到的, 不 過瘤狀體是單突尖, 哈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