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一覽:發現-盔蘭 (新回覆在最前面,最多列出 6 個) [列出所有回覆] |
噶瑪蘭人 |
發表於: 2009/08/20 03:53am |
[這篇文章最後由噶瑪蘭人在 2009/08/20 03:59am 第 1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bik在 2009/08/19 08:43pm 發表的內容: 我一直懷疑除了缺錢以外,是否其他的條件都已經具備了? 例如有人提到建立祕密花園,只是是否把撿來的野生蘭往同一個地方送,這是正確的? 是否應該按北、中、南、東建立保護中心? 還要依海拔高度區分低、中、高海拔?
|
|
最嚴謹的當然是就地野放 保護中心則是選擇現有,最原始的地區畫出保護範圍 只要不開發就好,也不必人為集中蘭種或移植
特別是台灣地形崎嶇,以生態學來看,不同地區的同一物種 基因歧異度或許已因隔離而開始分化 就看過特有生物中心針對台灣不同山脈的長鬃山羊族群作基因鑑定 竟發現不同區域族群的歧異度很大(依稀好像是雪山山脈和中央山脈某段的區別) 甚至再和大陸的近似種比對後 推論出兩者很可能是冰河時期,有台灣海峽陸橋時,不同時期遷徙來台灣的 台灣原生魚類也類似研究 動物尚且如此,不會亂跑的植物一旦擴及某隔離性較大的地方 那演化分歧應該更明顯 中部某大學針對台灣蝴蝶蘭(號稱請台東的原住民採的本土山採株)和菲律賓蝴蝶蘭做基因比對 發現兩者雖然在分類上被歸為同一種 基因同質性卻只有百分之七十幾 所以也難怪有人號稱可以根據某些性狀特徵分辨出台灣蝴蝶蘭
只要物種短期內不被滅種 只要隔離仍存在 演化就會持續進行 亂野放或移植的結果想必容易造成基因污染 干擾演化的進行
對演化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雀喙之謎"這本書,淺顯易入口,非本科也看得懂
只是,全台都已成一日生活圈 要維持不被人為干擾,又能隨自然演化 實屬不易
PS.離主題盔蘭越來越遠了 討論是否該另闢主題或就此打住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