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您,訪客登入論壇 按這裡註冊 忘記密碼 在線會員 文章搜尋 論壇風格  使用說明   


>>> 色彩繽紛的水中天堂
塔內植物園[ 水族世界 ] → 發表回覆

主題標題: 青將魚(如圖)
您目前的身份是: 訪客 ,要使用其他會員身份,請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未註冊訪客請輸入網名,密碼留空白。
請輸入您的會員名稱   您沒有註冊?
請輸入您的密碼   忘記密碼?
目前心情
  • 將放在文章的前面
  •             
                
                
    上傳附件或圖片 (最大容量 9000KB)
    目前附件:(如不需要某個附件,只需刪除內容中的相關 [UploadFile ...] 標籤即可) [刪除]
    內容 

    在此論壇中:

  • HTML  標籤: 可以使用
  • EMOTE 標籤: 可以使用
  • LeoBBS 標籤: 可以使用
  • 貼圖標籤  : 允許
  • Flash 標籤 : 禁止
  • 音樂標籤  : 禁止
  • 文字大小  : 允許
  • 積分標籤  : 禁止
  • 保密標籤  : 禁止
  • 允許使用表情符號轉換
  •   字型樣式:  字型大小:  顏色:         點這裡查看 LeoBBS 論壇所有的專用標籤
      粗體字 斜體字 底線 置中 插入超連結 插入郵件地址 插入圖片 插入 Flash 動畫 插入聲音 插入代碼 插入引用 插入編號 飛行字 移動字 發光字 陰影字 插入表情代碼
     『 HTML 編輯器 』『 ASCII 字型產生器 』『 文字內容取代
     
      模式:使用說明 完全 基本  >> 複製到剪貼簿 | 查看長度 | 轉換剪貼簿超文字 <<
    點選表情圖即可在文章中加入相關的表情
     
    選項

    使用 LeoBBS 標籤?
    是否顯示您的簽名檔?
    您是否希望使用表情符號轉換在您的文章中?
    使用字型樣式轉換?

        

    文章一覽:青將魚(如圖) (新回覆在最前面,最多列出 6 個)  [列出所有回覆]
    zxxz 發表於: 2005/12/05 02:42pm
    野生青將很少,有心人繁殖很多! Smile
     
    Yujen 發表於: 2005/07/15 11:42am
    台灣的國寶魚櫻花鉤吻鮭受到最多注目的眼光,學者專家也極盡能事的保種復育,但在外在環境極速變遷,包括森林大火、全球氣侯暖化造成棲地消失外,由人工保育的個體,在放流的過程中卻遭遇到更多的問體,其中以無法適應自然環境的問題最大,在不斷的復育過程中,個體卻逐漸喪失了原始的本能。
    到過達娜伊谷的人都發現,苦花的數量越來越少,在人為不斷餵養的情形下,使他們對環境喪失憂患意識,缺乏外在的刺激,無法刺激個體繁殖以維持族群的數量,這些都是當初料想不到的。
     
    Amin 發表於: 2005/07/15 11:37am

    下面引用由focus2005/07/15 10:46am 發表的內容:
    要判斷一個物種的區域型,是否是自然型成或是人為活動干擾形成,當然是要從其週邊的環境(造成分隔的原因與蒐證)、物種演化(為何會產生變化?物種相異處的作為為何?等),來做研究判斷,就有點像考古學家那樣,才能做一個正確的斷言,而非目前我們在某地抓到與另一地的有點不同(如:色澤、尾巴的長短)這麼簡單,而研究區域變化過程中所得的結果,不但可以做為復育的根據,也可以做為環境生態評估的參考等其他用途。



    嗯...這就是我所期待的嚴謹的回應.

    最怕的就是對演化學一知半解的人只注意發現外形色澤稍有差別,就自認為發現上帝造物者的什麼重大秘密...未經過嚴謹的學術研究與判別,一個單純的物種一下子出現多如牛毛的XX種.蓋斑不就是個例子嗎?

    最糟糕的是把這樣的推論拿到各個不同範疇的物種上....

    就有人明明是沒養好繡眼雛鳥,致使羽色暗淡無光澤,還自以為台灣東海岸的繡眼與西部的不同...

    許多似是而非的"假想"充斥在網上,誤導著人們....這正是我所擔憂的
     
    focus 發表於: 2005/07/15 10:46am

    下面引用由Amin2005/07/14 09:01pm 發表的內容:
    Huxia兄,你這話,我是100%認同...
    但問題是所謂的地域種到底是是自然的地理區隔所產生的差異,還是人類活動干擾過多,棲息處破碎化所產生的??我還是沒得到清楚的解答輪廓.
    能給點你所熟悉同屬種,但不同地域種原生魚 ...


    Amin大大:有關您的這個問題我來做個簡單回答好了。
    要判斷一個物種的區域型,是否是自然型成或是人為活動干擾形成,當然是要從其週邊的環境(造成分隔的原因與蒐證)、物種演化(為何會產生變化?物種相異處的作為為何?等),來做研究判斷,就有點像考古學家那樣,才能做一個正確的斷言,而非目前我們在某地抓到與另一地的有點不同(如:色澤、尾巴的長短)這麼簡單,而研究區域變化過程中所得的結果,不但可以做為復育的根據,也可以做為環境生態評估的參考等其他用途。
    舉個非魚的例子,如個人有在養鍬型蟲,台灣的台灣深山鍬型蟲就有分為北部、中部、南部等三型,其體型與牙型都有明顯的差異,而學者們就是要研究為何會產生差異?其差異的功能為何?若這些答案均能找出,相信對生態的評估與復育會有非常大的助益,但是卻很難,因為演化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要找答案當也非易事。
     
    focus 發表於: 2005/07/15 10:19am
    [這篇文章最後由focus在 2005/07/15 10:22am 第 1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Amin2005/07/14 08:51pm 發表的內容:
    這點原則上我是同意的
    那麼多所謂的地域種到底是是自然的地理區隔所產生的差異,還是棲息處破碎化所產生的??你與我都無法確定吧?因此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工作來了解,儘管不見得能真的找到解答.
    但我擔憂的是另一點就 ...


    Amin大大:
    其實您所說有關地域性物種的炒作問題,也就是我們大家擔心的一點,不管是為是商家的炒作,若是大家過於一窩蜂的關注於某一型、某一亞種或某一物種的結果,都是造成該物種或生態的嚴重傷害,因為它因此而失衡,而之前的某位仁兄就是如此,他不僅是在此站而已他在別站也是極盡吹虛,反正能得到他人的掌聲就好,至於其他後遺症,均可充耳不聞,若是大家的生態觀念是建立在此之上,這將是生態的浩劫。
    至於是否要復育?其實這也是學者們抓頭皮的議題,瀕臨絕種的物種不復育,眼見就會絕種,若是要復育,要放那?會不會造成其他物種的絕滅?這都要長期評估的,有時評估的結果,是必須放任其自生自滅時,就只能做棲地的保護而已,如:您所說的中國虎(東北虎),牠的瀕危,不但是棲地的缺乏,物種數量少之外,還有食物的匱乏,物種本身競爭弱勢(而如蟑螂則為目前的強勢物種,大家用了這麼多種方式想消滅牠,還是一愁莫展)因為即使牠保有某種數量,但總不能一天到晚以人工餵食吧!若是如此,即便數量再多,都算是復育失敗,因為物種數量是野外自然數而非人工圈養數。且之前曾提過,當一物生,可能會擠壓到其他物種,因此總不能因某一物種而使其他物種也變得絕種,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也因此在此時就必須忍痛了,因之前曾說過,有些破壞是無法補救的,相同的情況也發生在台灣的櫻花鉤吻鮭身上,目前生態保育學者在十年來的復育失敗後,已考慮如您所說的中國虎的放任方式。
    而您所提的放流(放養)方式,其實是不可行的,為什麼呢?因為一個生態環境牠是有其生態能量與包容度,當您從其中取走某數量的物種,這個個生態它就會被打破與再平衡,當我們放回去時,又再一次,但我們無法去評估當平衡被打破之後,能否平衡的回來?是否超出了生態能量或包容度?平衡後是否如我們所預期?因為牽涉很廣,必須面面俱到,因為稍一出錯,其後果有時是無法彌補的,專家學者是如此,而我們這些門外漢呢?
     
    Amin 發表於: 2005/07/14 09:01pm

    下面引用由huxia2005/07/14 10:52am 發表的內容:
    原生魚種的復育不只在魚種的生命沿續
    更在於魚種區域特性的保留
    ...



    Huxia兄,你這話,我是100%認同...

    但問題是所謂的地域種到底是是自然的地理區隔所產生的差異,還是人類活動干擾過多,棲息處破碎化所產生的??我還是沒得到清楚的解答輪廓.

    能給點你所熟悉同屬種,但不同地域種原生魚的研究資料做參考嗎?
     


    © 中文版權所有: 塔內植物園 繁體版權所有: 摩尼網
    程式版權所有: 雷傲科技  程式翻譯:auron 版本: LeoBBS X Build041101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言者個人意見,與 塔內植物園 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