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您,訪客登入論壇 按這裡註冊 忘記密碼 在線會員 文章搜尋 論壇風格  使用說明   


>>> 隨便貼貼 隨便聊聊 別太嚴肅了 :-)
塔內植物園[ 隨意貼 ] → 發表回覆

主題標題: 推薦一部很棒的紀錄片】《石頭夢》
您目前的身份是: 訪客 ,要使用其他會員身份,請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未註冊訪客請輸入網名,密碼留空白。
請輸入您的會員名稱   您沒有註冊?
請輸入您的密碼   忘記密碼?
目前心情
  • 將放在文章的前面
  •             
                
                
    上傳附件或圖片 (最大容量 9000KB)
    目前附件:(如不需要某個附件,只需刪除內容中的相關 [UploadFile ...] 標籤即可) [刪除]
    內容 

    在此論壇中:

  • HTML  標籤: 可以使用
  • EMOTE 標籤: 可以使用
  • LeoBBS 標籤: 可以使用
  • 貼圖標籤  : 允許
  • Flash 標籤 : 禁止
  • 音樂標籤  : 禁止
  • 文字大小  : 允許
  • 積分標籤  : 禁止
  • 保密標籤  : 禁止
  • 允許使用表情符號轉換
  •   字型樣式:  字型大小:  顏色:         點這裡查看 LeoBBS 論壇所有的專用標籤
      粗體字 斜體字 底線 置中 插入超連結 插入郵件地址 插入圖片 插入 Flash 動畫 插入聲音 插入代碼 插入引用 插入編號 飛行字 移動字 發光字 陰影字 插入表情代碼
     『 HTML 編輯器 』『 ASCII 字型產生器 』『 文字內容取代
     
      模式:使用說明 完全 基本  >> 複製到剪貼簿 | 查看長度 | 轉換剪貼簿超文字 <<
    點選表情圖即可在文章中加入相關的表情
     
    選項

    使用 LeoBBS 標籤?
    是否顯示您的簽名檔?
    您是否希望使用表情符號轉換在您的文章中?
    使用字型樣式轉換?

        

    文章一覽:推薦一部很棒的紀錄片】《石頭夢》 (新回覆在最前面,最多列出 6 個)  [列出所有回覆]
    悠悠 發表於: 2005/02/18 09:03am
    聽起來是一部很令人動容的好片~~
    現今社會只有一個~~亂~字可形容~~
    忘了是非曲直~前因與後果~~
    永遠沒人聽到弱勢者的聲音~
     
    阿不 發表於: 2005/02/18 04:52am
    【電影】《石頭夢》觀後感

     你相信那滾動的大石也有夢嗎?
     你不相信!
     我也不信。

      在很早很早之前,有一些註定深埋大陸窮鄉僻壤的深山裡的大石頭,意外的被一個叫蔣中正的人挖掘出來,這些石頭的祖祖輩輩也是石頭,一代代、一輩輩都是務農,他們耕出大片叫做中華的大陸。不知道是幸或不幸的,在時代巨輪的推動下,一些年輕的石頭竟飄呀飄的通過了黑水溝跑到了台灣,又因為台灣西部已經都開墾成良田,這些石頭又被迫翻過中央山脈來到花蓮的木瓜溪畔,說好聽一點的,有人把這些石頭稱為「榮民」,說難聽一點的,有人叫他們「芋頭」。可是這些石頭又和留在了西部眷村裡的芋頭不同,他們沒有讀過書(石頭又怎麼有機會讀書呢!)在部落裡只是默默無名的小兵,更別說退伍後會有什麼大筆退休俸;他們唯一的幸運是,三十多出頭就能退伍,運氣差點的,退伍後已經是四十好幾的老芋頭。
      但他們仍感恩國民政府把他們安置在東部,感恩部隊叫他們填海造陸般的把全是溪石淹沒的河床砌成一塊塊良田,讓他們退伍後繼續操持大陸祖祖輩輩的生存技能──種田。這些孤伶伶的石頭不會說話,沒有機會說話,即使說了話,也沒人聽見,但是他們想要活下去,出於本能的,他們想找個伴,他們想讓自己的血脈繼續留下去。
      這時候我們紀錄片的主角出現了,劉必稼,莊稼的稼。在從東部開墾隊退伍下來後,他幸運的找到了一個原先是寡婦的原住民老婆,順道還接收了這個老婆和前夫生的五個小孩中的男孩──阿興,做了現成老爸。從阿興跟了新老爸之後,他管劉必稼叫叔叔,從他不懂事到自己少校退伍、結婚生子至今,他一直都這麼叫他。談不上什麼幸福或不幸福的,阿興孝順他的媽媽,也孝順這個叔叔,連他們姊妹也把劉必稼當作爸爸般敬愛。只是平時嗜好到木瓜溪邊撿石頭的阿興,他似乎永遠不懂叔叔內心裡的想法,他不知道怎麼跟他溝通,當導演問阿興對這位「叔叔」的看法時,阿興說:「他就像是一頭老黃牛,只知道拼命的種田,可是又不懂現代化的耕作方法,到最後自己家裡和同村的其它人家,還是一樣。」
      在劉必稼居住的村子,清一色都是榮民,從少年被抽丁當兵到三、四十歲退伍,一直是孤家寡人。老村長說:「你那毋嫌我醜,我麻賣嫌你散(閩語)。」這些感到寂寞的榮民,就只能就地找原住民小姐結婚,少數一些則有來自客家、閩南的女子,但原住民婦女仍是佔了一半以上。如今在村子裡的慶典是「原民化的」,多數的婦女以經習慣過起原住民的祭典、節日。此外有趣的是,反而是一些原住民的老婆學會了拜媽祖,誇張的還有在家門前擺上那種廟裡才有的大香爐。
      是的,這些石頭沒有夢,即使有,我們也聽不見,因為他們就像牛,一輩子只知道耕田,因為他們就像木瓜溪裡未曾被琢磨的玫瑰石,在平凡人眼中永遠只是一塊毫無價值的石頭。可是今天幸虧出現了胡台麗導演,這位說話纖細卻個性堅強的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同時也是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兼任教授及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主席),他透過十六釐米的底片,默默的一點一滴紀錄了這個新移民聚落的故事,最後更把它剪輯成《石頭夢》這部紀錄片,讓他們的故事有機會成為我們生活經歷的一部分,因為她(胡台麗導演)──「讓石頭說話了」。

      從劉必稼,到他的老婆、孩子,再到整個村落,雖然導演直接點明,但是《石頭夢》就像是為我們尋回了一個失落的時代,一個同樣是白色恐怖又不是白色恐怖的時代。當我們今天台上的政治人物利用白色恐怖、228事件贏得自身利益的時候,當他們贏得利益,又用政治事件扭曲、分裂了我們的族群立場的時候,《石頭夢》即將上映了。
      在失落的後山,這些榮民為了生存,為了繼續活下去,他們融合了原住民、閩客族群,在荒地上建立了據點繁衍成聚落。他們代表的才是「真正的台灣精神」,在一塊多族群融合的土地上演奏一曲繽紛的生命樂章。隨著年歲推移,榮民們在這塊土地上生了根,重新組成一個家,他們愛這裡,但是在夢裡他們也想念大陸的家,胡台麗導演說的很對:「這兩種感情,一個是對出生的故鄉的愛,一個是重新開墾、繁衍新家的土地情感,這兩種愛都是生而為人的自然表現,是不衝突的。為什麼在今天的政治鬥爭中被說得那樣不堪。」老榮民們在開放探親後帶著畢昇積蓄回鄉探親、回饋老家;就和他們接受自己的原住民老婆,每年在部落慶典時回去慶祝的情感是一樣的。
      在試映會看完《石頭夢》時,腦子裡真的是一片空白,因為它敘述的內涵真的是太豐富了,每一個鏡頭、每一個片段都值得回味,並細細咀嚼。日後有機會的話,我還要再看一次、兩次、三次,而且我還要把《石頭夢》推薦給我朋友,因為至少在我認識的朋友之中,她的父母就是這樣的組合。

    《石頭夢》即將上映
    放映時間:2005年2月25日晚上7:00∼3月11日
    放映地點:台北市.真善美戲院(捷運西門站6號出口旁)
    獲獎記錄: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競賽片
         金馬獎年度台灣最佳電影工作者獎
    官方網站:www.stonedream.ioe.sinica.edu.tw
     


    © 中文版權所有: 塔內植物園 繁體版權所有: 摩尼網
    程式版權所有: 雷傲科技  程式翻譯:auron 版本: LeoBBS X Build041101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言者個人意見,與 塔內植物園 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