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您,訪客登入論壇 按這裡註冊 忘記密碼 在線會員 文章搜尋 論壇風格  使用說明   


>>> 大陆地理风情文化讨论区 (大陸地理風情文化討論區)
塔內植物園[ 大陆博物志 (大陸博物誌) ] → 發表回覆

主題標題: 百家姓
您目前的身份是: 訪客 ,要使用其他會員身份,請輸入會員名稱和密碼。未註冊訪客請輸入網名,密碼留空白。
請輸入您的會員名稱   您沒有註冊?
請輸入您的密碼   忘記密碼?
目前心情
  • 將放在文章的前面
  •             
                
                
    上傳附件或圖片 (最大容量 9000KB)
    目前附件:(如不需要某個附件,只需刪除內容中的相關 [UploadFile ...] 標籤即可) [刪除]
    內容 

    在此論壇中:

  • HTML  標籤: 可以使用
  • EMOTE 標籤: 可以使用
  • LeoBBS 標籤: 可以使用
  • 貼圖標籤  : 允許
  • Flash 標籤 : 禁止
  • 音樂標籤  : 禁止
  • 文字大小  : 允許
  • 積分標籤  : 禁止
  • 保密標籤  : 禁止
  • 允許使用表情符號轉換
  •   字型樣式:  字型大小:  顏色:         點這裡查看 LeoBBS 論壇所有的專用標籤
      粗體字 斜體字 底線 置中 插入超連結 插入郵件地址 插入圖片 插入 Flash 動畫 插入聲音 插入代碼 插入引用 插入編號 飛行字 移動字 發光字 陰影字 插入表情代碼
     『 HTML 編輯器 』『 ASCII 字型產生器 』『 文字內容取代
     
      模式:使用說明 完全 基本  >> 複製到剪貼簿 | 查看長度 | 轉換剪貼簿超文字 <<
    點選表情圖即可在文章中加入相關的表情
     
    選項

    使用 LeoBBS 標籤?
    是否顯示您的簽名檔?
    您是否希望使用表情符號轉換在您的文章中?
    使用字型樣式轉換?

        

    文章一覽:百家姓 (新回覆在最前面,最多列出 6 個)  [列出所有回覆]
    劍歪歪 發表於: 2008/10/14 03:38am
    呵呵。寫得真好,難怪加精了。
    不過我還有些要說明一下的,毛主席他老人家可不是第一個要改字的人,這點功勞還不能輪到他。
    1909年,陸費逵在《教育雜志》創刊號上發表論文《普通教育應當采用俗體字》,這是曆史上第壹次公開提倡使用簡體字。  


    1922年,陸費逵又發表論文《整理漢字的意見》,建議采用已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並把其他筆畫多的字也簡化。  

    1922年,錢玄同在國語統壹籌備委員會上提出《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得到陸基、黎錦熙、楊樹達的聯署。這是曆史上有關簡體字的第壹個具體方案,主張把過去只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作爲正體字應用于壹切正規的書面語。它提出的八種簡化漢字的方法,實際上也就是現行簡體字的産生依據,影響深遠。  


    1928年,胡懷琛出版《簡易字說》,收簡體字300多個。  

    1930年,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劉複、李家瑞合編的《宋元以來俗字表》,反映了壹千年來簡體字的發展情況。  

    193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國語籌備委員會編訂的《國音常用字彙》,收入不少簡體字,並指出:“現在應該把它(簡體字)推行,使書寫處于約易。”  


    1934年,中國圖書館服務社出版杜定友的《簡字標准字表》,收簡體字353個。徐則敏在《論語半月刊》發表《550俗字表》。錢玄同在國語統壹籌備委員會提出《搜集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  


    1935年,錢玄同主持編成《簡體字譜》草稿,收簡體字2400多個。同年8月,國民黨政府教育部采用這份草稿的壹部分,公布“第壹批簡體字表”,收字324個,雖然在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回,但畢竟是曆史上由政府公布的第壹個簡體字表。也就是在這壹年,上海文化界組織“手頭字推行會”,發起推行“手頭字(即簡體字)”運動。  


    1936年10月,容庚的《簡體字典》出版,收字達4445,基本上本自草書。同年11月,陳光堯出版《常用簡字表》,收字3150個,約壹半本自草書,壹半來自俗體字。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體研究會發表《簡體字表》第壹表,收字1700個。  

    抗日戰爭爆發,簡體字運動才被迫停頓,而主要在共産黨統治區繼續發展。共産黨奪取政權後,立即著手繼續推行簡化漢字。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編制《常用簡體字登記表》。  

    1951年,在上表的基礎上,根據“述而不作”的原則,擬出《第壹批簡體字表》,收字555個。  

    1952年2月5日,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成立。  

    1954年底,文改委在《第壹批簡體字表》的基礎上,擬出《漢字簡化方案〔草案〕》,收字798個,簡化偏旁56個,並廢除400個異體字。  


    1955年2月2日,《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發表,把其中的261個字分3批在全國50多種報刊上試用。同年7月13日,國務院成立漢字簡化方案審訂委員會。同年10月,舉行全國文字改革會議,討論通過《漢字簡化方案〔修正草案〕》,收字減少爲515個,簡化偏旁減少爲54個。  


    1956年1月28日,《漢字簡化方案》經漢字簡化方案審訂委員會審訂,由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31日在《人民日報》正式公布,在全國推行。以後這個方案根據使用情況而略有改變,1964年5月,文改委出版了《簡化字總表》,共分三表:第壹表是352個不作偏旁用的簡化字,第二表是132個可作偏旁用的簡化字和14個簡化偏旁,第三表是經過偏旁類推而成的1754個簡化字;共2238字(因“簽”、“須”兩字重見,實際爲2236字),這就是今天中國大陸的用字標准。  
     
    碎葉關山 發表於: 2008/04/30 09:44pm
    台灣還有人姓[張簡]的
     
    Amin 發表於: 2008/02/07 05:45pm

    下面引用由felix2002/06/05 09:17pm 發表的內容:
    一直到今天, 臺灣的黃先生是如何自我介紹 ? 敝姓黃, 草頭黃, felix想, 不對吧 ? 您哪是草頭黃 ? 翻開華文字典, 草部項目下, 並沒有黃字,



    年節無事,翻翻舊文...

    真搞不明白...錯誤連篇的貼文竟然也能加精,也沒人指正?

    所謂"弓長張, 木子李,禾子季,弓長張,立早章,古月胡,口天吳,三橫王,草頭黃,雙口呂...."這是古時教導孩童識字的姓氏歌,與部首並無相關.扯什麼呢?黃本來就是部首,你去查草字部做什麼?

    三橫王,王字,有三為部首嗎?

    沒明白來由,豈可信口開合?難道你是村姥姥?
     
    南俠 發表於: 2002/07/12 10:48pm
    也有以宗教入姓的, 聽說有回教徒是姓脫的.

    南俠
     
    蘆溝曉月 發表於: 2002/07/12 10:43pm
    在北京,幾乎所有“林”姓人士都來自福建和兩廣地區,我有幾個同事就這樣。
    姓“幹”是有些歧義,幸好我不是這姓,呵呵!要不歧義就更大了。
     
    gates 發表於: 2002/07/05 10:49pm
    有人姓「幹」,這在大陸可能不會有困擾,
    但在臺灣卻是人人聽了就…,絕沒有輕蔑的意思,
    但就是忍不住想偷笑!
    我有個朋友,他之前無緣的女朋友就姓「幹」。
    有人知道「幹」姓的由來嗎?
     


    © 中文版權所有: 塔內植物園 繁體版權所有: 摩尼網
    程式版權所有: 雷傲科技  程式翻譯:auron 版本: LeoBBS X Build041101
     

    本論壇言論純屬發言者個人意見,與 塔內植物園 立場無關